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作文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58364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作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作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作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然作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然作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作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作文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善于联想 执教教师: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2、通过古语、古诗词、美文等的学习了解发挥联想的作用。3、能在课堂上完成一篇习作:以某一事物为素材,展开联想,以小见大,写一篇说理散文。要求见解独到,启人心智。4、理解并熟记必背的古语、古诗词、雅词、美句、精段。教学重点:1、通过古语、古诗词、美文等的学习了解如何联想。2、在修身养性环节中学会良好的做人的品德。3、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完成一篇习作。教学难点:1、通过古语、古诗词、美文等的学习2、鼓励激发学生去进行联想。教学准备:图片、音乐、课件学情分析:第一次课: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 激情导入:亲爱

2、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再一次地来到“自然作文”的课堂!还记得老师送给大家终身受用的四句话吗?(出示PPT)学会思想,发展情感,健康做人,自然作文。来,我们一起大声地读出来。1、听歌词,进入情境上课之前啊,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用心倾听演唱者所唱的词,会唱的也可以一起唱哦!(播放隐形的翅膀,出示PPT歌词)我们人类真的长了翅膀吗?(没有)那这里的“翅膀”它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理想,信念等等)你心中有没有这样一双类似的“隐形的翅膀”呢? (请学生回答:理想,希望,思考等等)看来同学们的理解还真是各不相同啊!其实老师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3、,这是一双关于联想的翅膀!老师想用这双翅膀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两幅画面2、看图片,感知主题:(出示幻灯图片)(1)每当十五的夜晚,当你看到这轮明月,你会联想到什么呢?(中秋节、月饼、嫦娥)诗人李白看到这轮明月的时候,说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王昌龄不禁吟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千古传颂。这些都是都是明月激发他们产生的相关联想。(注:月饼也可以是形象联想)(2)当你们看到这葱绿的柳树,你又联想到了什么?(瀑布、丝带、折柳离别之情等等)贺知章由这幅画面联想到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由下垂的柳条联想到了与其形象相似的丝带,这是形象联想;王之涣却联想到了与之相关的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则是相关联想。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什么是相关联想,什么是形象联想?)小结:同学们的联想力可真丰富,你们刚才运用到的思维方法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主题联想,也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过程。这两个事物是有一定关系的哦,比如,我们刚接触到的两种最简单、用得最普遍的联想方法相关联想和形象联想,其他还有神似联想、生发联想、类比联想等等方法。 过渡:(接上部分“小结”)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就通过联想创作了无数绝妙的名篇佳作。联想呀,能使我们的作文形象生动、富有美感,引人思考,这也是老师的“隐形翅膀”的妙处。你们想不想也插上这样一双“翅膀”呢?(想

5、!)那么下面,先进入腹有诗书环节,我们一起到诗人的名篇佳作中去欣赏联想的魅力,看看我们如何才能学会联想、善于联想吧!必学古诗词 望岳一、导入和情境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五岳之首泰山,有同学去那儿游览过吗?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泰山的巍峨雄壮。下面学习的这首诗是杜甫的望岳。(幻灯片)泰山简介: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泰山兼具古、丽、幽、妙,摩崖碑碣数不胜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山势壮丽,1自然景观巍

6、峨、雄奇、沉浑、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风景名 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这里老师可做简略的解释)二、范读和音意(1)配乐诗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听完之后)注意两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岱(da),眦(z):都是形声字,不难记忆。(2)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当小评委点评。 老师点评:读的时候,应结合五言律诗

7、的节奏,带着自己心中联想到的泰山的气魄去读。(3)齐读,读出五言律诗的节奏,和泰山的气魄。三、朗读和体味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描写了泰山:首联是远望: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描述画面、并问答的形式)颔联是近望: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走近它会发现,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描述并直述的形式)颈联是细望: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描述并直述的形式)尾联两句是俯望: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描述画面、并问答的形式)补充理解:“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

