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作品风格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8997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语堂作品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语堂作品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作品风格(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语堂作品风格林语堂散文所涉领域极广。他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 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 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 见其人”。(见小品文之遗绪)从他创造性地将西方的humour译成“幽默”始,一直到晚 年自诩为道家精神,林语堂始终保持这种谈话风的艺术范式,并以闲适幽默为格调、性灵超 远为立场。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 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私房娓语式的闲适 笔调。他的

2、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不过有时轻松过度,少了一份厚重。 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 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 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林语堂的文风有别于左翼作家所主张之战斗的文风,而是站在高于现实处,以自由主 义精神写“热心冷眼看人间”的智慧文章。他的文章虽也讲要直面人生,不过并不缀以惨淡的 笔墨;也讲改造国民性,但并不攻击任何对象,他以观者的姿态把世间纷繁视为一出戏,书 写其滑稽可笑处,进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启悟,以达到冲淡的心境为最上乘。他最终也没能听 取

3、鲁迅关于不要把小品文当成“小摆设”的规劝(参看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坚持用散文 的笔调本色为文,从而广达自喜、独抒性灵。纵观五四时期的散文作品,林语堂这种融汇了东西方智慧的幽默情味,虽缺乏主流文 学的批判力度,却也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维度,另辟蹊径,对当时、尤其是当下的读者意 义重大。林语堂小说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比较文学现象,体现出鲜明的承续与超 越特征,这种特征展现在“艺术家”、“世界”、“读者”这种三元框架之中,透过“艺术家”把握林 语堂的文化边缘特征、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人格符号和人格滋养,透过世界”把握林语堂的性 灵与表现中西合璧的审美世界观,透过读者”把握林语堂的文学追求和文化传播策略,构成 了“在场”地把握林语堂小说创作和艺术成就的基础。林语堂的翻译特点是通畅易懂,少用“行语”,中等文化的读者都能看懂,这也是他探索 的结果。1936年他“做”生活的艺术,写到260页,他觉得用语深奥,论辩枯燥,会失 去读者,于是推倒重来,换用一套话语,以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 可观、水可玩、石可鉴之类细腻动人的东方情调去观照竞争残酷、节奏飞快的西方现代生活, 于是文风一变,空灵动人。他避用哲学概念,弃用政治口号,引俗入雅,降雅为俗,将雅俗 融合,写出了无学究气、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