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57415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农村小学和谐的数学新课堂内容摘要:今天,我们在取得课改成绩的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整个教学呈现出相对城镇要滞后的状态。本文就是针对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状况,提出了“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思想,并依此作出深入地探讨。关键词:构建 农村小学 和谐 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针对当今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不良状况,“构建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成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好办法。一、农村数学课堂教学的

2、状况课堂生活是伴随着认知的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始终贯穿着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对可能生活的理解和体验,从此意义上说,课堂生活是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中60的时间在学校,而在学校时间的80在课堂。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然而,综观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堂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课堂生活的内容看,课堂教学总是囿于教材,没有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2、从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看,当前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与感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这一生活空间中的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乃至整个精神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其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生活形

3、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体验、感悟、内省等多种形式。3、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个位置上,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在我国所处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以及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伟大时代,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了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二、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构建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和谐课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和谐的课堂,能体现 “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实

4、现“和谐”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谐的课堂能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影响人的艺术,我们数学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师生平等,关爱、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活数学课堂。1、民主与平等“和谐课堂”的基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

5、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首先,教师要学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真正亲近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生活、学习和经历,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亲的,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总以为:只要教好书,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耐心辅导学生,这就是好教师的标准。但是,我深感困惑的是,有的老师花费的时间也不多,对学生一点也不严肃,教学成绩反而很好,学生很喜欢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与学生个别谈心,下课后也常常与学生聊聊天,哪个学生的情绪不对头了,我主动询问,与他拉家常,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学生沟通上。慢慢地,学生与我

6、的关系亲近了,有什么话也愿意跟我讲了,我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令人可喜的是,有的学生开始慢慢喜欢这门课,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可见,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缩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让我感受到了陶行知老先生的话语所蕴涵的真谛:“没有深而广的知识储备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而有了深而广的知识,可能成为学者,但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教师,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2、互动与欣赏“和谐课堂”的核心。“学生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加入到学生里去开发、解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成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乐园。”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

7、是学生学习进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生。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教学中,我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了,学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我都及时表扬。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3、情感与关注“和谐课堂”的真谛。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上课时,多给孩

8、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真切地体验情感。在教圆的认识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还简单介绍了他发现圆周率的经过。这样,抽象的图形被赋予故事之后,数学的形象也随之变的饱满。(二)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教师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教育促进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和谐的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关系,让教与学和谐共振,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1、实践体验,互动交流。数学课程标准 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

9、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体悟,给他们一个空间去创造,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活动探究课,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探究知识之外的情感、价值观领域,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例如,在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教学时,“对称”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学时我们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剪纸(对称图形:花边、五角星等),让学生发现这些剪纸的美丽和奇特,猜测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跃跃欲试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着剪,允许他们失败,教师尽量多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

10、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并不断尝试着得出对称花纹的正确剪法。通过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理解折痕就是“对称轴”。接着我又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对称性和各有几条对称轴。在操作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见解,同时不仅仅局限在操作层面上,而且上升到思维层面。运用“操作+思考”的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适应其认知结构特点,在实践中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有所得。2、合作体验,主动探究。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

11、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首先创设情境:播放某路口机动车30秒钟的流量情况,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要知道各种车的流量情况的想法。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统计,在尝试探索进行统计时学生发现1人已无法完成此项活动。所以教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找伙伴、同桌、小组进行自由组合、合作,讨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有的想出了“4人

12、分工每人记一项”,有的提出“用划正字法,打钩法”等等,分工合作。学生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法去探索、协作、讨论、交流,得出了各种车辆的数据,有的甚至制成了统计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融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于一体,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合作体验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学习和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自我体验,积极评价。教师传统评价学生就是以回答问题正确,作业完成好的就是好学生。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培养的目标之一。往往有的教师就忽视了这一目标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机地渗透这一目标的培

13、养。例如:在学完知识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谈今天你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谈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如何;谈别人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了丰富的数学内容,也体验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三)构建和谐的人与文本间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走进文本,知情交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关

14、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关注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的呈现,充分实现知识与情感的相互交融。如在教24时计时法,我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福娃”有机地溶入课堂中,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用精美的课件演示了白昼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时间的理解与感悟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静静地感受时间的变化。在宁静中悄悄地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弦,产生美妙的学习情感体验。再如在教学计算器的使用时,我们可创设“了解人类计算工具的演变发展历史”的情境,在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中展开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一个内容前,不必急于想“如何

15、教”,可以找些书籍,细细品味这一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情况,通过一个个教学故事的收集,不断的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然后做出自己的回应和人文思考,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理”和“文”的和谐结合打下扎实的基础。2、走出文本,贴近生活。以往的数学教材内容仅仅局限于现成的认识成果,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普遍处于接受,而接受强加的知识的学习是不和谐的。所以和谐教学要求教师善于且敢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的现实因素,为学生提供人类认识的现实发展过程,使教学内容与现实同步。这也就是说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尽量贴近于生活。要做到这点,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源泉。让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

16、题,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四册年龄问题的教学:我先不出示课本问题,而是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吗?于是学生很自然的提到了加法和减法问题,但是我不满足于这些,于是我又追问:你还想说什么吗?学生有的说:小明8岁的时候,爸爸多少岁呢?有的说:请你估计一下爷爷大概多少岁?有的说:我想估算他们大约一共50岁。最后在学生思维高度活跃的时候,我出示课本问题:10年后相差几岁?20年后呢?问题很自然地解决了。因此我们要经常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彻底研究,预设其中的教学价值。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概念解释现实问题,用数学符号刻划生活状态,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如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