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7101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西电悦美国际分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复习试卷一、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复习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 神农有个透明的水晶肚子,吃了什么东西,有什么反应,从外面看得清清楚楚。神农便亲自品尝百草,寻找能为人们解除病痛的草药。 神农来到一片草木枯黄的平地,看到一群鸟雀在一大片枯草上不停地啄食,便摘了几粒吞下肚。没有异常的反应,反而觉得饥饿感减轻了。神农高兴地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让人们把这些种子种下去,等它们的叶子变黄时再把种子采下来吃,可以充饥。 烈日(严严 炎炎)的中午,神农背着药袋在野地里尝药。他看见一种开着小红花的小草很可爱。它的叶子油(呼呼 乎乎)的有小小的硬(刺

2、剌),难以下咽。他又刨出小草根,尝一尝,甜丝丝的,看看肚子,没什么不良反应。一会儿,神农觉得先前被太阳晒得热辣辣的感觉减轻了,喉咙中原来“呼噜呼噜”的响声没有了。饥(渴 喝)交加的神农高兴地采集了许多草根大嚼起来,不一会儿,他的鼻子出血了。神农想了想,明白这种草根少吃可以治病,多吃会有不良反应。他回去后赶快向人们介绍了这种草,为它取名:“甘草”。 神农每天出去尝草,他尝出了许多能吃的粮食种子,尝出了能治病的药草,还尝出了许多有毒的草。人们在神农的指导下渐渐能辨别出许多植物的性状。 神农最后一次尝的是一种开着小黄花的草。神农吞下草后,肚子剧痛,人们看见他的肠子一节一节地断裂腐烂。神农用尽最后的力

3、气告诫人们:“这种草有剧毒,不能治病。记住,叫它断肠草,告诉后人” 神农死了,他为人们尝百草而死的功绩,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1)在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词。 (2)文章结尾省略号表示( ) A.说话断断续续。B.语言的中断。C.话未说完,语意未尽。D.静默或思考。(3)神农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4)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神农一样的人?说说他们是怎么奉献的?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

4、,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_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

5、”“顺风耳”。 千里眼:_顺风耳: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

6、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的高级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1)“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成语_来表示;“脚踏地”可以用成语_来表示。 (2)“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累”在句中的读音是_,在词语“积累”中的读音是_。“倒”在句中的读音是_,在词语“倒车”中的读音是_。“精疲力竭”中的“竭”的意思是_,词语的意思是_,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3

7、)“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句子把_比喻成_,写出了盘古的巨大。 以“晚霞”为内容写比喻句:_。(4)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重新排列一下。 盘古醒来,拿起斧头向黑暗劈过去,天地开始分化。盘古累的倒下,身体变成自然万物。天地一片混沌,盘古睡在其中。天地分开后,盘古站立期间,使得天地成形。正确的顺序是:_(5)读完这两段话,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4课内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_(b p)土,还用钳子搬掉较_(jio jio)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_(t t)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_(p p)开

8、。(1)找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 (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_、_、_、 _、_。(3)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_、_、_、_。 (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 5句子品析。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1)用横线画出表示女娲动作的词语。 (2)请你也用一连串动作写几句话。 6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再近些,只见_,形成一堵_的水墙。浪潮

9、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按原文填空。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7课内阅读。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伯送一个漂亮的.B.西门豹既相信河伯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

10、好拖延时间。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2)联系全文想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 A.安排周密B.乔装打扮C.假戏真做D.讲究策略(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A.足智多谋B.讲究策略C.相信科学D.迷信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

11、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 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

12、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_自由自在:_(2)本文主要写了_。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_、_、_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哪些知道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9课内阅读。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1)“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分别指_的人和_的人。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_的能力。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_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_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短文中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_、_,给人们带来了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