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58870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北京各区模拟断句题和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句题和答案(2009各区练习)2010年5月1. 朝阳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参考译文】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有道德的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如果人们得不到这样的快乐,就会抱怨他的君主。因

2、得不到而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君主不与百姓一起分享这种快乐,也是不对的。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以君主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百姓就会以君主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做到这样,还不能统治天下的,是不可能有的。”2. 朝阳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答案】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

3、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参考译文】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见善绻,而以臣子的身份去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要这样特殊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绻是得道之士,对得道的人不骄。尧认为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像臣子那样去向他请教,这就叫最公正。不是最公正的人,谁又能礼遇贤者呢?3. 朝阳二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答案】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4、/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参考译文】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也有洪水泛滥的巨大隐患;只是大禹能够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洪水发生后不畏惧,慢慢地寻找处理办法,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4. 崇文期末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 以 为 也 仲 尼 不 可 毁 也 他 人 之 贤 者 丘 陵 也 犹 可 逾 也 仲 尼 日 月 也 无 得 而 逾 焉 人 虽 欲 自 绝 其 何 伤 于 日 月 乎 多 见 其 不 知 量 也。” (

5、取材于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答案】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参考译文】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别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象是丘陵,还可越过去;仲尼的贤德,象是太阳、月亮,是无法越过去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的光明,对日月会有什么损害吗?只是更加表现出他不知量度而已。”5. 崇文一模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忠 臣 之 事 君 也 莫 先 于 谏 下 能 言 之 上 能 听 之 则 王 道 光 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 而 不 谏

6、则 非 忠 臣 夫 谏 始 于 顺 辞 中 于 抗 议 终 于 死 节 以 成 君 休 以 宁 社 稷。书云:“木 从 绳 则 正 后 从 谏 则 圣。” (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答案】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 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参考译文】6. 崇文二模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弹棋,二 人 对 局 黑 白 各 六 枚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取材于 晋徐广弹棋经

7、)弹棋,始 自 魏 宫 内 装 器 戏 也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有 客 自 云 能 帝 使 为 之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妙 逾 于 帝。 (取材于 魏邯郸淳艺经弹棋)【答案】弹棋,二 人 对 局 / 黑 白 各 六 枚 /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弹棋,始 自 魏 宫 / 内 装 器 戏 也 /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 有 客 自 云 能 / 帝 使 为 之 /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 妙 逾 于 帝。 7. 东城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昔 年 过 洛 见

8、李 公 简 言 真 宗 既 东 封 访 天 下 隐 者 得 杞 人 杨 朴 能 诗 及 召 对 自 言 不 能 上 问 临 行 有 人 作 诗 送 卿 否 朴 曰 唯 臣 妾 有 一 首 诗 云 更 休 落 魄 耽 杯 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答案】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标点】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

9、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参考译文】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听他讲了一个笑话:说是宋真宗时,到处寻访天下的隐士。有一个叫杨朴的,颇有诗名,可召见之后,他却说自己不会作诗。于是宋真宗问他:“临行的时候,可有人作诗送你?”杨朴回答:“只有我的小妾送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大笑,放他归隐山林。8. 东城二模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石罅生大树荫

10、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答案】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2分)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2分)日暮/半阴/山风卒起(1分)【标点】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

11、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参考译文】向西顺着(龙溪的)岸边(走)大约二里(路),层叠着的岩石像层楼(一样高),(又)像鸟儿展翅高居在龙溪的右边。石头的裂缝(中间)生长着(一棵)大树,(树阴之大)能遮蔽几十个人,(大树的)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铺开席子坐下。(大树的)南面有(一泓)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在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铭刻在泉边的峭壁上面,称为“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池塘,于是(向下)引泉水落进龙溪里。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方正平整的土地上盖房子,(房子还)没有完工,(就)邀请九个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时分(天变得)昏暗,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震动着高峻陡峭

12、如墙的山崖,杂乱丛生的树木、众多泉水、(水边)突出的大石交相鸣响。游览的人害怕了,就(起身)回家。9. 丰台期末在原文上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古 之 善 牧 人 者 养 之 以 仁 使 之 以 义 教 之 以 礼 随 其 所 便 而 处 之 从 其 所 好 而 劝 之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如 兄 之 爱 弟 闻 其 饥 寒 为 之 哀 见 其 劳 苦 为 之 悲 故 人 敬 而 悦 之, 爱 而 亲 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忧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辉映千祀,芳声不绝。【答案】古 之 善 牧 人 者 /养

13、 之 以 仁 /使 之 以 义 /教 之 以 礼 /随 其 所 便 而 处 之 /从 其 所 好 而 劝 之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如 兄 之 爱 弟/ 闻 其 饥 寒/ 为 之 哀 /见 其 劳 苦/ 为 之 悲 /故 人 敬 而 悦 之, 爱而亲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忧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辉映千祀,芳声不绝。10. 丰台一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14、 而 笑 之 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 郁离子九头鸟【答案】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参考译文】在孽摇的山上有一只鸟,一个身子有九个头。一旦哪个头得到食物,其他八个头都去争夺,呀呀怪叫着互相撕咬,以致鲜血迸流,羽毛乱飞,食物还没有进喉咙,九个头全都咬伤了。海里的野鸭看见了,耻笑它说:“为

15、什么不想想,九张嘴的食物都是吃到一个肚子里去的呀,为什么还要争斗不休呢?”11. 丰台二模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 汉书艺文志 有 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 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陔余丛考野老【答案】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 汉书艺文志 有 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 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12. 海淀期中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分)君 子 不 谓 小 善 不 足 为 也 而 舍 之 小 善 积 而 为 大 善 不 谓 小 不 善 为 无 伤 也 而 为 之 小 不 善 积 而 为 大 不 善 是 故 积 羽 沉 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