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590263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正负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负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负数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负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正负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

2、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负数。(2)能力目标:会用正负数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策略选择: 1、设计意图(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

3、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2)注重数学知识中精神渗透的人文性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2、教学策略:(1)巧设悬念,初步感知通过出示信息,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初步感知负数是与正数相反的量。(2)创设情境,深入理解通过学生运用正负数记录信息

4、,使学生深入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的量。(3)有效整合,完善升华通过给数分类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升华。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0的新认识,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信息:前不久, 张阿姨到银行存了600元,又因急需钱,从银行取了200元。(1)你从这个描述中获得那些信息?(2)你能在数字前面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出存和取吗?第一种:用文字表示 第二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 师: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明白呢?(要统一)第三种:用+600、

5、-200表示 师:和数学家表达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 (简明、清楚)(3)+600是什么数?-200是什么数?揭示课题(在此,教师此时的点播给了学生关键性的启发“同学们想过没有,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明白呢?”学生自然产生“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能看得懂的符号”“需要一种统一的形式”。“负数”此时脱颖而出,同学们公认用带有正负号的数据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即能区分数据意义的不同,又便于人们的交流。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和数学的简洁思维。)2、这里的“+”号和“-”号和

6、以前的“+”和“-”相同吗?这里的“+”叫正号,“-”叫负号。二、新课探究1、运用正负数记录相反意义的量,感悟正负数的重要作用 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2个球,下半场丢2个球。 学校食堂就餐9月份多6人,10月份少4人。 张阿姨账目结算发现3月份赚6000元,4月份亏2000元。足球比赛 就餐情况 帐目结算 上半场 9月份 3月份 下半场 10月份4月份 生独立完成。反馈学生记录情况,明确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的量。2、读数抢答。+100、-31、+23、-50、-0.5、36(1)教师出示数字生抢答。( 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正负数的读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当出示36时追问是正数还是

7、负数?(体会正号可以省略不写。)(3)负数的负号可以去掉吗?3、给数分类理解“0”是正数还是负数。(1)学生读数。-20、 +35、 -23、 7、 0.2、 1.5、-2.3、 +0.9、 0、(2)可以分几类?依据什么? (3)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4)0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三、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四、介绍负数的历史,课件播放介绍负数历史。师:你们想不想了解我国古代人们遇到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怎样表示呢?(1)课件资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早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

8、正,以支付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感受到祖先的伟大,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2)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中国太了不起了!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五、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正负数的理解课件出示:1、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记作+30,那么向北飞50米记作( )。 2、如果体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1.5表示( )。3、如果-60元表示支出60元,那么收入150元应记作( )。4、体重减少5千克记作

9、( ),体重增加4千克记作( )。5、汽车到孟营二区站,有15人上车,记作( ),有20人下车记作( )。6、爸爸这个月的工资是900元,交水费80元,生活费340元,用正负数表示分别是( )( )( )。 7、教科书第90页第1题。(我们发现了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意义相反的量,都可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正负数来表示。)8、王先生想到八楼,李小姐想到地下二搂应按哪一个键子9、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为_米;海平面的高度为_米。(既巩固知识,又为可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10、(1)小华从

10、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 )米。(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她向( )行( )米。(3)如果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表示为( )米。(此题全面地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动态的演示走的过程,既使全体学生得到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1、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数呢?12、小笑话:火车上三个打工老乡在聊天,小张说:“这个月我的收入是+2000元,真不错!”小王愁眉苦脸地说:“我的收入是0元。”只见小赵痛哭流涕,小张和小王就问他:“你怎么了

11、,哭什么?”小赵说:“这个月我挣了-100元。 四、总结。同学们,数学是人类智慧最灿烂的明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毕达哥拉斯说数是支配着宇宙,那么让我们在数的海洋中快乐遨游吧!板书设计: 正 负 数正数: +35、 7、 0.2、 1.5、 +0.9、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 -20、 -23、 -2.3负数 0 正数教学反思:学生们通过课堂的学习初步认识了负数的意义,并把所学知识纳入到了原有的认知结构。课堂上三维目标有明确的落脚点和实施方案,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感受了数学的学习乐趣,并在实际练习和课后的调查中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1、从目标达成角度来看,知识是落实的。本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在教师精炼的语言引导和巧妙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对知识都掌握得十分扎实。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反馈情况,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教师也能马上让全班学生来辨证,不放过一个漏洞,这也是最真实的课堂和最扎实的教学。2、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课堂是灵动的。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就如泉水般灵动,再加上教师亲切的教态和语言,给人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课后许多学生还兴致颇高。课堂教学不是表演,让数学课更加真实、自然,贴近生活,让数学课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