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58723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鄂教版语文第一单元村居 教学设计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教学内容: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古诗诵读村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读诗、学诗的能力。3、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辨别、游戏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4、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设语言情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生字,诵读古诗;通过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对于春天美景的感悟,对于“醉”字的理解。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ppt、音乐:古筝香山射鼓、古诗新唱村居2.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古诗,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 质疑问难(5分钟)(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了解春天的景物,从中感受春天的美景,更好的体会诗中所写的景物,

3、学生通过在观察,在读中先感受春天。)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张图片,图片配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有没有同学能起来读读这两句诗?师:读的不错。这两句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生:春天师:孩子们,来一起欣赏一幅春景画。画中有哪些景物?(从右往左慢慢看过去)。(杨柳、风筝、莺、小草、儿童、春烟等)生:有绿色的柳树。生:有两个风筝。(真棒!还会用量词,教师重点突出两个)生:有两只小鸟。(是的。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呢)生:有小草,有蓝天,白云。(图中的景物可真丰富)生:还有三个小孩在放风筝。(你更了不起!不但会用量词还能说出他们在干什么?)师:咱们把它们连起

4、来说一遍怎么样?春景画中有 ,有 ,有 ,还有 和 。师:其实“柳树”又叫“杨柳”,“风筝”在古代叫“纸鸢”,它是三千年前,我们的木匠之祖鲁班发明的。在这幅画里老师最喜欢杨柳,杨柳低垂着长长的,碧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跳起优美的舞蹈。真的好柔美,好迷人啊!师:同学们能像老师一样夸夸他们吗?生1:小草在快乐地长大。(你真懂小草的心)生2:小草在和春姑娘说话。(真是个会想象的小天使)生3:黄莺在飞翔。(黄莺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师:孩子们,还有一种景物你们没有发现,仔细看,我把春景画放远一点再远一点,你发现春景图变得怎么啦?生:好像被什么东西蒙住了。师:是什么呀?生:师:这烟雾叫“春烟”。看着它你

5、有什么感觉?生: 师:是不是春烟的出现,让明媚的春光变得朦胧了,神秘了?同学们觉得这幅画美不美?(生:美)一百多年前,有位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也看到了像这幅画一样美的春景,就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叫村居板书:村居。二、 小组合作 读顺古诗(10分钟)(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美感。并且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全班读)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3、汇报交流所学生字。(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教师再相机引导“堤”,“鸢”在诗中的读音)评价:*正音:草长莺(yng)飞、拂(f)堤杨柳醉(zu)春烟、散(sn)学

6、。4、老师配乐泛读。配乐古筝(香山射鼓)师:同学们,这首诗老师还提供了其他集中读法,同学们要不要听一下?生:师:第一种,我们学习古人摇晃着脑袋慢读,来跟着老师一起!(边读边摇晃着脑袋。)生:师:第二种,读前两个字,拍手,再读两个字,拍手,最后读三个字,拍两次手,来我们一起试一遍,草长(拍手)莺飞(拍手)二月天(拍两次手)。有些同学能够很好地找准节奏,不错哦。第三种,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来我们也来一遍,草长莺飞(师读)二月天(生读)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读法?自己读一读,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同学上台展示)师评:(你读的真不错!仿佛春天就在你眼前!大家可以闭上

7、眼睛,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下春天就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身边的感觉!)三、 比较辨别 理解诗意(15分钟)(设计意图:读中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让学生在读懂古诗的基础上熟读成诵。)1、学生再读古诗。2、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背景图),让学生根据诗句补充画面景物,(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草长、莺飞、杨柳等词语)。3、配乐朗读一、二两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美)(让学生充分地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生来读)配乐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象。 过渡:春天的江南小乡村这么美,同学们和作者一样,都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这醉人的景色该怎样读呢?(高兴、欢快

8、重读“醉”、“忙”两个字)1、理解第一二句。在课件出示,教师配乐范读,古筝音乐。师:孩子们,有句话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我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时,你好像在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静静地想一想?生1:我看到了绿绿的小草被春风唤醒了,黄莺在天空自由的飞翔。生2:我还看到了柳树。师:柳树是怎样的形态呢?生:醉了,在风中摇摆,轻抚着河堤。师:醉了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做一个醉的样子?师评:(出示“醉”:人们在什么时候会醉呢?美酒醉人、美景也醉人,那就不是酒醉,而是心醉。)生:醉了是陶醉在这春天的美景里面。(表现醉的样子)老师想请几个同学们上来表演一下,醉了的杨柳是怎样

9、的形态!生举手,上台。(配乐朗诵)师:早春二月,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一样,万物开始复苏,小草悄悄地生长,黄莺自由地飞翔,在千里莺啼中,春风吹拂着岸边的杨柳,杨柳轻抚着周围的堤岸,在薄薄的、淡淡的春烟中陶醉了。师评:(“拂”字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吹拂,是春风拂面,轻柔之感。)生: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摇动着自己的身体,像极了风中摇摆的柳树。师:同学们,在这美丽的季节,你们想要做什么?生1:出去拍照。生2:放风筝。师:小组讨论平时怎样放风筝。让我们看看古时候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师:指名读三、四句全班朗读三、四两句。你觉得三四句应该怎样来读?生:应该用欢乐的情感来读!师:你能不能读出欢乐的情感来?

10、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来!全班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语调!师评:我们现在来关上书试试来填空,看看能不能将这首诗填完整。你们背括号内空缺的词语,老师读括号外的词语。来,书反扣。生:师:不错,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背背。1、小组合作背诗,感受春天的美好。2、游戏填空,体验村居生活的情趣。(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填空的环节使同学们能够基本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掌握不同的节奏。)四、 想象拼图 写作训练(10分钟)(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写法,读中学写,读中延伸,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春天的美好。)师:同学们,有谁能说说这首诗,是认识怎样来描写的?或者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生:前面是写景

11、,后面是写人。还写了春天快乐的情感。师:你回答得很对。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图片,总结春天写法)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人: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情:我们陶醉在这春天美丽的景色之中。师:作者是先写景,再写人,在写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1、让我们也按照这样尝试着写一写。师:大家都尝试着用图片中所总结的方法来写写看,你心目中的春天!2、写作训练:说说心中“村居”的美景。课后作业:背诵村居,了解与春天相关的其他诗句板书设计: 村 居

12、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景、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鸾。(人、乐)教案编写的基本框架十条(1).教学内容(教学课题):写清版本、年段年级、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课题;(2).教学目标:在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三维目标确定;(3).确定重、难点及关键点(4).教学方法:结合年段学生和本班学生特点确定教法和学法(5).教学准备:写清媒体使用的时机及预设效果。师:课件,音乐,卡片等。生:自制卡片,学习资料等。(6).教学课时:教学各阶段时间分配(7).教学环节(过程):教师(过渡语、评价语指导学法读法写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设计意图,生成预案;(8).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课堂练习:读写结合注重培养关键能力。课外作业:读、思、写,拓展延伸提升素养(9).设计板书:简洁明了,双线并举,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统一。(10).教后反思:既可写得,也可写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