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565822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麦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麦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麦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麦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栽培技术(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栽培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 要求和反应,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 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 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因素合理,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 的。小麦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见前),以及合理密植技术、播 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与贮藏技术等环节。一、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所谓合理密植,是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 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

2、可能地利用光 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 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一)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1.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 基本苗数过少,地力和光能无为消 耗大(裸地、漏光),净光合生产率低,干物质积累少;基本苗数过多,群体过大,干物 质大部分用于茎叶的形态建成,同时后期易倒伏,所以,净光合生产率亦不高,干物质 的积累也少。只有做到合理密植,群体结构的发展才能协调合理,叶面积适宜,株间光 照条件良好,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光合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较高。2.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带有分蘖的

3、幼苗可形成强大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 部分,因此,它比无蘖苗为壮。同理,带有分蘖的主茎穗也优于无蘖主茎穗。生产上如 过于密植,单株营养面积减少,分蘖少,单株成穗数更少,有些甚至不能形成分蘖穗; 如过于稀植,虽然单株营养面积较大,分蘖多,单株成穗数较多,但单位面积上的总穗 数不足。在上述这两种情况下,小麦产量均会降低。只有实行合理密植,才可使单株分 蘖数增加,成穗率提高,产量增加。3.成产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 密度过大,虽然亩穗数多,便个体发育受 到很大影响,造成穗粒数减少,粒重减轻,经济系数下降,产量较低;密度过小,虽然 穗粒数和粒重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抵销不了由于密度下降所造成的减产幅

4、度,因此, 即使经济系数不升不降,产量也不高。只有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才可缓和群体与个体 间的矛盾,协调穗、粒、重三因素,提高经济系数,增加产量。4.减少倒伏损失 随密度增加,茎秆的抗弯力和抗折断力明显下降,如基本苗从 7.5 万增加到 90 万,茎秆抗弯力从 67.3 克降至 7.4 克,抗折断力从 250 克降至 133 克。而 在合理密植条件下(基本苗在 30 万以内),抗弯力和抗折断力均较强,分别为 42.567.3 克和 187250 克。(二)合理密植的主要内容1. 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 穗数是形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数又是成穗数的基础。 因此,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

5、的关键。由于各地气候、地力、品种、 播期和播种方式、栽培条件等各不相同,因此,其适宜的基本苗范围应灵活掌握。(1)根据地力和生产条件来确定 随地力水平由薄向肥、再向高肥发展,小麦的适宜 基本苗数也相应由少到多、再到少。在山区、丘陵等旱薄地上,肥水不足是小麦生产中 的主要矛盾,因此,基本苗数过多,麦株发育不良,且有限的肥水大都消耗在营养体的 建成上,从而导致结实器官不能很好发育(穗小、粒少、粒轻),产量较低。所以,这些 地区的基本苗数宜少。随水肥条件改善(中产水平),适当增加密度,能充分利用光能与 地力,达到增苗、增穗、增产的效果。当生产水平发展到土壤以沃、肥水充足的高产阶 段时,穗数已达到高限

6、,如再增苗、增穗,就会造成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根系不 发达,茎秆柔弱,穗小、粒少、粒轻,产量大大降低。所以,高产田应降低基本苗数。(2)根据品种特性和播期来确定 适期或偏早播种的冬性品种,分蘖期长,在肥水充 足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分蘖成穗,所以,基本苗数可偏低一些;春性品种营养生长期短, 单株分蘖数少,一般以主茎穗为主,所以,基本苗应多一些;半冬性品种的适宜基本苗 数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不论任何类型的品种,迟播情况下分蘖数少,成穗率低,应增加 基本苗数。(3) 河南省麦田适宜的基本苗范围 基本苗数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 “三定法”,即“以 地定产”:根据地力水平和预计施肥量,参照往年产量水平,定出

7、本年度的产量指标;“以 产定穗”:按每百公斤产量约需 10万穗来计算出所需穗数;“以穗定苗”:根据本年度生 产条件,参考往年单株成穗情况,定出所需基本苗数。河南省不同产量水平上的基本苗 范围是:产量在 150 公斤以下时,基本苗数为 1518 万;产量 250 公斤左右,基本苗 1822 万;产量350 公斤左右,基本苗1620 万;产量在450 公斤以上时,大穗型品种基本苗 1015 万,多穗型品种 812万。2. 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合理的播种方式,既可保证群体协调发展,又能使单株发 育健壮,营养面积增加。所以,它是合理密植的重要内容之一。确定合理的种植方式, 首先应从全年各作物均衡增产的

8、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耕作制度的要求,如预先 留出棉行、玉米行、花生行等。其次,还应考虑到地力、播期和播种机具等条件,如肥 力高、播期早时可适当加宽行距或采用宽窄行种植等。第三,亦应兼顾到不同类型品种 对播种方式的要求,如分蘖力强、株型高大者,行距宜宽等。当前,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有以下几种播种方式:(1) 等行距条播 行距一般为1525 cm。适于在350公斤以下产量水平上应用。其 中,1517 cm等行距条播叫窄行条播。(2) 宽窄行条播 宽行行距3033 cm,窄行行距1320 cm,一般有(30+20)、(30+17)、 (33+13)等方式,适于在50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上应用。(3)

9、 撒播 稻茬麦区宜采用“以田定子,按厢称量,撒远补近,弓形前进,播后轻拍 灰肥盖子”的人工撒播方式。(4) 重耧播 这种方式实际上仍是等行距或宽窄行播种方式,它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缺 苗断垄而把既定播量一分为二,在第遍播罢重前耧再播一遍而已。(5) 宽幅播种 播幅6.7 cm,幅距20 cm。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缺苗断垄,行距加宽 (26.7 cm),适于在350公斤产量水平上应用。3. 合理调控群体发展 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苗情及适宜的群体指标,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证群体沿着合理的轨迹发展。河南省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群体动态指标见表2-15。表 2-15 河南省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小麦的群体指标产量水平

