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备知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8682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必备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必备知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物理必备知识一、能力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导读】这是对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最基本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当中,一定要做到透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熟练掌握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2.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导读】刻意训练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掌握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答案,只有周密地思考,才能进行正确地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注意学习用规范的、简明的语言将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导读】

3、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更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高考选拔功能重点考查的能力对象,是高考试题区分度的着力点,考生能力差异就是具体体现在分析综合能力的差异上。考纲在三个层次上体现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分解和综合解答,即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这是顺利解题的基础;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方法、手段;综合解答完成整个答题过程是终极目的。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导读】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前两种能力的提升,高考物理试题一贯重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4、的考查,但近年来对后两种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是二轮复习训练的重点。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导读】重点是理解实验原理和掌握实验方法,特别是实验原理,任何变化都离不开实验原理。复习中要注意从原理出发找方法、选器材、定方案。二、考试范围和要求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对各部分知识内容

5、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标出.、的含义如下:.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导读】质点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直线运动往往综合到其他问题中,独立命题以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考查最多,一般以选择或填空题出现,综合命题中侧重对推理能力的考查。特别提醒:近年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更趋向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象,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是考查重点和难点。另外,考生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实际的生活应用

6、相结合。【试题举例】(2008四川)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答案】6 s【解析】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sAvAt0sBvBtat2(vBat)(t0t)式中,t012 s,sA、s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sAsBs式中s84 m.由式得t22t0t2(Vb-Va)t0-s/a0代入题给数据vA20 m

7、/s,vB4 m/s,a2 m/s2有t224t1080式中t的单位为s.解得t16 s,t218 st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试题举例】(2007海南)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答案】AC【解析】“追上”的条件是同时到达同一点,依题意为位移相同,在vt图象中,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坐标包围的“面积”,只有AC正确。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考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读】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

8、、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复习重点。这部分内容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特别提醒:几乎是全部综合问题都涉及到力的作用,凸显力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侧重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举例】(2008天津)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9、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把A、B看成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地面对A的作用力F3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F缓慢增大,所以F3也缓慢增大,因此可以排除B、D选项,再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1、F2都将增大,所以C选项正确。本题考查学生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的能力,地面对A的作用力是系统以外的力,所以用整体法很简便就能解决,而研究B对A的作用力时,就要用隔离法,因为这个力是系统内部的力。本题中等。【试题举例】(2008全国)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0、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2/3tanB.2/3cotC.tanD.cot【答案】A【解析】设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和B质量均为m,A和B紧挨着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过程中,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态,即有:3mgcos2mgsin,所以2/3tan,故选项A正确。有的考生认为A和B匀速下滑则它们之间就没有相互作用力,对A或者B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mgcosmgsin,就误选了选项C;也有考生在分解重力时出错,列方程:mgsinmgcos或者3mgsin2mgcos,就误选了BD选项。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题正

11、确解题的关键。【导读】质点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直线运动往往综合到其他问题中,独立命题以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考查最多,一般以选择或填空题出现,综合命题中侧重对推理能力的考查。特别提醒:近年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更趋向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象,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是考查重点和难点。另外,考生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实际的生活应用相结合。【试题举例】(2008四川)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12、。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答案】6 s【解析】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sAvAt0sBvBtat2(vBat)(t0t)式中,t012 s,sA、s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sAsBs式中s84 m.由式得t22t0t2(Vb-Va)t0-s/a0代入题给数据vA20 m/s,vB4 m/s,a2 m/s2有t224t1080式中t的单位为s.解得t16 s,t218 st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试题举例】(2007海南)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

13、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答案】AC【解析】“追上”的条件是同时到达同一点,依题意为位移相同,在vt图象中,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坐标包围的“面积”,只有AC正确。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考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读】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复习重点。这部分内容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特别提醒:几乎是全部综合问题都涉及到力的作用,凸显力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侧重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举例】(2008天津)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14、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把A、B看成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地面对A的作用力F3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F缓慢增大,所以F3也缓慢增大,因此可以排除B、D选项,再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1、F2都将增大,所以C选项正确。本题考查学生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的能力,地面对A的作用力是系统以外的力,所以用整体法很简便就能解决,而研究B对A的作用力时,就要用隔离法,因为这个力是系统内部的力。本题中等。【试题举例】(2008全国)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2/3tanB.2/3cotC.tanD.cot【答案】A【解析】设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和B质量均为m,A和B紧挨着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过程中,A和B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