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58010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地震中的父与子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绝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导学案设计重在运用自读自悟、读中想象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以朗读为主线,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地震和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学习重点自学生词,熟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地震和

3、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播放一段地震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问难。1.结合录像,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2.齐读课题,针对课题自由质疑。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组织学生自学字词,熟读课文。3.检查初读情况。1.自由读课文。2.疏通字词。(1)要特别注意“矶、颤”的读音以及“墟、爆”的字形。(2)新词理解。昔日:指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1.查字典填空。“疾

4、步”的“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的解释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在“疾步”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2.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血迹(xi xu) 混乱(hn hn)疾步(j j) 瓦砾(l shu)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引导讨论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汇报讨论结果。(1)课文主要讲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

5、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2)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谈谈自己感动的理由。(3)练习朗读重点词句。3.下面的句子应读出哪种语气?(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2)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3)“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四、体会情感,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启发思考:为什么文中三次出现类似“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的话?1.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

6、体现了父子的了不起,并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2.合作探究,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给父子两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教学反思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

7、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启发思考:文中的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自由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说文中的父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二、品读课文,激发情感。(用时:2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引导学生品读相关句段。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1.自由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

8、。(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从“冲”字可以体会到父亲焦急的心情。)当看到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中可以体会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2)“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中可以体会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对儿子说的那句话。)(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描写时间、父亲外

9、貌的词语可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3.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课文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认为父亲的了不起在于_;儿子的了不起在于_。(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这样描写父亲外貌的目的是_。(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_次,这样反复出现的作用是_。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用时:3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言行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2.讨论交流: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找出相应的

10、句子。1.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通过对比阅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2.小组研读体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3.有感情地朗读阿曼达说的话。4.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儿子的了不起”。5.读读阿曼达说的话,在下面写写你的感受。_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用时:7分钟)1.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2.引导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1.交流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2.完成想象作业。6.学了课文,我想对自己的父亲说: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