10、(公斤/亩)基本苗数(万)冬前分蘖数(万)最高分蘖数(万)亩成穗数(万)400以上多穗型81280909010045大穗型10156070708030352503501822406060702030250以下20405020以下二、适期高质量播种小麦要高产,壮苗是关键;而要培育壮苗,适期高质量播种是基础。欲实现高质量 播种,不仅要求在前作收后结合施足底肥,及时精细整地以蓄足底墒,因地制宜选用良 好并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根据实际条件做到合理密植等,同时也要求做好种子与农机 具的准备、适期精细播种等工作。(一)播前准备1. 种子准备 在选定了适宜的品种以后,对待播种子还要进行如下处理:(1)晒种

11、晒种可促进种子生理后熟,打破休眠;干燥麦粒,提高种皮透性,促进呼 吸,利于种子内可溶性营养物质的形成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势、 发芽率;杀死或杀伤病原菌、虫卵或幼虫等。一般在土场上摊 37 cm 厚,翻晒 23 d 即可。(2)精选种子 未经精选的种子大小不一,且常有破损粒、带病虫粒和草籽等杂物, 不仅严重降低出苗率,而且对麦苗以后的长势也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据研究,如果其他 条件一致,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出苗早 2天,分蘖始期提前6 天,单株分蘖多2.8个。 精选种子这项措施一般可增产 5%左右。因此,播前种子处理应通过机械筛选粒大饱满、整齐一致、无杂质的种子,以保证 种子营养充

12、足,出苗整齐、分蘖粗壮、根系发达,苗全、苗壮。种子精选的方法有:XF-1.3A 型复式种子精选机精选法、比重精选法(胶泥水或盐水)我风选法等。(3)用植物激素、微量元素或药剂拌种 要针对当地苗期常发病虫害进行药剂拌种, 或用含有营养元素、药剂、激素的种衣剂包衣。如用 50%矮壮素250 克兑水 5 公斤,喷、 拌麦种 50 公斤,堆放 4 小时,然后晾干,可使苗期叶片宽、短、色浓,株健,分蘖发 生提早;用 40 ppm 萘乙酸液拌种(或浸种),可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加快幼苗生长。 此外,还有用黄腐酸(抗早剂 1 号)、微量元素(硼、锌、镁、锰、钼)、生根粉等化学药 物来拌种的。为防治蝼蛄、蛴

13、螬等地下害虫,可用1605 拌种,配方是0.5 公斤药液兑水 25 公斤,拌250 公斤麦种;也可用70%辛硫磷 0.5 公斤,竞水35公斤,拌麦种 350公 斤;或用 50%辛硫磷 0.5 公斤,竞水 25 公斤,拌麦种 250 公斤;还可用 40%甲基异硫 磷拌种,药、水、种的比例为 1:100:1000。(4)发芽试验 贮藏条件不善或贮藏时间过长,种子霉变或被虫蚀,其发芽率大大降 低。因此,播前进行发芽试验,准确了解种子的发芽率,可为确定适宜播量提供重要依 据。发芽率是指在温度、水分、氧气适宜的条件下,100 粒种子中7 天内发芽的粒数, 用百分数表示。试验时,一般随机取 200 粒种子

14、,然后分作 2 份,放于培养皿(上垫滤 纸)中,加适量清水即可;此外,也可以用红墨水(10 倍液)浸染法进行。2. 农机具检修 加强农机具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实现小麦丰产的一项 重要措施。一般地,机耕机播可增产 1520%。生产上要求在播前 15 天应完成拖拉机、 犁耙和播种机等农机具的检修和适当的调整工作,并备足必要的配件。对播种机械要求 在播前试播,保证下种量准确,播深适宜,行距适当,下子均匀一致。(二)确定适宜播种期 误期晚播,气温低,出苗延迟,苗不齐,长势弱,冬前分蘖少或无,次生根数少, 麦苗抗寒力减弱,容易受冻害;同时,由于冬前低位蘖少或缺位,分蘖成穗率低,亩穗 数少;过于

15、晚播的冬性品种,常到第2 年春才开始幼穗分化,较高的温度条件导致穗的 分化形成进程加快,持续时间缩短,穗少、粒少;晚播抽穗开花延迟,成熟期拖延,子 粒形成和灌浆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速度加快,历期较短,粒重降低。过早播种,较高温度条件导致植株生长过速,幼苗素质嫩弱,易受病虫危害,造成 缺苗断垄,成穗数减少;如果是春性品种播种过早,麦苗生长迅速,分蘖多,旺而不健, 干物质积累少,有的甚至在冬前拔节,这样,越冬时很易受低瘟冻害;旺长麦田冬季消 耗土壤养分较多,春季很易脱肥。而适期播种,则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佳的温、光水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 源,冬前培育壮苗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应根据当地的气

16、候条件、品种特性、土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水 平等来确定适宜的播期:1.纬度与海拔高度 随纬度、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日照时数延长,播期相应 宜提早;反之,播期宜推迟。一般在相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纬度递增1,播期宜提早4 天;在相同纬度条件下,海拔高度增加100米,温度约降低1 C,播期亦宜提早4天。2冬前积温河南生态条件下,小麦从播种种子萌动需0C积温22.4C日,以后 胚芽鞘每生长1 cm,约需0C积温13.6C日,所以,从种子萌动出土需0C积温 68.0C.日;第一片真叶生长1 cm,约需0C积温13.6C.日,因此,从出土出苗又需0C 积温27.2日(播种出苗需要117.6C日120C日)。当日均温为10C左右时,生长1 片叶需0C积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