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59465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ch) 喑哑(yn) 襁褓(qing) 惟妙惟肖(xio)B田圃(p) 禁锢(g) 殷勤(yn) 燕然未勒(li)C栖息(q) 猖獗(ju) 体恤(x) 鲜为人知(xin)D舴艋(z) 驽钝(l) 颤动(chn) 妄自菲薄(fi)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锤炼 焕发 高屋建瓴 汗流夹背B汉青 荟萃 一拍即合 蔚然成风C烙饼 镌刻 络绎不绝 苦心孤诣D寥廓 斓珊 更胜一筹 含辛茹苦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是()A一个人要想搞好自己的学习,必须在学习上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认准目标努力前行。B张伟同学刻苦努力,获得了手工制作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被他一事无成的表现折服了。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牵头成立亚投行上号召力是不言而喻的。D广西刘炳宇庄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 始建于民国,至今富丽堂皇。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C截至目前,阿坝州光伏项目已并网超过15万千瓦左右。D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混双冰壶循环赛中,中国组合先后遭遇两连败,令热爱这项项

3、目的观众非常深感意外。5、选出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2)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3)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4)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A夸张 排比 比喻 拟人B排比 拟人 对偶 比喻C比喻 比喻 夸张 拟人D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 花。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

4、开的白莲。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A B C D7、古诗文默写填空。(十句当中任选其中的五句)(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2)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3)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5)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6)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下见小潭,_。(柳宗元小石潭记)(8)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

5、齐王纳谏)(9)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用“_,_”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

6、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刘向说苑)注释:致邑:送一座城。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优劣得所B是亦不可以已乎 转转不已 年事已高C乡为身死而不受 曾子不受 临危受命D万钟于我何加焉 先生非求于人 无动于衷2翻译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翻译:乡人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房屋的华美而接受了(优厚的俸禄)。理解: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

7、尚能舍生取义;在优厚的物质条件面前,却迷失了本心。这句话通过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义与利的选择何其艰难。B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翻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理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曾参的赞许,他认为曾参拒绝鲁君致邑的行为,是符合道义的。3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中曾子为什么不接受鲁君致邑,以及链接材料中的公孙仪为什么不接受国人献鱼。(链接材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

8、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 访兰贾平凹父亲喜欢兰草,每过一些日子,就会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就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

9、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正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

10、嫩、花更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自己的灵性。”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淳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我坐在潭边,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

11、未敢忘却过。1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语是_。2结合全文看,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中,父亲为什么“愠怒”,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的兰草?3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下面是对“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中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话,把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中,发人深思。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了“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5文中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评品,可文章题目却用“访兰”

12、而不用“赏兰”,这是为什么?6这篇文章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蜗牛很“牛”蒋骁飞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

13、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

14、公里以外的地方?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选自2018年第4期思维与智慧)1结合全文来看,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2请指出第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