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576261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推理训练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一堆煤,用去了 ,还剩下( )。3、今年比去年增产 ,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二、对比训练1、一步分数应用题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养了多少只鹅?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

2、只数的 ,养了多少只鸭?(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出示题组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自己画线

3、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出示题组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

4、率的对应关系。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三、课堂练习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

5、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

6、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四、作业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练习十四的第6-10题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