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5768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走下神坛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走下神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够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现象,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的特点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小论文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较完整的评述,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活动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现象和代表作品展开,走下神坛从人与神艺术主题的发展、变迁的历史线索切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对照和分析,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以及人文主义对西方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课时】共3课时 【课前准

2、备】课本,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 一、 新课导入 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新的视觉语言。这个时期的艺术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高峰,他的基本风格和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深远。中世纪美术的特点:中世纪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二、 新课教学 文艺复兴的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

3、,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革命,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博学家做出的贡献。文艺复兴分为四个阶段 : v 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 ; v-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15-16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盛

4、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 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v 16世纪下半期-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三、 作品赏析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v 一、赋予宗教人物以人间情感; v 二、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三、艺术直接表现生活。 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 界的真实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1、犹大之吻赏析 (乔托被称为“欧洲绘画之父”)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 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

5、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画家用画笔赞颂了光明、正义的化身耶稣,鞭挞、揭露了黑暗、邪恶和丑的化身犹大。 乔托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

6、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2、金翅雀圣母赏析 又名带金莺的圣母,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圣母、耶稣与约翰。但是画中人物并没有宗教标签。圣婴耶稣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像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构图取金字塔式,据说这是他效法达芬奇的结果,因为这种构图在当时正是达芬奇的成功首创,它具有很强的稳定感。这个时期拉斐尔画的圣母与圣子, 都以风景为背景,人物的数目也雷同,而且具有共同性的母爱主题。3、春赏析 春是一幅有关自然与人类保持和谐关系的寓意画。全画背景是一片幽 静的橘林,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显然,诸神是为春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四、学习活动

7、 (一)、比较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椅中圣母同样是描绘圣母 和圣婴,我们来看看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 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比较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 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作品 画面的明暗构图 色彩表情 动态 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整体画面很暗人物形象平面化 方形 严谨 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压抑圣母容貌肃穆 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 高高在上椅中圣母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 图打破 死板不 呆板 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 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 动态自 然,有亲 切感 (二) 、尝试从画面空间、人物动作、表情等方面

8、比较下面三幅圣母子作品的差别,并谈一谈造成这种差别的社会背景。契马布埃 (1280-1290)乔托 (约1310)扬凡艾克 (约1437)哥特式绘画:沉闷、 黑暗、线条直多而 复杂,表达一种 庄严神秘的气氛。意大利文艺复兴:乔托认为宗教人物也是有自由的人,加强了人物的肌理和阴影感,最大特点是依照生活中的模特儿作画,笔下人物生机勃勃,不仅有血有肉,并且感情丰富。 尼德兰文艺复兴:他已经完全摆脱了中世纪那种拘谨的传统,而能真实地再现人物外貌和个性特征。 五、教学回顾与反思 理解:中世纪时,绘制宗教人物必须严格遵照宗教的表达方式,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们逐渐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宗教题材的创作中,使得宗教人物形象越来越世俗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