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58156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思考更新日期: 11-29 【关键词】 治未病;糖尿病;中医预防医学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全欧美(将近2000万)的总和。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糖尿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每年最少需60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和降低患病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应用中医“治

2、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途径。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的记述,“治未病”有三种意义,第一,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以预防疾病。第二,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第三,病后防复,病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促使机体康复和防止复发。用“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勿使七情太过 灵枢五变云:“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人的

3、情志失调,气血上逆,瘀热内结,伤津耗液,会发展成“消瘅”(糖尿病)。根据观察,许多糖尿病病人在发病前或发病初,常有抑郁悲怒等七情所伤的表现。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失调,损伤脏腑,会引起一系列病变。素问 上古天真论提出了一系列调摄情志的具体做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独立守神”“无恚嗔之心”等等。即是教导人们情绪要保持乐观,不要去争竞名利,保持一种精神内守的状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脏腑的阴阳气血和顺,自然不会得病。2 注重饮食的保养,使脾胃的功

4、能和调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有着密切联系,故此饮食的调养也成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怎样注重饮食的调养呢?首先要做到饮食有节制。素问 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损伤肠胃后,会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影响气血的流通运行,成为诱发、加重糖尿病的诱因。素问 奇病论里讲得非常具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了过量饮食、过食肥甘会导致肥胖,进而引起进一步病变,发展成糖尿病的机理。目前的研究也证明,体重的增加与糖尿病的发病成正比。可见,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何等重要! 其次要注意饮食和合理营养搭配。素问 五常政大论云:“谷

5、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 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则是教导人们合理搭配饮食,不要偏食,才能有益健康。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提出:“服食节其苦酸甘辛”,主张节制饮食,和调五味,有益健康。脾胃的功能健运与否也与糖尿病发生息息相关。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之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不能散精,则会出现消瘦、口渴、多尿等一系列糖尿病病变。因此固护脾胃应该做到饮食定时定量,不吃或少吃辛辣肥甘之物,避免暴饮暴食,并适当运用黄芪、白术、淮山、鸡内金、茯苓、扁豆、莲子、芡实等补脾益气中药进行食疗,以助脾胃的健

6、运功能,防患于未然。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正御邪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息息相应,生活起居应遵循自然规律,起居有时。起居失常会使人体阴津耗损,转生内热,内热又耗阴津,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加重。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提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的养身御邪思想。过劳,过逸都不是好的生活习惯。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素问 宣明五气论云:“久卧伤气”,都强调了过劳过逸都会产生和加重疾病。所以糖尿病的防治也应对此加以重视1。4 早期治疗,防治传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

7、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张仲景也提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都反复强调了早期治疗可以防止病邪从轻到重,从表到里传变。已病之后不但要治疗本病脏腑,而且要调理未病脏腑,“先安未受邪之地”。因此糖尿病的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所以糖尿病的防治,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综合治疗外,还应该及时对血瘀、阴虚、气虚、气滞等阴阳气血不调症候进行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2。 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指出:21世纪医学将从“疾

8、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也就是说,医学的重心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总之,中医“治未病”理论揭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变,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是与现代预防医学不谋而合,相互印证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433.2 南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4-3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