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58083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 使学生在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3. 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启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三个图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有4条边)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板

2、书课题:认识图形)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朴实、自然,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二、 探索新知1. 认识四边形。(1)摸一摸、数一数。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出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有几条边。要求:再拿出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摸一摸、数一数,看看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几条边。谈话: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四条边,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呢?请小朋友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数一数。学生活动后反馈。谈话:刚才的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四边形。(2)练习。认一认。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略)。找一找。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

3、形,你能从周围找到一些四边形吗?(数学书的封面等)围一围。谈话: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四边形吗?先想一想怎样围,再和同桌交流。(3)小结。(略)评析: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围一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由认识规则的四边形到认识不规则的四边形,有层次地展开教学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既有利于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又为学习其他多边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信里有一些纸片剪成的图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反馈: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五

4、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六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提问:有五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有六条边的呢?出示教材第二个例题的四个图形。谈话:数一数这几个图形,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它们都是多边形,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都是多边形。(在课题旁板书:多边形)谈话: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多边形还会有哪些形状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是的,多边形还有很多,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它们。评析:在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上,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

5、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三、 巩固拓展1. 围图形。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2. 搭图形。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交流:你搭成的图形分别要了几根小棒?搭一个四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呢?3. 折一折,剪一剪。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多边形,你能用纸折出或剪出我们认识的多边形吗?学生活动,教师组织交流。师生共同活动,按想想做做第4题的顺序折出不同的多边形,再让学生自由地折一折。评析: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通过数、围、搭、折、剪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

6、多边形的认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四、 课堂小结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

7、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