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57492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学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学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学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实验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行为塑造实验报告专业年级:10级金融学 2班实 验 者:彭芙蓉学 号 :71实验时间:2012年 12月7日2012年 12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早晨起床给我发短信2,晚上睡觉前给我打电话3,打完电话后给我发短信1实验名称:塑造男朋友定时给女朋友发短信,打电话的行为2实验内容实验目的:让男朋友养成良好的关心女朋友的习惯,每天醒来和 每天睡觉前都要和女朋 友沟通,使之成为生活习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 日必修功课的一部分,每日的任务和牵 挂,增加女朋友的不可替代性,从 而使恋情 更加稳固。实验原理:(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混合使用(2).动机理论(例如:强化,惩罚)实验

2、设备:手机主被试:主试:彭芙蓉(t el:)被试:邢国辉(tel:)3.实验过程:12 月7 日12月 11日,主试每天早晨醒来(大概九点或者更早)主动给被试发信息, 每天晚上睡觉前先主动给被试打电话,然后发短信。晚上睡前给被试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发短 信。均无回复。12 月12日,主试早晨九点之前都没有给被试发信息,被试在10点左右给主试发了信 息:询问为什么今天没有收到信息,表示很不习惯,希望收到早安短信。此时,主试表明:以后想要收到信息,就必须回复主试,并且晚上主动打电话,发 短信。12 月13日12月 17日,被试表现很好,有三天晚上主动给主试打电话,有两次回复了 主试的晚安短信(在主试

3、编辑给被试的短信之前收到了被试的信息)。主试依然给被试发早安 短信,被试均回复了,虽然内容简洁。12 月18日12月 26日,实验逐渐进入稳定阶段,主试被试互动和谐,被试在威逼利诱 之下完成了此阶段的实验,8 天均回复早安信息,7天就在双方约定的时间主动打电话,有5 天积极发晚安信息。被试表现不好,主试会责备(很严厉),而且威胁被试说不去看他(主试 假期回家可以路过被试所在地,也可以直接回家),被试表现好,马上表扬,鼓励其积极向 上,继续保持,主试承诺给被试一份礼物。12 月27日12月 28日,主试不再主动给被试发信息,打电话,被试两天内均主动打电 话,发信息,信息质量很高。被试表示不习惯,

4、要求想之前一样感觉幸福。第二天被试很沮 丧,表示很怀念之前的实验,观念开始转变,不再仅仅把它当场一个实验。12 月29日12月 30日,主试被试互动规律,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被试表示很开心,虽 然每天多了几个任务,但是愿意去完成。不仅被试养成了实验中的习惯,主试也是。在实验结 束之后,主试被试决定继续保持这个有利于恋爱关系的好习惯。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实验圆满完成,超出了预想的实验结果,不仅仅是被试养成了每天关心女朋 友的习惯,主试也养成了每天关心男朋友的习惯,只要有一方没有按照约定,另一方就会不习 惯(比如,主试如果早晨10 点左右没有收到被试的信息,会很不习惯,不舒服)。使异

5、地恋 更加稳固,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每天交流,解决一些小小的矛盾,防止积小成大。实验结果分析:(1)从实验对象来看:主试和被试关系特殊,实验难度不是很大,情侣之间可以指责, 反抗,批评,建议,交流实验心得,没有难言之隐。被试非常配合,如果不配合,可以强制其配合,不似其他实验对象(比如同学),如果其不配合或者中途 放弃的话,主试无能为力,在沟通方面,显然是情侣关系更好处理。(2)从实验原理来看:本实验原理是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外加一些都动机 理论(强化,惩罚等)这两个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面广,操作简单易行。(3)从理论的可实施难以程度来说:动机理论,被试具有可驱动型,无论从内部动机还 是

6、外部动机。强化,惩罚的可实施性代价低,效果好。(4)从实验过程来看:由于主试被试的特殊关系,是的实验过程非常顺利。(5)从实验结果来看:由于这个实验室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似减肥,戒烟等这样的活动 是单向的,所以在塑造被试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也塑造了主试的行为,实验结果从单向变成了 双向,超出了实验预期。参考文献:詹姆?w凯乐特(2010).心理学导论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篇二:实验心 理学实验报告1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 准确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 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

