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56846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的失败-波斯纳.doc(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好资源尽在 世界工厂下载频道 http:/资本主义的失败作者:美理查德波斯纳 著 沈明 译 目录序言第一章 经济萧条及其直接原因第二章 银行业危机第三章 经济萧条的深层原因第四章 为什么经济萧条未被预测出来第五章 政府的应对措施第六章 福祸相倚?第七章 关于资本主义和政府我们学到了什么第八章 经济学职业界沉睡于危机发生时刻第九章 责任分配第十章 前方的路第十一章 保守主义的未来结论深入阅读文献索引名家及媒体推荐生动形象而又直言不讳、可读性强波斯纳是一位极为敏锐犀利的智者。罗伯特索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书评波斯纳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这场金融危机的制度原因。对金融危机进行分析论述,法

2、律人显然不应该缺席。当然,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法学家的精辟论述,还有从“经济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轮回。吴志攀(著名金融法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一本惊人的著作,用易于普通读者理解的话语阐释了银行体系和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事件波斯纳的批评格外令人振奋,因为它来自于通常敌视政府官僚扶助措施的右翼思想家。保罗贝瑞特(商业周刊高级编辑),华盛顿邮报考虑读一本为挽救资本主义而批判其故障的新书。理查德波斯纳法官的资本主义的失败是值得关注的。长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以自由市场为根基的法律经济#动#波斯纳法官对资本主义提出了其本不太可能提出的批评。不过,作为四十多本书的作者、被引证最多的联邦上诉法官,他也是我们

3、最具创造力、头脑清晰的思想家之一。戈登克罗维茨(道琼斯公司执行副总裁),华尔街日报令人吃惊的是,作为市场导向的法律经济#动的#,波斯纳竟然猛烈抨击了那种认为市场可以自我纠错的主张。还令人奇怪的是如果这位法官是其他任何一位法官的话一位联邦上诉法院法官(以及芝加哥大学法学讲师)竟然最先出版了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综合著作。波斯纳是这个国家最博学而且思想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直到全书最后一页,没有一句懒惰的归纳、没有一句流行的陈词滥调能逃过波斯纳无情的剖析。资本主义的失败抛弃了所有的时髦行话,但也使读者在前进方向上感到迷惘。换句话说,这只是一个起点,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起点。乔纳森劳奇(国家杂志专栏作家),

4、纽约时报理查德波斯纳是一个奇人他倚重于政治和意识形态语境,为导致当下经济危机的系列事件提出了一种非常恰当的解释。约翰凯(经济学家),金融时报第一章 经济萧条及其直接原因(1)第一章 经济萧条及其直接原因(2)另一个不祥的预兆是,几乎所有关于经济势态的预测最终都被事实修正了:结果要比预测的糟糕,这不仅直接助长了悲观主义,而且还通过揭示金融专家对事态只有有限的把握,间接助长了悲观主义;如果他们并不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么就不太可能为遏制经济下滑提供较多的指引。重要的并非是2008年最后三个月的物价下降,而是现有的物价下降是否会引起进一步的物价下降。如果是这样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形成大规模的现金储蓄

5、,而这将耗尽经济活力。只有针对通货紧缩的焦虑才能解释美联储为增加货币供给所做的非同寻常的努力。我们的金融危机殃及全世界这一事实是进一步的危险信号,因为这预示着对外贸易的缩减,而这种缩减将对经济起到破坏作用。另一个不祥之兆是,这是一场金融危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经济震荡。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抑制经济发展,是因为美联储用于推动经济走出衰退的通常手段就是增加货币供给,利息率因而下降,刺激贷款,鉴于绝大部分贷款都是用于支付的,或者用于消费支付或者用于生产支付,由此进而刺激了经济生产。但是,美联储是通过银行来实现增加货币供给的,如果银行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使其不愿贷款,则美联储扩大货币供给的努力就会受挫。如金

