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55421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行有度,动人以情关于处理学生“不敬”现象的几点看法 在我们这样位于偏远的农村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有当面顶撞老师;有背后谩骂老师;有在厕所墙上乱写老师的名字,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

2、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上个月我在马二中开展教研,我班的一个男同学余华与三年级的一位男生为了洗脚而发生争执,后来竟大打出手。由于余华个子小些,吃了亏,没找老师解决,打电话给家长。该家长脾气暴烈,不容分说冲进学校想打初三男生,幸好值周老师劝解,才平息了争端。我回来之后,得知此事,火冒三丈,把余华请到了办公室,本想进行思想教育,可是他拗着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明摆着对我的“不敬”。于是,我强压怒火说了一句:“今天晚上好好想想,明天再说。”第二天是周五,等放学后,我再找余华谈心,态度比昨天好多了。如果昨天我强行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

3、加深了师生间的鸿沟。因此,处理该事件时,宜冷不宜热。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今年刚开学不久,我在上课时提了一个问题,由于没同学举手发言,点名何书杭同学回答。他没站起,一副傲慢的样子,也不说话。这怎么得了,简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为了顾及老师的脸面,我只得把他请到了黑板前,就地取材,当着大家的面,把他作为典型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或许当时我处理的方式有点偏激,但效果颇佳。下课后,我请他进了办公室,心平气和地

4、进行了交流。当我说起要到他家里去一趟时,他流出了眼泪,央求我不要去。我问他是为什么,他说怕被爷爷奶奶(他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知道,要倒霉的。我本意是家访,并非告状,如果我执意要去,就会被学生误解,那么以后教育该学生就更难了。当时,我同意了,没去他家。也奇怪,以后的日子,他表现得很出色,上课发言积极,在外面遇见老师还打招呼呢。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其实,这种做法恰恰暴露了班主任工作的无能。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决不要找学校、找家长

5、。 三、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该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就前面的打架事件,经过我细致的了解,原来是初三学生故意欺负小同学。以往他们犯类似的错误,都是老师先对双方痛斥一番。该同学心想,与其让老师训斥,不如找家长帮忙。如果当初没有更深的了解或许不能把学生说服,班主任工作就很难开展。四、处理“不敬”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把握好尺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

6、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的一点委曲是值得的。 其实,班主任处理“不敬”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要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班主任应该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2、平

7、时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很快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不敬”。 、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

8、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树立良好的班风。俗话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又有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用来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

9、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 、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处罚学生时,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教育,一向被人称赞,说的是陶先生如何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我也曾尝试过对学生的宽容教育。在担任届初三()班班主任时,班里的邹明明同学性格易冲动,大小事不断。一次因一点小事打班里的女同学。如果只简单地把他给处分了,未必能教育他,很可能口服心不服。我没有简单地处罚他,而是与他谈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同学们的反应,男女生生理上的差异和打人的后果。然后引导他找自己的问题及正确处理这件事的方法。使他心服口服地主动要求在全班公开道歉并承担一切打人的后果。从此之后,邹明明同学严于律己,在班里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表现突出,原有的处分也撤销了。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及任课教师的帮助,学习也上去了。通过升学考试,差几分没考上了重点高中,据了解,他后来考上了东北的一所大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