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546245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介绍方志与戏曲志的几个问题(发言提纲) 在中国节日志学习讨论中 余 从对方志与专业志关系的理解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方志”是我国特有的记载一方历史、地理、物产、民俗、人文的“体裁”(文章的格式),也就是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所说的“方志乃一方之全史”。方志也称“地方志”,从宋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地方官都重视地方志的编纂。我国现存的数以万计的地方志,已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各地人文历史的重要财富。地方志的外部特点有二:由于方志是某一级政府主持编纂的一方全史,故具有权威性;又因为它是记述某一地区历史与现状的书,故又具有其地域性。权威性和地域性就成为方志的外部特点。戏曲志,是记述戏曲艺术历史与现状的专

2、业志书,它继承了传统方志由政府主持编纂的传统做法,并规定以省、市、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立卷,所以戏曲志同样具有权威性与地域性,这两个志书的外部特点。各地为了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戏曲志(丛书)中省卷的编写,采用了先编撰地(市)、县卷,或者以剧种立卷先编剧种志的做法。其间,剧种志因为各个剧种流布区域的状况不同,所以地域性的设置,就随着流布地域与行政区划的有所不同,变通设置,就有了相对的灵活性。 “记实”是志书遵循的宗旨。章学诚指出“志乃记也”,又指出“志属信史”,“期明事实,非尚文辞”就是最好的界说。方志,记述一方的“事、物、人”,专业志(如戏曲、曲艺)记述一方的“事、物、人、艺”。 修志者应“秉笔直

3、书”、“不隐恶、不溢美”,这不仅是过去对编撰者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志书质量评价的标尺。今天,更要求我们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与态度,来表述事实,作到客观公正、真实可信,通俗畅达,使志书的文章具有全面性、真实性与可读性的特点。 志书的价值与作用,亦如章学诚所说“彰往昭来”,也即“非示美观,求其实用”。传统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基本功能。当代修志,无论地方志,还是艺术学类的戏曲志,民俗学类的节日志,其价值、作用与功能,也是如此。而且专业志书,更有其学科建设的价值、作用与功能。对编纂专业志书的几点认识 编纂中国戏曲志和编纂中国节日志,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专业志书,是我国政府

4、及其有关部门的创举。面对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工程,首先应该解决的是为什么要编纂和怎么样编纂的认识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工作目的与意义的理解,与启发我们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以戏曲志为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认识: 一、抢救、整理我国民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传统文化,包括记述建国以来戏曲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反映历史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不仅对发扬传统的戏曲文化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戏曲艺术的革新、发展,以至世界戏剧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编纂志书本身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掘、传承、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二、建设、发展戏曲科研事业。正如

5、编委会副主任郭汉城先生所说:戏曲志工作是“一箭三雕”,有自己的成果,有资料建设,有人才培养。我们的修志工作对艺术科研建设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利益。我们在出成果的过程中,一手抓资料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戏曲科研事业联系在一起,成果、资料和人才就会为开展戏曲史论以至舞台艺术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其他学科的研究,都提供了和创造了条件。三、编纂戏曲志,实际上是在戏曲学与方志学的领域里,开拓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有着跨学科的性质。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戏曲志的编纂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戏曲学分支学科,也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方志学分支学科。戏曲方志学,是戏曲学与方志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有着两者属性的分支学科。我想

6、,中国节日志的编纂、出版,亦将是民俗学与方志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有着双重属性的分支学科节日方志学。它们和国家修地方志一样,将来还有续修的问题。专业志,都会有自身的专业特色。由于戏曲艺术的形态特征,决定了志书在“记事、记物、记人”之外,增加了“记艺”的内容,成为四大部类“志略”中的主体,全新的内容,展示了专业志的特色。(参看体例)。把握和体现自身专业的特色,也应是节日志特别关注的所在。四、编修志书,有益于培养我们“求实”的学风。志书的编写工作要从收集资料做起,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正面表述,来叙述我们对某一事、物、人、艺的看法、评价。这,就养成我们“求实”的学风,纠正我们理论研究脱离创作实

7、践与改革实际的弱点或缺陷。坚持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与培养“求实”的学风,其所体现的治学精神,恰是相辅相成相一致的。明确了上述对修志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我们就会对编纂志书的工作有清醒的估价,既不盲目自夸,也不妄自菲薄,方能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怎么干?我们面对一个新事物,靠的是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要从自身的实际(专业水平、方志知识)出发,大家坚持了两条原则:一、边学边干。既然是新事物,就只能是边学边干,学着干、干中学,从各地的实际状况出发。主编张庚先生要求我们要有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审慎地作这项工作”的态度,“不要自以为自己懂什么”。湖南卷的副主编文忆萱同志把他们边

8、学边干的做法,形象地总结为“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张庚先生特意说“我们从事志书工作的确像打草鞋一样,边打边像,没先例可循然而,也正因为是边打边像在甘苦中也充满了求索的乐趣。”二、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推动工作。我们选择安排了三个先行卷(湖南、福建、天津),通过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推动全局。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为工作带来得好处。在三卷编纂工作会议上,通过三卷编撰实践,发现了体例(草案)的缺陷与毛病,经过共同研讨,总编辑部对体例加以修订,使之更加符合专业志书内容、和设置条目的要求。同时,对怎样设置条目,撰写条目;怎样落