6、融理论家拉古拉姆拉詹在2005年的一篇有预见性的文章中指出的,风险贷款或者其他风险投资的吸引力因大部分投资者对某一投资策略的好与坏的结果所做的不对称的反应而得以加强。几乎不存在什么激励因素促使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在确定承担风险的尺度时去为发生灾难的小概率担忧。根据定义,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而且如果它终究会发生,那也不太可能是在最近的未来。在灾难确实发生之前,企业投资策略的风险尽管这可能同时也是企业获得高额回报的原因很可能不为大多数投资者所见,因此,看起来好像是企业以低风险赢得了高回报。投资回报对风险的比率越高,该投资就对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越有吸引力,金融经理人的业绩因此就显得更好。这就是一个理由,

7、它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期待私营部门采取可能防止经济萧条发生的措施,以及,为什么防止经济萧条必然是政府的责任。即便金融产业比政府掌握了更多有关经济萧条发生可能性的信息,但是几乎不存在激励因素促使它分析该信息。为了理解我所讨论的引发经济萧条的各种诱导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现在需要考虑有关借贷的一些基本问题,特别是借贷与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一个为了买东西而借钱的人是以牺牲未来消费为代价来提升现时的消费,因为他必须逐渐还清贷款。放贷的消费者,比如说把他的部分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是在减少他当下的消费,以求增加其未来的消费;他是在为将来储蓄。由于借贷提升了当前的经济活力,借贷活动的骤然萎缩自然就会降低经

8、济活力并可能触发恶性循环,造成人员的高失业率和资本的高闲置率。这就是事前监管金融产业的主要正当理由所在。在某一事件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情况下,重点就由威慑转变为预防。金融产业的不幸事件就属于这种情况。正如我们当下的经历所例证的,这种不幸能够引发经济灾难。这一次,事前监管失败了。当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由廉价的信贷骤然推高之后又轰然跌落(终究必然如此,因为其升值并非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所推动,而是基于最终被证明为错误的预期),集中于那些高风险资产的个人储蓄的市场价值也随之跳水。此外,这场金融危机发生在一个糟到不能再糟的时间。它在总统竞选期间发生,在新老总统交班期间恶化。即将离任的总统似乎对经济问题不感兴

9、趣而且缺乏知识,无法确立一个领导者的形象,反而是把任期的最后几个月用于频繁的国际旅行以及身后形象的美化,而此时的国内经济形势正每况愈下。经济官员和私营企业领导者同样对金融危机反应迟钝、应对不力,这损害了人们对于国家经济管理的信心。通常,除去食品、药品、日用品之外,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全年零售总额的30%至50%都是在圣诞购物季节完成的,而这场危机恰恰在圣诞购物季节加速了。由已经缩减的安全储蓄(因为储蓄已被用于购买房屋、股票之类高风险资产)和重度借贷所支撑的购物潮已经风光不再,美国消费者大多只能购买耐用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当房地产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信贷泡沫破灭之后,他们就会很容易推迟其消费行为。耐

10、用消费品比过去更加耐用,因而,买新弃旧的时间间隔就会比过去可能的时间更长,而且这也没有给生活造成多少不方便。此外,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购物含有消遣的因素,而消遣的口味可能会迅速发生变化。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奢侈品消费不再时髦了,很多即使在经济萧条中仍然买得起奢侈品的人也不再购买了。既然储蓄是贷款的来源,那么个人储蓄利息率的下降何以能够与为了个人消费的过度借贷共生呢?为了应对始于2000年3月的网络股泡沫破灭所引发的经济衰退,美联储曾经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利息率,以求促进消费和生产。美联储使利息率在低位徘徊了五年。而且全球资本剩余的出现也抑制了利息率水平。随着美国个人储蓄的减少,它作为

