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时间的脚印[239].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6302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 时间的脚印[23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8 时间的脚印[23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8 时间的脚印[23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8 时间的脚印[23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8 时间的脚印[23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 时间的脚印[23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时间的脚印[239].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重难点:1、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却能跑,只见匆忙过,不见奔回头。最长又最短,最广又最被分割,最伟大又最渺小,最珍贵又最被忽视。时间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吗?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二、讲解新课、1、题目的好处“时间的脚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

2、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2、文章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为什么开头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诗?这首小诗是文章的引子,引出话题;小诗将时间人格化,紧扣题目,起到破题的作用。、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

3、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

4、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理解课文,发扬科学精神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有生灭过程,这是为什么?明确: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

5、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2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明确: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3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请同学们说说,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明确: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形成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4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展示沉积岩照片)明确:“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5岩石

6、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阅读第22到29段并分组讨论,说说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明确:记录了地壳的活动;记录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记录了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艺术特色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

7、例子加以说明。明确:“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一篇有艺术性的说明文,除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还会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本文语言十分具有艺术特色,请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明确:文章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1)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

8、。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2)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3)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4)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三、 布置作业: 收集自然中记录时间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