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4781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个案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单紫慧同学的心理教育跟踪调查报告九江县城门小学 徐教银学生姓名:单紫慧家长姓名:家庭住址:九江县城门乡金兰村家庭情况简介:父母离婚后,单紫慧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其父亲随后再婚并生下儿子单锦成。以后的生活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单紫慧姐弟生活,她父亲长年在福建等地打工,极少回家。对着学生信息表哭泣的女孩2008年9月8日,开学后的第二个周一,我拿着学生信息表让学生填写,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写着,渐渐地有个女生(单紫慧)停住了笔、扒在了桌子上。不久,同学们都把信息表交了上来,唯有她还是扒在那里。我问:“你还没有填好吗?怎么不交上来?”她站了起来、低着头,没有回答我,我看到她表中的“家庭成员信息

2、栏”还是空着,便催她快把父母信息填上,结果就有几滴眼泪落了下来,紧接着便传出哭泣的声音。我立刻疑惑起来,思考着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但是此刻只好让她先座下,把信息表收起来。中午,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不把父母信息填上,还哭了起来。“我没有妈妈。”她的这句回答让我难过。再后来说了一些安慰、鼓励的话,便结束了第一次交谈。下午向学校本地老师以及单紫慧村庄的人打听,原来是父母离异,并且父亲给她找了个后妈,还生了个小孩(单锦成),据说生下弟弟不久,其父亲和后妈也闹了别扭,分开了。按村庄上人的说法是,她的父亲不务正业,对子女的教育也很少去管,以至于两个孩子从很小就是爷爷奶奶抚养。心理状态分析由“我没有

3、妈妈”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单紫慧对妈妈充满了恨。再由哭泣这一行为可以看出,单紫慧是一个自尊心强的学生;因父母的关系感觉自己不如别的同学自卑;同学们都看着自己,而自己的信息没填好,致使在同学面前丢了脸,综合起来导致其哭泣。教育策略1, 在单紫慧走出自己心理前尽量少提及父母等家庭情况。2, 渗透“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的思想,使其能逐渐理解父母,缓解其对父母的恨。3, 鼓励学生多与单紫慧沟通,一起看书、学习。行为反馈在以后的学习交流中,没有因为父母的情况再哭泣。不过,和同学接触依然不够自信,坦然,很少参与较多学生的活动,偶尔参与也只是配合别人,很少发表观点,也不坚持自己的想法。行为分析及策略改进自卑心理

4、依然严重,采用的方法是:给与更多的机会让其主导学生活动。小结:在一个学期内先后让单紫慧担任班级节目领唱,时常让她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等,并适时让其在班上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以上活动,让她重塑自信心,逐渐使其摆脱自卑心理。这一系列的教育让她从开始的不愿参与同学一起活动转变为和几个同学关系还好再转化为能较多的参与集体活动。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如学习成绩没有得到提高,自信心不够强,还不能坦然面对家庭现状等。学习上的意外之举正常情况下,我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由组长来检查完成情况,并向老师汇报。不过,会不定期随机抽几个学生前一段时间的作业看看。在一次学期中的查看作业时,我很奇怪的发现单紫慧的

5、作业竟然基本上都是空白,大约有半个多月都没有做作业,而我却从来没有听她组长(班上学习委员,综合表现非常突出、乖巧的女学生)报告她作业未完成。于是,我非常生气地批评了她组长,而这位组长在伤心中也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因为上学期的教育措施,使得单紫慧与她组长接触机会增加,她们时常互相帮忙,一次单紫慧将30元钱拿给她组长保管,她组长把钱放在抽屉里然后出去了一会儿,但这30元钱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对于小学生来说30元是大数目,她组长赔不起,又不敢对家人说,于是就有了当单紫慧作业没有做完时,她组长却不汇报的情况(后来得知,是单紫慧说,如果汇报就立即还钱)。心理状态分析单紫慧抓住她组长无钱偿还,又不愿向家人说明

