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57768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汇报 省双拥抽查考核组: 现将我市“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全市双拥工作主要情况 XX县区位于XX省南部的茅山东麓。全市总面积96平方公里,现辖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5万。境内驻军有团建制人武部个,营建制消防大队1个,南空雷达站等连级单位4个,军休所1个。全市优抚对象共3.39万人,占总人口的61。2X年荣获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还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市,省科技拥军先进集体,202X年市双拥办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先进集体。 自22X年我市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以来,全市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二连冠”为目标,抓难点、创特色、求

2、发展,全市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各项创建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巩固与发展,双拥工作已经创出了九项特色:在全国首先提出并实行为老复员军人设立军功奖;全国县级市中首家组织赴西藏慰问金坛籍子弟兵;南京军区、XX省军区分别转发了我市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教育和解困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首创利用敬老院合建功臣房的双拥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实现驻军班班宿舍有空调;在全省率先推行转业士官“双考”事业单位制度;省内首家编剧并筹拍抗战题材电视电影陈毅在茅山;省内首家召开军民共建单位体育运动会;“扶优奔康”工作在常州地区推广,全国双拥杂志以重要版面予以报道。实现了10个100:一是转

3、业干部安置行政和事业单位率10;二是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10;三是随调、随迁的军转干部家属安置率100;四是驻军连以上单位有电脑、图书室、室内训练场等科技拥军普及率10;五是驻坛部队军嫂安置和子女入学优惠率100;六是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按时按标准兑付率100;七是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率10;八是军警民共建单位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0;九是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兑付率100;十是重点优抚对象大病补助按上级规定标准落实率100。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双拥创建基础更加扎实 我市双拥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4、委关于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各级切实加大了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具体做到“五纳入”、“四到位”。“五纳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四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为进一步加强对争创工作的领导,我们及时调整充实了市、镇两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调整后的市镇两级双拥工作机构,在编制、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全部到位,建立了规范的工作目标、文档资料和规章制度。目前,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拥基层机构达12个,结成军民共建对子1个,军民共建基地15个,基

5、本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网络。二是政策落实到位。相继落实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决定、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XX县区转业士官安置工作的意见、XX县区退役士兵安置管理暂行规定、X县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资金收缴管理暂行办法、X县区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关于解决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在乡老复员军人优待金的补充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使双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运行机制到位。制定了九项制度:双拥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2次以上双拥专题会议,次以上军政座谈会或联谊会;走访慰问制度

6、。市、镇主要领导每年坚持2次以上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双拥工作目标分解制度;检查评比表彰制度;军警民共建制度。驻地军警部队每个单位至少抓好2-个共学共建点;党政领导“军营一日”活动制度。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就双拥与人武工作向市委、市政府进行述职;慰问现役军人师以上干部父母制度。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分别到军队师职以上干部家庭慰问家属;镇级领导与义务兵家庭挂钩制度,对困难对象实施结对帮扶;老兵复退期间部门、单位与驻坛部队挂钩制度,切实解决老兵实际困难,让老兵走得愉快走得安心。四是经费保障到位。政府财政每年划拨20万元充实拥军优属保障金,现在,市镇两级拥军优属保障金已达万元。每年还下拨双

7、拥创建经费30万元以上。 (二)强化认识,丰富内涵,国防教育氛围更加浓厚 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趋利意识日益增强的实际,我们注重从强化认识入手,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做到了“四个加大”:一是加大宣传教育主阵地建设。全市上下始终把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基础工程来抓,把双拥、国防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全民教育规划,着重体现“四作四必”,即:党政军领导带头宣讲“双拥”和开展国防教育,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必学内容,作为年度考核的必报材料,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班的必训课目,作为全市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切实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与通过组织全民国防教育日“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万

8、人签名活动、国防形势报告会、双拥共建经验交流会、“情系国防”征文暨演讲比赛、国防教育宣传图版巡回展等形式结合,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既现实又生动的国防和双拥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双拥办每年专题研究制订全民国防教育计划,除春节、“八一”专项庆祝活动外,将每年7月0日至8月1日定为双拥宣传月,集中活动时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宣传、军民联欢、文艺演出、走访慰问、征求意见等活动。今年我市以纪念抗战胜利6周年为契机,举办了全市庆“八一”双拥图板展,纪念抗战胜利0周年专题邮展,并在全市学校、小区、军营巡回展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出台了关于做好双拥宣传报道工作的意

