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57395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一一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逻辑框架【真题】(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 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5分)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 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 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 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它表现为“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原理。(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 错误是难免的”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 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 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 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止匕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所以,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

3、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二、考点讲解(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要素: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 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其二,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1 )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即为限定和超越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

4、, 主体一方面受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2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例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A.唯物的观点B.辩证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例题】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BD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B 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C 决定与被决定的关

5、系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013、 34)(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分)答题思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作用。上述两个材料都是讲的是换位思考的小故事,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 “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充分显示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主体在认识中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

6、才能成功。(注:如考生从认识主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进行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002 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 年、2011 年、 2015 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因为正是为了改造世界、满足需要,人们才去认识世界。其二,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作为中介,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连接起来,使主体能够从客体那里获得有效信息。其三,主体用于处理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源于实践。列宁: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

7、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对此不能做狭隘的理解:第一,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第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牛顿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其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

8、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践中,经验材料日益丰富,物质手段日益完备。其三,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恩格斯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3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改造客体、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真题】 (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

9、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A)A 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B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C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的话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选项正确。实践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依赖于认识水平 的提高, B 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C选项错误。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D选项错误。( 3) 认识、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0、2009年、2012年、 2013年) :1 )认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由:由实践和认识的特点决定的。其一,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二,从认识的特点上看,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认识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2 )认识指导实践的表现其一,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其二,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 步

11、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做出预测和规划。其三, 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其四,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其五,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3 )理论指导实践的表现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这种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端正方向。科学理论能正确地预见未来,为实践的正确开展指明方向。其二,指导进程。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开展。其三,推动创新。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不断创

12、新。(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4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两种情况:其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二,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失败。【例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所揭示的是(B)A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离开了理论,就不会有实践2 、认识观( 1)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991 年、 1993年、 2008 年)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

13、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2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2000年、 2002年、 2006年、 2010年)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异: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

14、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直观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查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其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二, 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作

15、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3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其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即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起点,没有客观对象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认识。其二,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能动的反映不仅具有摹写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其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为基础来实现的。【真题】(2016)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自由 ,倒过来就是 由自 ,因此, 自由 等于 由自 , 由自 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A. 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 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