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6997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作歌维以告哀.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词曲五首教学的整合效用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刘成兵诗言情的思想产生很早,诗经小雅四月说:“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清代袁枚坚定主张诗的情感本原,他说:“夫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答蕺园论诗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5课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在抒写自己的哀伤与抑郁不平。教材上它们是按诗词曲的体例和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教学顺序,内容就会显得散乱,于是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教学课时为两颗时,教学主题是:君子作歌,维以告哀。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诗经说:“匪鹑匪鸢,翰飞冲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木夷。君子作歌

2、,维以告哀。”说的是一士人,很失落,无所归附。他感到既不能像鸟那样翱翔于空中,也不能像鱼那样潜藏于水底;蕨薇杞木夷尚可依附于山坡低地,而他有哀伤,只能是用诗歌来表达了。今天我们要通过五首诗词曲的学习,去感悟和体会古人的哀与忧。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课,说一说如果以哀为分类标准,这五首诗词曲可以怎样简单地分类呢?(生自由朗读,讨论)生:有些人一哀到底,有些人哀而豁达。生:有些人哀得悲壮,有些人哀得气愤。生:有些人为自身哀,有些人为国家及黎民苍生哀师:那这样好不好,我们先来体会一下哀得悲壮的一首诗。我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听完后,请大家说一说这首诗的哀体现在哪里?悲壮又体现在哪里?(请同学朗读过零丁洋)生:

3、作者的哀首联就有体现,“干戈寥落四周星”是在哀叹连年征战的战争之苦。生:还在哀叹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我是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看出来的。师:是啊,这一联妙用比喻,写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艰辛危苦。生:还有劲联在哀叹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师:对,劲联很巧妙第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并且对仗工整。那么悲壮体现在生(齐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师: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板书:哀而悲壮)师:让我们再将这首诗齐读一遍。(齐读过零丁洋)师: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哀而生气的诗,又是哪一首呢?生(齐

4、):山坡羊潼关怀古师:哪位同学能先来读一遍?(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简要讲解曲的知识)师:这首曲的哀又体现在哪里呢?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西都”即长安,它曾经繁荣昌盛,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令人哀伤。生:还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为天下百姓而哀。师:“亡,百姓苦”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兴”,也“百姓苦”呢?生:因为朝代兴起了,百姓不仅要承担苛捐杂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师:是啊,“苛税猛于虎”也。这里不仅是哀,更写出了作者的愤懑,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师:除了这一首,还有没有属于“哀而生气”的?(生思考,交头接耳)生:我认为杜牧的赤壁也属这一类型。师:

5、嗯!说说你的理由。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说周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东风,要是没有天赐东风,二乔恐怕都被关进铜雀台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周瑜之所以名垂千古,是他机会好,如果我有这样的好机会,我早就成功了。(众笑)师:是啊,“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别人有这样的机会,杜牧呢?没有!所以生:所以他哀叹自己生不逢时。生:还写出他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师:杜牧自少年时起即怀有济世兴邦的政治抱负,对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军事、财赋等问题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但因其强国梦无法实现,怀才不遇的愁思曾使他一度过着纵情声色的颓废放荡生活。师:大家想想这二者“哀而生气”有什么不同没有?生:赤

6、壁哀叹抱怨的是自身的遭遇,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忧虑国计民生。师:是啊,“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管是自身遭遇还是忧国忧民,有了这“不可解之情”,就有了这“不可朽之诗。”下节课我们将要感受的是“哀而豁达”的诗词。(在自由背诵中结束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水调歌头,然后谈一谈你的感受,你认为这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生自由高声朗读)生:我认为这两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先写自己的哀伤,最后都能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哀伤。生:大家赞成吗?(生纷纷点头)师:那好,大家能具体说说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就写了作者被贬

7、时间非常漫长,颌联运用典故写长时间背井离乡,自己感觉恍若隔生,这是在哀叹自己的遭遇之苦,而在颈联,作者写到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写出了作者开朗的胸襟,尾联“长精神”三个字更写出了诗人面对挫折,意志不衰的精神。师:说得好!分析得很有道理。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首诗。首联除写了被贬时间之长,还请大家注意这两个词,“凄凉”和“弃”。“凄凉”写出了生:被贬地方偏僻、荒凉。师:“弃”呢?生:被朝廷抛弃师:不错,请大家看课文注释,刘禹锡是因为参与政治变革失败而遭贬官的,政治上失意,被朝廷遗弃。被遗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家还记不记得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生:“徙倚欲何依靠,树树皆秋色

8、,山山唯落辉。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师:这是一个被时代、被社会遗弃者的形象,诗人的痛苦和寂寞是不言自喻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刘禹锡当时内心的痛苦,不过刘禹锡仍保持了一种积极的心态。师:大家再看看水调歌头,这首词大家在小学学过。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轼和刘禹锡相比,你能发现二者在排遣内心哀伤的出发点上有什么不同吗?生:苏轼是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苦闷的,我是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出来的,他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师:嗯,有道理。苏轼带有一种禅宗思想在里面,那么刘禹锡呢?生:他更偏重于积极面对困难,面对苦难意志不衰。师:愈挫愈勇,你可以贬我的官,但你打

9、不跨我师:刘禹锡和苏轼两人所处年代不同,但遭遇相似,苏轼写水调歌头时,也是因为被贬官,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他们二人并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或积极或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类似于这样的诗还有李白的行路难(大屏幕投影显示)师:我们一起来齐读最后几句。师生齐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最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对五首诗词曲的理解自由设计朗读,然后来表演朗读。(在朗读中结束全课)教后感言:这是两节笔者感觉比较成功的随堂课,除了师生的交流和和谐,课堂对话流畅深入,环节生成比较自然外,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整合效应:1.开发利用教材,促成内容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零打碎敲。2.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避免了教学的单一呆板。3.反复应用比较,促成了自由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单打独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