8、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诗人凝望泰山“层云”“归鸟”,不觉时间已久,连眼睛都酸困了,这不正流露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吗?2、在诗的最后一句,诗人说“会当凌绝顶”,“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作者登上了山顶没有呢? (没有)所以说,这个最后的俯望是作者产生的“联

9、想”。3、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是他25岁左右出游齐赵一带、攀登五岳之首泰山时所作,正值意气风发的年龄。请同学们在这种写作背景下,结合全诗也展开联想,分小组讨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作此联想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写作背景 补充: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杜甫25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泰山粉丝组,咱们都是泰山粉丝小“杜甫”,一会儿我们以小组

10、为单位,派代表到这里的泰山上来大声地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告诉“众小山”,看看哪一组的小“杜甫”联想和表达得更丰富!4、现在,设想这儿的讲台是我们正在游览的泰山,哪个小组已经讨论好了,请派你们的小“杜甫”代表上山来大声地告诉“众小山”吧!小结:同学们不愧是小“杜甫”啊!这个结语,诗人因为看到高崎苍茫的泰山,而联想到自己远大浩茫的志向,并对自己实现远大抱负充满信心!这种由泰山和自己心中志向的神态、气韵等的相似而产生的联想,就是神似联想。由此可见,除了我们开始接触到的相关联想和形象联想,这里又学到了一种善于联想的方法神似联想:运用事物与事物之间神态、气质、精神、气韵的相似点展开联想。(PPT)。就像这首

11、诗中的(指示齐读尾联)5、现在,我们看到我们的诗人杜甫登临泰山: 当他远望泰山时,他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指示学生齐读首联);当他临近泰山时,他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指示学生齐读颔联);这时,他从冉冉升起的云层中极目看到暮归的鸟儿,他说“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指示学生齐读颈联);于是最后,他下定决心,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示学生齐读尾联)。 6、齐读望岳:我们一起来!“望岳”预备读 操练:其实呀,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应该都矗立着一座“泰山”,诗人杜甫心 中的“泰山”是远大志向,老师心中的“泰山”是永远乐观坚强;那么,你心中的“泰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联想,

12、然后尽管把我们都当成众“小山”,大胆地告诉我们吧! 学生畅所欲言(父爱如山,理想追求等)四、背诵:下面,就让我们也联想一下,跟着杜甫一起攀登我们心中的“泰山”吧!1教师背一句学生接后半句。2学生齐背。 延伸:你还记得哪些有关联想的诗句?别忘了下去搜集一下哦!第二课时给你五分钟,世界大不同今天的世界会因为哪些同学的表现而变得大不同呢?进入给你五分钟,世界大不同的环节,(大家一起说)。这个五分钟,是同学们极力展示自己的时间,也是你带给其他同学无限惊喜的时间。你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一篇精美的小短文,也可以讲述过去的一周里,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还可以是脑筋急转弯,考考同学考考老师。都行。每次五分钟

13、,时间有限,所以机会也有限,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踊跃参加。 导入:领略了古诗中的联想的魅力,我们再一起来领略一下现代佳作中联想的魅力。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贝多芬,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贝多芬身上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佳作展示台,去看看月光曲这篇文章中到底谱写了一个怎样的传说! 一、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同学们先自己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大声朗读这篇课文:1、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你觉得写的非常美的句子。二、概括故事,整体把握:1、传说总是很美好的,哪位同学用一句话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谱写了一个什么传说呢?(一两个学生回答,提示:贝多芬在一个夜晚散步的时候偶入茅草屋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奏乐曲,期间灵感突发,最后创作了新的曲子月光曲的传说故事。)2、你们认为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得最美的呢?找出来后自己先赏读一遍。(引导找出8、9自然段)3、你为什么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写得最美呢?(请一两位学生说)4、下面我们一起来赏读8、9自然段,好好体会一下: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和盲姑娘到底联想到了什么呢?从“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开始,读到“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止。教师读黑色字体的部分,学生读蓝色字体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