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55536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一、牡丹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及措施 牡丹区从2005年起,先后在区农作物原种场建立了350余亩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园,2006年秋在大黄集镇大黄集村建立了320亩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园,2007年在黄?镇建立了5500亩农机示范区,在大黄集镇建立了面积2000余亩聂庄示范园,2008年开始牡丹区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2009年继续扩大示范范围,建立了六处高标准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建立示范园,搞好试验示范。建设农机示范园是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载体,它能实实在在的给广大群众作个榜样,起到很好的

2、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层层筛选,在镇领导重视,农机管理员工作扎实肯干,村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号召力的村、镇先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示范园区内,通过建立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过程从种植到收获由农机生产服务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使示范区成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典型代表,最终达到带动周边,辐射全区的目的。(二)加强组织领导,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要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参与。区农机局努力争取市农机局、区政府和区农办、农业局、水利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为保证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了农机示范园区

3、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落实、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机具演示、调试检修、跟踪服务、作业面积核实、技术指导、组织机械作业等工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利用资金扶持,提高机具装备水平及农民积极性。我们积极争取市、区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购置、作业费补助。2005年,市局购置一台西旋小麦免耕播种机,一台华勤深松机,免费送给农作物原种场,在市、区农机局指导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2006年,区局购置一台奥龙免耕播种机,免费送给大黄集农机站,租赁一台华勤深松机,区局每亩补助深松作业费15元,免耕播种作业费20元; 2007年对免耕

4、播种机和深松机实行双补贴,在省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市财政划拨资金,对免耕播种机每台再补贴2000元,对深松机每台再补贴30%,对农哈哈生产的2BYF-3型玉米播种机每台补贴1000元;省、市级示范园每亩补贴作业费30元,区级示范园每亩补贴作业费15元,用于免耕播种和机械深松。2008年根据示范区群众的认识程度不同,每亩补贴作业费达到15-30元,区局通过村委会或农机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对示范区进行统一玉米联合收获或秸秆还田、统一机械深松、统一免耕播种。同时,牡丹区继续将免耕播种机、深松机作为补贴重点,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将深松机补贴比例提高到50%。我

5、们积极争取市、区财政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示范区建设,分别用于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购置、作业费补助,对免耕机实行双补贴,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每台免耕播种机再补贴2000元。对每亩示范园补贴作业费1030元。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政策资金的拉动作用,利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黄淮海开发等项目资金,向示范区集中,依靠项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为动力,积极调动示范区农机户和农民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积极性,提高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水平。(四)组建农机合作社,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条龙”服务。在区农机办的指导下,示范区内建立了益民农机合作社、相龙农机合作社、为民农机合作社,兴业农机合作社,采取机手自愿加

6、入,拥有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农机具多台,以示范园为依托,实行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示范区内的玉米收获或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免耕播种等农机作业,已经全部实现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既确保了作业质量,又提高了作业效率,调动了广大群众和机手的积极性,达到农户和机手的双赢,建立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机制。(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领导、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我们从区、乡、村三级领导、农民、农机手多个层次加大了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培训活动,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电视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宣传册,村喇叭广播,新闻媒体宣传,送科技下乡等多种

7、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一是组织召开农机作业现场会、演示会。每年的5月下旬,组织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现场会,现场演示了小麦联合收获、小麦高留茬、麦秸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机播等多项农机作业,新闻部门、乡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管理员及群众参加。9月中下旬,在示范区召开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进行玉米联合收获、玉米剥皮、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等多种机械演示;10月上旬开始,相继在各示范区组织机械深松、免耕播种演示会,让广大群众亲眼看到新耕作模式的好处,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他们积极参与示范区的建设。二是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搞好宣传活动。在玉米、小麦播种之前,区局专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到田

8、间地头进行技术宣传,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同时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挂图、明白纸。三是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5月下旬,组织玉米机播技术培训。 8月至9月,组织多种形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培训班。 10月上旬开始,牡丹区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结合厂家技术人员深入所有示范区的田间地头,对深松机手、免耕播种机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广泛的现场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机手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机手对新机械的操作、使用、保养水平。五是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培训范围。5月底6月初,通过牡丹电视台乡村栏目连续播放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电视讲座。9月底开始播放

9、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在山东专题光盘。全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过程中,菏泽市、牡丹区电视台对我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机具演示会、现场会情况进行多形式宣传报道;同时,我们积极通过电脑网络及时发布保护性耕作作业信息,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开展。六是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观摩活动。组织各乡镇农机管理员、合作社成员及部分机手,到作示范园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让他们亲眼看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每年都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多次,举办培训班多次,培训机手、宣传农民。七是聘请农业专家对示范区的作物进行测产。通过与传统作业区的产量对比,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六)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优惠政

10、策落实,确保作业质量。根据季节作业情况,局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作业方案,我们认真做好规划,提前制定农机作业方案,确定实施人员,把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种子落实、合同签订等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员,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做到定人员、定地块、定机械、定标准。夏种、秋种作业期间,区农机办专门抽调工作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坚持坚守在作业地块,进行跟踪服务,调集作业机械、协调每个机手的作业地块、进行机械调整与故障维修,测量作业面积,及时做好各项服务,与厂家技术员配合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确保机械的正常使用和作业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通过以上措施,给农户带来了实惠,充分调动了示范区农户实施保护性耕

11、作技术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示范区连片成方,提高了机械的作业效率和机手收入。(七)实施机手带动战略,发挥广大机手的宣传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每个机手的宣传作用,农机办对所有购置免耕播种机的机手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免耕播种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并开展了优秀机手机手评选活动,作业面积达到500亩,作业效果好的机手将获得优秀机手荣誉称号,并给予500元的奖励。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给农户带来了实惠,充分调动了示范区农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示范区连片成方,提高了机械的作业效率和机手收入。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效果(一)节本增效效果明显。节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

12、墒能力,每年少浇水1-2次,每亩可节支40元;节肥:由于采取机械深施化肥,将化肥集中深施于种子下10厘米,避免了化肥的挥发浪费,又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以前种小麦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现在只用30-35千克,每亩节支40元。节约机械作业费: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和机具投放量,降低作业成本30元。增收:我们聘请农业专家对小麦、玉米进行测产对比,保护性耕作小麦均比传统耕作小麦具有明显增产效果。(二)解决了秸杆焚烧难题,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把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及残留覆盖还田,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培肥了地力,还有效遏制了秸杆焚烧,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三)

1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性耕作有效简化了作业环节,缩短了农时,可以引导发展一批农机大户,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使秋季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作业项目继小麦跨区作业之后,也相继步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的亮点。(四)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宣传、示范、推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正逐步认可、接受,在某些村户,实施免耕播种正在成为“三夏”、“三秋”期间农民的自愿选择,部分地方还出现了农民争相使用免耕播种机的可喜局面。三、存在的问题1、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还

14、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还需要进行长期广泛地宣传。2、机械性能需改进。个别播种机作业质量不高,作业中易拥土、拥草造成堵塞。3、农机与农艺要结合。要按照农艺要求适时、适量播种,否则会造成粮食减产,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实施。四、建议及对策1、政府要高度重视。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需要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需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切实把该项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做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2、增加资金扶持。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目前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增加作业补贴数额以此调动农民实施该项技术的积极性,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普及。3、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广大农民对该项技术的认识,不断扩大示范面积和示范范围,最终达到农民自觉、自愿应用。4、提高机具的性能。搞好机具的研制开发,提高机具的作业效率、可靠性,提高机手的作业收入,调动农民的购机、用机积极性,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实施提供可靠的机具保障。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