7、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不显著。关键词:信息反馈准确性控制因素一、导言本实验是心理学中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有反馈一组是实验处理,无反馈一组是控制处 理。在心理学的历史中,很多人都做过有关信息反馈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现 在,信息反馈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验中。鉴于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本研究希望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进一步揭示信息反馈对遮挡划线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考察画线过程中的练 习效应,以及练习效应与有无反馈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组,考察信息反馈 对被试划线误差的影响。本研究预期有反馈组被试的划线误差会显著减小,即表现出明显的练 习效应,无反馈组被试的成绩与练习前

8、相当,练习效应不显著。二、方法被试潍坊学院应用心理学同学10女7男做被试,年龄2023,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 利手,以前均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仪器和材料在一张10X10cm 2的白卡纸上画有一条2cm长的黑色直线。有支架的活动遮版;短米 尺,可量最小单位为mm。6张白纸,编号为甲1、甲2、甲3和乙1、乙2、乙3;两只铅笔。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组间自变量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两个水平, 各分配被试16人,男女匹配。因变量为被试所划线段的长度与标准线段长度的误差,由直尺 测量,精确到毫米的后一位。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包括:被试的眼睛距标准线段刺激的距离 保持在30厘米,

9、室内照明条件良好,并在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之前保持恒定。被试划线的姿势 统一,即以右手前臂的中点为支点,手握在笔的二分之一处。同时,所有被试均应没有参加过 类似研究。实验程序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人,并注意男女匹配,分别接受有信息反馈(甲组)和无 信息反馈(乙组)的任务。1. 让甲组被试坐在桌边,桌上放好空白白纸,挡板和划有标准线段的白纸(线与桌边垂 直),要使挡板挡住被试的视线,不让他看见自己画的线和画线的手。然后对被试 说以下指示语:“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笔,眼睛看着这张白纸上的竖线,用笔在白纸上 划竖线,要求按你看到的线的长短画,只要你觉得画的和看到的一样长就可以了。 画的时候,你不

10、能看自己的手和画的线。一共画20 次,先从左边画起,你可以向 移动纸,但是你的手和胳膊不要动。”等被试完全知道怎样做后开始实验。2. 主试换一张白纸,在对此被试说: “现在请你还用同样的方法画线,但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结果是多 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并且记住这种感觉,和结果对比,如果这次 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一点。总之,要求你想尽办法把线画得准些。这样一共画100 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每当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尽快量好,并立刻说出量的结果,如“长了”或“短了”,“正好”(以201mm为准确),直到画完100条线。“现在再画最后20条线,这回我不告诉你画的结

11、果了,但请你还是要尽量画的准些。” 4.乙组被试与甲组被试的实验同时进行,画的方法完全相同,只是每次画的结果都不 1告诉乙组被试,除了这一点外,和给甲组被试的指示语都相同。三、结果在实验时候,由于有九组无反馈组为了和有反馈组匹配,所以除去了一组的数据。展现的平均值(加粗字体)的差异表2表二进行了 t检验,sigV,所以在经过反馈之后有反馈组和无反馈组划线准确性有显著 性差异。表3 只单看甲组,经过反馈之后划线准确性有显著性提高,但是不能排除练习效应。四、讨论经过本次实验,发现实验结果与我们所期望的并不大相同,实验中各个被试者的特质有 显著性差异,所以导致个体差异无法忽略也无法控制排除。而且经过

12、长时间的实验,有些被试 产生疲劳效应,和主试之间是同学关系比较亲切可能对实验抱有不太认真的态度。由于是 教学实验,条件有限,同一间屋子里同时进行着多组实验,这样,室内嘈杂的环境很容易影响 两组被试的注意力,而且,噪音也会影响被试完成任务的耐心和效率。另外,由于实验并不是 由同一主试进行的,因此实验条件并没有标准化,主试的指示语,主试给出反馈的语气,主试 对被试的要求,例如:手要以前臂的中点为支点等都会有所不同,严格说来,这也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由于实验分成多组进行,当有的组提前做完实验时,剩下 的被试会感到焦虑,因此也不能集中精神于当前任务上。所有以上问题都是本实验中影响实验 结果的不良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尽量避免。1、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 验。2、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就像驴子 面前吊着个萝卜就会往前走。正因为有那个目标,你才有劲儿往前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