6、情况(担心被家长处罚)的心理,要求她组长做违背意愿的事。她组长长时间受到心灵的遣责,以至于被发现她没有如实汇报作业情况时十分伤心的哭了很久。对于这一行为,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单紫慧心中的是非观不够明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对规则(这里指犯错要付代价)领悟不够。,对怎么与朋友交往认识不够。,也与她组长的面对错误不敢坦然面对有关。造成这一事情的根本原因,我想还是因为她与爷爷、奶奶沟通不够(爷爷、奶奶要做农活养家,还要照顾比她小的弟弟,因而也就没有时间和她说些什么)。教育策略,对单紫慧的行为进行直截了当的严厉批评。2,对单紫慧进行了学习方面的教育,明确目的,培养她学习的兴趣。3

7、,与其爷爷、奶奶交流,说服他们多关心单紫慧,多与她谈谈。4,对她组长进行教育,让其明白,正确的面对错误。如果不愿面对,将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犯更大的错。5,要求单紫慧在一周内将以前没有写作业做完,并适当增加了作业价量。行为反馈首先,她组长很快改正了错误。在后来的学习中表现得比以前更出色。这一次教育对单紫慧的影响不明显,后来她的学习成绩虽略有提升,作业也都能完成,但学习兴趣依然不高,在与同学交往中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但也没有出色的表现,总体感觉较平淡。另外,她爷爷奶奶对她的教育没有多少改变,虽然他们也知道要多关心,但却没有那么多精力,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关心。行为分析及策略改进一个人行为的改变应

8、该是受多方面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这一次的教育没有起来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效,但作用依然存在。个人认为这是受限于人的发展规律,人的行为,心理的改变应该是一个不断改造、教育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的予以影响。另外,本次教育策略还存在对其爷爷、奶奶的能力估计不足的问题。改进与提高,个人觉得应加强对单紫慧的影响,如可以多让她与那些平时行为表现优异的学生接触,并对其爷爷、奶奶的教育行为给予更多的指导。小结:本学期对单紫慧行为方式的教育让她意识到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哪些是大家欢迎的,哪些是可耻的。并让其对规则有一定的认识。本学期显现出的明显不足在于对家长能力的估计出现差距,并且对单紫慧施加

9、行为影响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她对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让人感觉遗憾。为弟弟出头,为弟弟流泪2009年10月20日(周二)早晨,有学生反应说单紫慧放学打低年级学生,并恐吓低年级学生不能欺负单锦成(她弟弟),其实,所有学生及老师的反映都是单锦成平时不守纪律,也不喜欢尊守规则,经常有学生告状,说单锦成怎么违反校规、怎么打同学、怎么捣乱。对于这一次事件,我没有直接对单紫慧说什么,只是把相关学生找来,一起讲了低年级学生“欺负”单锦成的经过,再让学生讲了单锦成做事的情况,在第二天,特意让她在单锦成班的窗户边看单锦成上课的表现,当看到总是闲不住地做小动作,打扰别的同学,又时不时扰乱课堂纪律时,单紫慧哭了,

10、而且哭的很伤心。心理状态分析单紫慧希望自己的弟弟过得快乐,开心。因而也很相信自己弟弟,平时也总是两人一起,在一起时,她弟弟也很听话。然而却没有想到她弟弟在校园里却是另一番表现,因而觉得很伤心。这里对其弟弟的行为不做分析,只是简单的说一事,是与其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教育策略1,让单紫慧亲身体会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2,对单紫慧进行教育,让其遇事先三思而后行。并在有空时多影响其弟弟。、3,继续采用鼓励等多种方式提高其学习兴趣。行为反馈自此之后的这个学期都没有出现单紫慧为弟弟出头的事情,只是当听说弟弟又做什么不对的事时,时常伤心落泪(虽进行开导,但效果不大明显)。学习成绩没有什么提高。对学习兴趣依然不

