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563047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说纽带文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文题解析议论先立论,立论就要讲逻辑。何为纽带?题目已经给出了解释,“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那么,考生在文章中是否还要解释呢?回答是“要”。题目中最能体现纽带内涵的关键词是“联系”,但联系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联结、传播、传承、沟通、交流、凝聚等,你要写的是哪种联系?是

2、人还是事物?这些都要在文中明确。同时,这个纽带能不能成立,你写的到底是不是纽带,一要看你的界定阐释,二要交代清楚纽带的两端或多方各是什么,比如团结了人与人,联系了古与今。它是不是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要合理构建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些非常识性的纽带,更要建立逻辑联系,比如笔、桌子、足球等,不能你说它是它就是。这是立论的功夫,这个确定不好,很可能在切题上就出了问题,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论证更需要逻辑。题目中的“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是在提示纽带可以发挥作用的对象和领域,关涉文章的角度和取材。思路打开后,论证的过程更需要逻辑去支撑,议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材料观点两张皮,之间的联系建立不起来,

3、没有论证或论证乏力。比如有的同学写信念是纽带,这本没什么不可以,但写着写着就成了以信念为话题了,把信念作为纽带的作用给丢了,成了“说信念”而不是“说纽带”了。而下面这段论证便是在论证文物所起到的纽带作用,不是单纯地论证文物的价值。文物如纽带,勾连着古与今。人们看到它们,便会联想到千百年前的旧事,触摸历史的脉搏,拥有无法言说的精神享受,从威风凛凛的兵马俑中想见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范文展示说纽带在当今时代,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似乎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你我也越来越近,仿佛万物之间都有了无形的纽带,世界正被联而为一。然而,在这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巾,我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渐渐被众人孤立世外,在

4、寂寞中踽踽独行。我想,我们还缺少一条文化的纽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文化的纽带其实并不难构建,或者说本已存在,只是未被发掘。你看,成千上万的出土文物便是纽带,诗词歌赋亦能让我们联通文化与历史。而这样一种联系的意义在于:我们将得以直面千年积淀的文明与技艺,从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中汲取灵感,获得激励。秦始皇壮观的兵马俑群给游客以心灵的震撼,让人在感叹祖国的伟大之余,不禁生出如祖逖一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东坡放达的赤壁赋使人在得到心灵放松的同时,感悟到人生的哲理与意义。从古至今,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思考了太多,领会了太多,他们将这份精神财富留存于文物与文字中,形成了一条联通古今的纽带,使后人得以抓紧

5、纽带向前眺望,收获千年来传承的珍宝。然而今天这条纽带几近断裂,这与社会的娱乐化风气太重有很大关系。当下的时代看似充满纽带,然若细看,这些纽带一头连接着我们自己,另一头却跨过网络与信号,穿越屏幕与地域,连在了一位位娱乐明星头上,连在了一档档综艺节目头上。所谓纽带,只是浅薄地将我们与娱乐连在了一起,只是让我们离享受更近了一步。而文物与文字是严肃的精神载体,历史是没有笑料与吐槽的厚重故事,它们似乎不在我们要联通的范围之内,几近被这个时代排斥在外。说到底,是人们异化了纽带的作用,只看重那些给生活带来享受的纽带,而忽略了给予人们精神食粮的文化纽带。然而,若能利用当今发达的科技来构建快捷方便的文化纽带,岂

6、不妙哉?利用信息平台与数字技术,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与历史会面,与文化沟通,不是能极大地促进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吗?这个时代的确是一个充满纽带的时代,而正是由于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给了人们强大的构建纽带的能力。那么,文化纽带的兴与衰,只在人们的一念之间。请让娱乐化的互联网化作文化的纽带,让中国五下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新的时代重现辉煌!点评本文纵论文化的纽带,先论文物和文字,将其作为纽带的作用交代得十分清楚:它们能“联通文化与历史”,“我们将得以直面千年积淀的文明与技艺,从古人的思想與智慧中汲取灵感,获得激励”。之后,本文没有仅仅停留在论文物和文字是文化纽带这一层面上,而是谈到现实的忧思,互联网这一纽带

7、使沟通更加便捷,然而文化的纽带却出现了断裂,进而呼吁人们重建文化纽带,传承中华历史,传承民族文化。文章颇具现实意义,且立意高远,实为难得。说纽带李岱宸茫然身前,怅然身后,我们似一叶叶不系之舟,漂浮于时空的洪流里,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亦不知茫茫人海中是否有知音相隨。幸好,早有一根缆绳、一根纽带,从远方的晨雾中牵出,从历史的风烟中引来,提醒我们:没有一颗心是一座孤岛。“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鸿雁不来,之子远行。当挚友远隔天涯,书信便成了牢而不破的纽带,能跨越空间的鸿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随书信同来的还有远方友人深切的牵念。这牵念是拉长的藕丝

8、,格外格外长,由云端的青鸟衔来我的案头。点亮桌灯,细拆封缄,映入眼帘的“见字如晤”四个字便能让人会心一笑原来在灯下执笔时,我并不孤独。郁达夫有一联:“定知灯下君思我,只为风前我忆君。”虽相隔千里,但默契会心,尺素之间的笔情墨意,自是距离斩不断的纽带。这纽带里有人与人的聚首,有心对心的呼唤。吴越王钱镠行走于西湖万千春色中,忽心念一动,思及归宁母家的戴妃,便寄去一纸家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寥寥一语,尽显细致入微的心意:东风吹绿此岸,亦拂过彼岸,想必你的家乡亦是花开如云。你若贪恋春景,则不必急于还归。这便是那无形无迹的纽带了,尽管浸透了思念,却并无一丝催促。它像是绕指柔的丝线,松松地在你的衣角

9、挽了一个同心结,只为让你知晓:茫茫人海中,你有可归之处。一阕词亦是一根纽带,能弥合时间的天堑。“握手想千古,此心能几人。”手捧词卷低诵,总忍不住侧耳,听听苍冥深处可有诗人遥远的回音。说来有趣,我读古人之书,竞像古巫在招魂,“隐约向幢幢的灯影,一招老杜,二招髯苏,三招楚大夫”。我思古人,实获其心,不论高歌还是哭泣,没有一种情感找不到同调,没有一声跫音不与古人合拍,家国、身世、命运、人生,无不能从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巾找到源头,昭示着华夏一脉相传的文化纽带,虽柔韧,却从未断绝。当你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喟然一叹时,数千年的往事悉收眼底,数千种叹息汇于心头。远到先秦无名歌者那一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10、”,近到元曲里咏叹不尽的哀江南“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你会恍然惊觉,纽带无形,终古长存,存于诗骚的流风余韵里,存于你的血脉呼吸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像一根琴弦,每当你轻拨弦的这一端,彼端总会有铮铮长鸣相和相应。辛弃疾有诗云:“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而我,并无此憾。既然纽带是信笺上的牵念,自可越山渡洋,横绝四海;既然纽带是词赋中的情怀,凭借它,我们自可思接千载,神交古人。点评构思极妙,由实而虚,始终围绕纽带;逻辑清晰,论证扎实,始终扣合纽带;内容丰富,思接千载,诗赋信手拈来;语言动人,文采飞扬,实乃考场佳作!可以说本文赢在构思,胜在文采,但背后却是作者深厚的诗词积淀。中间的议论部分若稍加改进,突出强调一下纽带的作用则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