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580299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纪委和监委合署办公。纪委监委不是单纯的办案机构,监 督是纪委监委的共同职责和第一职责,是执纪问责和调查处置的基础。问题:监督短板表现为四不四有”观念转变不到位,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政治机关的定位把握不 准,对监督这个首要职责认识不清;有的担当精神不强,对监督的重视程度不够,往 往“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面”;有的仍然存在“以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有 的重视通过监督检查、严肃处理、通报曝光等方式进行高压震慑,对利用谈心谈话、 教育提醒等进行柔性监督”重视不够;有的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出现 “监督变牵头、牵头变

2、主抓、主抓变负责”现象。人员配备不科学,业务能力有短板。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对象和工作量大幅增 长,一些地方在人员配置上不统一、不科学,缺少财务、审计、工程建设等方面专业 人才,存在“外行监督内行”的情况。此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力量缺编严重,也影 响着监督的质量和效率。职责权限不明确,工作职能有交叉。执纪监督、审查调查的关系和职能上的分 与连”,规定不够明确。执纪监督和派驻监督的责任、事项、重点等也界定不清, 难以发挥各自优势。比如,某些问题线索可能被执纪监督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巡视 巡察机构多次调查了解,导致重复监督、资源内耗。监督重点不聚焦,方式方法有欠缺。对“关键少数”、关键岗位、重点领

3、域的监 督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搞“大水漫灌”式监督。一是针对一把手的监督,破解办法 不多,成效不够明显。有的纪检监察机关缺乏全局观念,未将“病树”“歪树”放在 “森林”的整体之下分析研判,对监督对象政治生态和班子情况心中无数、“画像 不准。二是监督手段单一,有的纪检监察机关习惯于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列席会议、 查看台账等常规途径,对如何更好结合被监督地区和部门实际情况,把监督做实做细 的办法不多。对策:在精准监督上求实求效监督职能重在精准定位。一是坚守政治站位。牢牢把握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 和两个维护”职责使命,以四个意识”为标准、以政治纪律为尺子去衡量,当好 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强化监督

4、检查,查处违背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存在 七个有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以及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等问题,确保党中 央政令畅通。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监督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 防微杜渐,纪检监察机关面对的大量问题是违纪违法,犯罪只是极少数。推动反腐败 斗争不断深入离不开执纪问责和调查处置,但监督同样是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重 要内容,是通过发现问题遏制腐败增量,是对干部的最大保护。三是推进高质量发展。 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按照政治机关的标准和要求,审视自己 的思想和作风,解决好现实中力量分散、职责重叠、效率不高的问题,使纪委监委真 正形成整体,实现执纪和执法无

5、缝衔接。同时,坚守“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管好该 管的事,交还不该担的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监督方式重在精准施策。一是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探索日常监督有效途径,综 合运用参加党委(党组)会议、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开展问责、参加问题线索排查、 督促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不断强化常态化、近距离、可 视化的日常监督。参加被监督单位重要会议之前,要了解掌握其巡视巡察整改、责任 制检查、专项检查、谈话函询等各方面的监督情况,带着台账”参会。二是在抓早 抓小上下功夫。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规范运用第一种形态”, 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对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置

6、的人员开展跟踪 回访,帮助其放下包袱、振作精神。建立谈话函询+模式,除了要加大对问题线 索的抽查核实力度,还要做好对当事人及所在单位的跟踪回访,防止一谈了之” 一 函了之”。三是在创新手段上下功夫。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 建立监督单位权力行使及监督对象动态监管等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实现对问题线 索发现处置的智能监控,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畅通信访 举报微信及手机APP等智能平台,拓宽群众监督举报渠道。监督内容重在精准聚焦。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全面了解被监督单位的职能职责、 内部机构、权力运行特点规律等,对比分析信访举报、巡视巡察、专项治理、调研走 访等发现的

7、情况和问题,精准把握普遍问题和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做到精准发现问 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作出处置。二是聚焦监督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 数”,通过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把管党治党的责任 和压力传导下去。紧盯突出问题,聚焦腐败易发高发领域,坚持关口前移,着力破解 监督难的问题。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监督探头着力向基层延伸,紧盯扫黑除恶、 征地拆迁等重点问题,特别是盯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化基层突出问题专项 治理。监督保障重在精准有力。一是力量配置科学化。在机构设置、人员力量上向监督 倾斜,推动监察职能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对乡镇(街道)以及村级组织中行使公权

8、 力的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监察,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二是监督队伍专业化。着 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的学习,加强对监察法相 关配套规定和创新制度的学习,加强职能岗位和所监督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三是监 督格局一体化。探索健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交流等制度,着力构建分工负责、衔接贯通、协同配合、相 得益彰的统筹联动工作格局。执纪监督部门与派驻机构建立联系指导机制,通过走访 了解、定期开会、上报廉情信息、重大事项及时汇报等方式,扩大监督效应;与巡视 巡察机构建立联动机制,采取选派人员参加巡视巡察等形式,深入了解被巡视巡察对 象的政治生态,提高发现问题的本领。四是结果运用实效化。建立监督情况通报机制, 监督部门根据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定期向被监督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情况,对被监 督单位政治生态进行分析、督促其有的放矢进行整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不敢担 当、不负责任而导致监督乏力、流于形式的干部,严肃问责;对敢监督、会监督、真 监督的干部予以正向激励,以严格的奖惩倒逼监督责任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