11、够强烈。行为分析及策略改进可能是心里想的事太多,所以无法集中学习。在以后的教育当中应多从她身边的事入手。小结:要想影响一名学生的行为应从多方面入手,先解决其心里的困惑,让其安心才能让他静心。改变一名学生应该是多角度,多种方式,用一系列的行为加以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六一”节,带来了快乐与希望2010年4月底,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要准备节目参加文艺汇演,挑选演员时,单紫慧先举了手,看老师选了几个人后都没有选她,又把手放下来了。我看到这一点,特意在最后时选她加入。当时尽管她极力表现的不屑一顾,极力控制感情,但灿烂的笑容,让班上的同学、老师都看得出她很高兴。随后的排练时,舞蹈老师每次都会耐心

12、指导,渐渐的她成了这些参演学生中跳得很好的几名学生之一。这段时间可以很容易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多了,作业也做得比以前好,学习兴趣也有明显改善。也主动与同学一起学习,与老师交流了。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学期末。同时,还有一个举动,就是“六一”汇演后,不再排节目了,有时也能发现她站在排练舞蹈的台子边默默地看着。心理状态分析单紫慧对“六一”表演充满兴趣,所以她举手想参加,当连选几名同学都没有选她时,她担心选不上,所以放下了手。在练习舞蹈之中,她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别人赞赏的目光,因而整个人都发生了改变。变得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教育策略让她在学习舞蹈中找到自信,并适时要求她学习也要像练舞蹈一样好。行为反

13、馈单紫慧同学在练习舞蹈后表现出的自信,对生活的热爱等,表明这次鼓励策略取得了成功,她的学习成绩在这个学期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暑期中的短信2010年7月份开始,我的手机上时不是收到偶尔会收到学生试探性的,诸如“你好”,“请问XX老师在吗?”等等。通过几次询问,我知道了是单紫慧同学发过来的。以下是8月份的信息记录(当时我正在南昌参加“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专题教育研讨会”)8月12日单紫慧:“你那里有电视吗?”徐老师:“没有”单紫慧:“那你孤独吗?”徐老师:“不啊。可以给家人、朋友发发信息,说说话啊。你呢,也时常给你爸爸发发短信吧。”单紫慧:“从不发,我连他号码都不知道。”徐老师:“这样不好吧,我

14、觉得你应该和他多沟通。”单紫慧:“我和他沟通美不死得”徐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单紫慧:“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徐老师:“他是你爸爸,是你最亲的人之一,也最关心你了,有什么事可以和他说说。”单紫慧:“反正我就是不喜欢他”徐老师:“那你平时都和谁说心里话呢?”单紫慧:“没什么”8月13日单紫慧:“南昌昨晚停电了吗?”徐老师:“没有啊”单紫慧:“我们这里停电了”徐老师:“哦”单紫慧:“你在南昌干什么?”徐老师:“参加专题会”单紫慧:“要报名吗?”徐老师:“不用,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和你一样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类的会”单紫慧:“难道有跟我同样的人吗?”徐老师:“有啊,光是九江就有来万呢?你以为自己很特别?

15、”单紫慧:“你现在教几年级” 8月1日交谈的内容是她平时有什么事会不会和爷爷、奶奶说,在知道她从不和他们讲时,我劝说她多与爷爷、奶奶说说话。此后单紫慧转入红旗小学,便几乎没有联系。对她的跟踪调查也由教她的班主任王芹老师接替。心理状态分析及采取的措施对于已经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她希望有能够倾诉的对象,但是她对家人的感情比较复杂,有什么事不愿和他们说。因而希望通过别人来解答烦恼,也就有了与老师的短信交流。其实际是希望有什么伴,从单紫慧:“那你孤独吗?”让我感觉到她孤独,从她不与父亲,爷爷、奶奶说心理话,我更感觉她希望有说话的地方。然而只有与父亲,爷爷、奶奶能无话不说,她才能过得充实。因而自始至终我都是鼓励她多与家人沟通,并让她觉得其实很多人和她一样,所以她不孤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