9、见,将双拥创建宣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其他双拥创建指标同时进行考核。各责任单位健全了双拥创建宣传网络和有效的督查奖惩机制,指定专人抓宣传,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态势;电视台、电台开辟了金坛国防、国防天地和“军民同创双拥城”专栏;对外宣传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我市有国防情怀别样红-市委书记、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徐惠中同志党管武装工作纪实等多篇文章被解放军报、双拥杂志登载,而且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报、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上刊登文章50多篇。 三是加大文化宣传投入。我市加大了双拥文化宣传经费投入,先后摄制了反映创建工作的茅山脚下双拥情专题片,制作体现创建特

10、色的军民携手创辉煌,与时俱进铸长城大型双拥固定标语牌6个,开辟了双拥一条街,制作了路牌灯箱广告20个、宣传板面26块、宣传标语横幅60幅,形成了立体交叉式宣传格局。我市组织编剧、拍摄的抗战题材电视电影陈毅在茅山成功推向市场,其中电影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获省第十八届电视金凤凰奖金奖,并作为X省选送的三部“十六大”献礼片之一在中央台播出。 四是加大教育基地建设。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市建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资2余万元修复了中共苏皖一大会址纪念馆,上万名群众前往参观;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花山国防教育训练中心一、二期建设,到目前为止,共训学生1万余名、企事业职工万余名;在市革

11、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殷雪梅烈士骨灰安放仪式,并建成了殷雪梅铜像、殷雪梅纪念馆。该烈士舍己救学生的事迹,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播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反响。 (三)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拥军办实事成效更加明显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为驻坛部队办实事作为参与支持双拥工作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拥军工作水平,支持部队加快推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一是继续深化科技拥军活动。始终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军事斗争准备作为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深化科技拥军活动,主动帮助部队解决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5个部门为科技拥军单位,并与部队签订

12、科技拥军责任书。0X年以来,以创建学习型军营为载体,为部队开办电脑、英语、厨师、养殖、修理培训班56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546人,为864名官兵补习文化知识。并积极为军队科技兴训提供设施保障,向驻坛部队赠送电脑5台、科技书籍2.5万余册,使驻坛基层连(中)队全部建成了“四室”,共投入科技拥军资金202X多万元。 二是不断加大国防基础投入。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国防基础建设经费.2亿元。其中,投入700万元完成了市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市军休所和国防训练中心一、二期工程建设;投资14亿元完成了我市最大的人防工程-金沙广场;投资1400多万元新建的国防动员指挥中心暨人武部办公大楼即将竣工,尤其在民兵武

13、器仓库建设与管理中,我市率先在全省进行了人防、人武、国际、消防、库房“五体合一”建设模式的尝试,受到了X省军区首长的高度好评。 三是大力支持部队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各部门和各单位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部队项目的实施主动提供优惠和优质服务。全市先后召开了军地现场办公会18次,整修指挥所个,为部队铺设水泥路4条5.公里,新建改建训练场5个、训练室个,修建篮球场5个,赠送空调40台、太阳能热水器1个。农林局投资6万余元为市人武部、冯庄雷达连和东岗武警中队新建蔬菜大棚180多平方米,并提供技术服务。市人寿保险公司从2X年开始为市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全体官兵赠送吉祥如意人身保险金达02X万元,市电信公司仅

14、今年上半年就资助部队钱物5万余元。金坛驻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班班宿舍有空调,并普遍实现了有室内训练场、有篮球场、有蔬菜大棚、有图书室、有活动室、有执勤监控系统、有彩电、有空调、有电脑、有消毒柜等“十有”,实现了生产生活、文体、执勤、训练设施“四配套”,极大地调动了官兵训练值勤的积极性。(四)突出重点,把握难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更加到位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制定了“扶优奔康”行动的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优抚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了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 第一,优抚对象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按照优抚对象抚恤标准随经济增长的自然增

15、长机制,提高了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目前我市烈属标准为:城镇746元月,农村678元/月,年底优待金为13元人;老复军人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三个时期分别为:城镇7元月、68元/月、35元/月,农村70元/月、02元/月、276元月,年底优待金为10元/人;一级残疾军人年补助标准为1182元,三级残疾军人年补助标准为7924元, 一、三级残疾军人的护理费为88元,年底享受优待金110元/人;对孤老复员军人发放孤老金9元/月。二是城乡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按标准及时兑现。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支付,去年为450元/人,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上年度末人均收入的70兑付,为50元人。去年,全市共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费0万元,发放在乡“三老”对象优待金48万元。三是扎实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共筹集资金50多万元,在镇敬老院修建了功臣房32间,为12名身边无子女、生活较困难的老功臣和28户重点解困对象解决了住房,并对125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进行了改造。这项工作被社会各界选为当年“弘扬金坛精神十佳好事”,并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四是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革命烈士遗属、残疾军人和在乡老复员军人为重点的优抚对象开展了帮扶活动,帮扶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