11、借贷资金来源的份额也逐渐减少,留下的空缺由外国资本拥有者所填补,包括主权国家(政府)例如中国和中东主要产油国所提供的贷款资金,因此形成大量美元结余,急于投资。在整个2000年代早期,我们这里充斥着外国资本。我们长期的贸易逆差逐渐增大。不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来说,这都是一种危险的状态。第二章 银行业危机(1)当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2008年9月第一次提出给予金融机构7000亿美元紧急贷款的时候,他认为困扰银行业的问题是资本流动性的缺乏,即难以将资产转化为现金,而非资不抵债。这是一个错误,一个深入金融危机核心的错误。2000年代早期,随着利息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未受监管的银行产业因为“银行”实际上

12、已经成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同义词开始走向集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集中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低利息率引起了信贷需求的暴涨。如我们所知,借贷会提高经济活力。而经济活力增强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房屋建设和购买活动的增多。房地产价格上涨了。传统上,房地产投资是非常依赖于借贷的,因为房地产本身是一种很好的附属担保物,所以,对于抵押贷款的需求就随着房价一起上涨。在低利息率和房地产(及其他资产)价值上涨的情况下,银行业增加了其资金杠杆比率。低利息率刺激了借款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低利息率也使贷款者以借款的方式来满足上涨的借款需求比以增加净资产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求更划算。因此,其资金杠杆比率上涨了。资金杠杆既有吸引力

13、,又有危险。一个资金杠杆比率很高的贷款人,贷款给另一个资金杠杆比率很高的借款人,例如大量负债、低收入、无储蓄的第一次买房子的人,就是在召唤金融灾难。它本来就有一个风险很大的资本结构,却仍把资本用于发放风险极大的贷款,这对资本结构的风险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房地产泡沫中,使银行资金杠杆变得更加危险的是,它们不但没有保有其贷出或借入的抵押贷款,反而抛售这些贷款并换取由这些被抛售贷款担保的证券。资产的证券化所带来的地域多样性对缓和金融危机起到了一些作用,资产的证券化将风险极大的资产注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推动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资产的证券化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实际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14、?风险贷款引发了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但却没有带来债务证券化的好处。如果银行在其账簿上保有次级和次优抵押贷款,而不是使这些贷款证券化或者从其他券商那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那么它们今天的境况会好一些么?如果确实好一些的话,那也应主要归功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证券化过程从投资者那里为美国房地产业吸纳额外资本的能力,投资者不愿自寻麻烦去实际拥有某人的抵押物;二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使其所具有的风险难以评估。然而,如果低利息率和高信贷需求刺激了风险贷款,那么抵押贷款的形式可能就不是造成银行业崩溃的主要因素。然而,风险分散有一个不利方面被忽视了:它把风险散布到了本来安全的市场领域。住房

15、抵押贷款证券的交易遍及世界,把美国房地产泡沫造成的不动产抵押贷款风险传递给了外国银行和其他外国投资者,并因此促成了这场本应仅属于美国的经济萧条的全球化。信用机构愿意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评级,这使得买家(他们认为!)可依据特定情境下的谨慎标准,去承担或大或小的风险。然而,他们也可以事实上很多人也确实购买一种保险“信贷违约掉期”,抵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投资产品价格的下跌。信贷违约掉期曾被认为降低了贷款者的风险,它容许更大的资金杠杆比例,因此也能取得更高比例的回报,同时风险却没有明显增加。而且信贷违约掉期本身被证券化了,于是遍布世界的很多机构都成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保险人。此外,某些实体并没有想要投保的资产,而仅想投机于被信贷违约掉期保险的企业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信贷违约掉期证券化以后,就可能被这些实体买去。很快,信贷违约掉期的表面价值就攀升到了数以十万亿美元计的高度。这些信贷违约掉期及其发售者没有像保险公司那样受到监管,没有被要求保有准备金,已备其担保的债务发生违约时之需。事态的发展证明,在美国国际集团以其信贷违约掉期担保的债务大量违约的时候,其准备金数量不足以使其履行保险责任。第二章 银行业危机(2)信用评级机构和信贷违约掉期的发售者很难确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价值。投资者对个人抵押担保的风险只掌握有限的信息,而且,在大规模次级贷款领域,人们的经验尚不充足,对次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