9、实撰稿人等问题也充分交流总结了经验。看来,在怎样干的问题上,这两点认识是最关键的了。 专业志书在学科中的地位关于学科的构架、层次问题。学者张庚先生曾就戏曲学学科与艺术学学科,在全国性的两会议上,先后发表了看法,有了明确的界说。即:资料志书集成史论现状。资料,指资料建设。志书、集成,指在资料积累基础上依据志书体裁、集成体裁规范要求编纂的专著。史,指在资料基础上,编撰的各种历史研究成果,或通史、或断代史等专著。论,指在资料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概括、论述所产生的理论著作。现状,是指针对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所发表的文章或专著。各自的成果不同,但它们是彼此相通、层次有序,同为本学科架构的组成部

10、分,它们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总体状况。作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层次,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彼此又分别成为本学科所隶属的分支学科。志书的任务是“记实”。“所谓记实,就是对所记人和事、物、艺要客观公允,持之有据。所引文献资料要真实可信,切忌议论和推理。否则势必出现主观臆测或论断,导致志文失实。”(引自林庆熙的汇报)对此,张庚主编曾说过,“志书的基本性质是把现有的,经过核实、证据确切的材料排定出来。志书上的人物事件都必须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而不能是可能发生和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它是发生过的。不能靠主观臆断。另外,所记的人物事件的特点、发展规律都应该是通过记述反映出来,而不以撰稿者的口吻特意指出来。”有关议论的问题

11、,他又指出“编写志书要尽量避免议论,不能用议论代替材料,尽管我们得到了大量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是有看法的,但是因为这是志书,我们的看法可以在别处写文章,在志书中不负责反映个人或部分人的看法,以免将来用志书的人先入为主。”重在“记实”,这也就规定了志书的文体,应该用记述体,不用议论体,用朴素无华的记述体语言,不加任何修饰,简明扼要地记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志”与“论”在性质上的差异,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志”与“史”著的差异,前者重在记实、叙事,后者则重在通过表述历史,论说、阐明个人或部分人的“史观”。由此可见,志、史、论三者,它们各司其职,各有所用。记实

12、的志书,可为史论提供丰富的、真实的人物事件的基础资料;史论专著的精辟见解、观点与论说、史观也可成为志书编撰者的参照系,有益于调查研究和编写工作。志书与史著的不同,还表现在文体的结构上,志书以部类(综述、图表、志略、传记)将事、物、人、艺的内容,分别列为“条目”记述。条目的释文,重在叙述事实,知识性强,文体结构则“有纵有横,以横为主”(或“大横小纵”);史著以时序为主干,重在阐明史观,文体结构就“有纵有横,以纵为主”(或“大纵小横”),各具特色。采用部类之下,设置条目(条目由条头和释文组成)的做法,则是吸收、借鉴自百科全书的体例,因为它更有利于条理清晰,有益于传播知识。 把握好志、史、论的各自特

13、点和彼此的差异,对我们理解志书在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和它在建设学科中的作用十分有益。对我们在编撰好专业志书,进一步涉阶而上,攀登本专业学科的高峰,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就,也是非常有益的。 队伍建设问题事要人办,没有人就办不了事。必须组织队伍,培训人才。 一、组织好编辑机构 1、编委会、编辑部的领导(主编、副主编;主任、副主任),一定要熟悉业务,统领全局,具有总纂框架条目和总纂书稿的编审能力。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精干、团结的编撰班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国家社会科学领导小组在签定议定书时,就对我们提出不允许虚设主编、副主编,必须亲自出面主持工作,亲自参与工作。戏曲志和戏曲音乐集成主编就是这样做的

14、。这就使得编辑部成为一个和谐、团结的战斗集体,统筹有序的做好全书各卷的立项、编辑、审读、三审定稿与协助出版社出版的各项工作2、成员配备:(1)尽可能作到行当齐全,要有懂行的专家参加编撰,要有行家里手参加编审;配图工作要选任得当,及时上岗。(2)成员要老、中、青三结合。(3)成员配备应该具有不同的编审能力和层次。(4)提高自身修养:专业修养;方志学知识;编辑出版知识。二、培养修志人才1、边学边干,干中学、学为了干,把专业、方志学与编辑出版知识结合起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2、办学习班、讲习会;与科研部门举办相关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提高水平。3、通过试写条目评议的办法,剖析、研究各类条目应该怎么写、

15、写什么的问题。 资料建设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大量资料才能写志,写志又必须对资料进行认真的查证核实,如何处理撰写志文与资料积累两者的关系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首先,要进行资料的普查,包括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历史与现状相结合,“点”、“面”相结合。采用实地考查、访问、座谈会等方式,对事、物、人、艺等条目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保留原始材料,完成调查报告。普查工作的方法是“三抓、四查、五访、六边”。“三抓”:抓地方特色,突出重点;抓专题资料,理清脉络;抓典型事物,探清联系。“四查”:查文献、史籍、档案、报刊。“五访”:访老艺人、老票友、老教师、老街坊、老领导。“六边”:边搜集、边整理、边分析、边挖掘、边印证、边核实。(见刘广禄我们是怎样搜集戏曲资料的)接着,是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材料档案”,编印出“资料汇编”,解决好资料的科学管理问题,为今后的志、史、论专著的编撰服务。据统计,戏曲志编撰过程中,收集到 3 亿多字的文字资料,其中编辑出版的各种资料汇编有 3 千多万字;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4 万多张,戏曲文物 2139 件,戏曲录音资料 6700多小时,录象资料 966小时。在撰写志文与资料积累的关系上,必须占有大量资料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