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53225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3.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国风邶风详解详注柏舟【作品介绍】柏舟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邶风柏舟译注题解: 妇人遭受遗弃,又为群小所欺,坚持真理,不甘屈服的抒愤诗。原 文译 文注 释泛彼柏舟1,亦泛其流2。耿耿不寐3,如有隐忧4。微我无酒5,以敖以游。我心匪鉴6,不

2、可以茹7。亦有兄弟,不可以据8。薄言往愬9,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10,不可选也11。忧心悄悄12,愠于群小13。觏闵既多14,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15。日居月诸16,胡迭而微17?心之忧矣,如匪澣衣18。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

3、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1.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2.流:中流,水中间。3.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4.隐忧:深忧。隐:痛5.微:非,不是。6.鉴:铜镜。7.茹(r如):度,或容纳。8.据:依靠。9.薄言:语助词。愬(s诉):同诉,告诉。10.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得样子。11.选:同巽,屈挠退让貌。12.悄悄:忧貌。13.愠(yn运):恼怒,怨恨。14.觏(u够):同遘,遭逢。闵(mn敏):痛,指患难。15.寤:交互。辟(p屁):通

4、擗,捶胸。摽(bio鳔):捶,打。16.居、诸:语助词。17.迭:更动。微:指隐微无光18.澣(hun浣):洗涤。【注释】1、汎(泛fn):同“泛”,漂流貌。柏舟:柏木刳成的舟。刳(哭k):剖开,挖空。2、亦:语助词。这两句是说柏舟泛泛而流,不知所止。作者用来比喻自己的身世。3、耿耿:不安貌。4、如:犹“而”。隐:幽深。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引作“殷”,盛大。“隐忧”是深藏隐曲之忧。“殷忧”是大忧,都可以通。5、微:非,不是。6、以:于此。敖:通“遨”。五、六两句言并非我无酒消忧,也不是不得遨游,而是饮酒和遨游都解不了这忧愁。7、匪:非。鉴:明镜。8、茹(如r):含,容纳。以上两句是说我心不能像

5、镜子对于人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9、据:依靠。10、薄言:见芣苢篇。愬(素s):告诉。11、以上四句言石头是任人转动的,席子是任人卷曲的,我的心却不是这样。也就是说不能随俗,不能屈志。12、威仪:尊严、礼容。棣棣:犹“秩秩”,上下尊卑次序不乱之貌。13、选:读为“巽(逊xn)”,巽是屈挠退让的意思。14、悄悄:苦愁状。15、愠(运yn):怒。群小:众小人。16、觏(够gu):通“遘”,遭遇。楚辞?哀时命王逸注引作“遘”。闵(敏mn):痛。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遇许多伤痛的事,受了不少侮辱,因此不得不“忧心悄悄”。17、静言:犹“静然”,就是仔细地。18、辟:玉篇引作“擗”,就是拊(府f)心

6、。摽(bio):捶击。这句是说醒寤的时候越想越痛,初则拊(抚摩)胸,继则捶胸。19、居、诸:语助词。20、迭:更迭,就是轮番。微:言隐微无光。小雅?十月之交篇“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微指日月蚀,这里“微”字的意义相似。以上二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21、澣(换hun):洗。如匪澣衣:像不加洗濯的衣服。以上二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不澣之衣污垢长在。【题解及原文】这诗的作者被“群小”所制,不能奋飞,又不甘退让,怀着满腔幽愤,无可告语,因而用这委婉的歌辞来申诉。关于作者的身份和性别,旧说颇为纷歧,大致有君子在朝失意,寡妇守志不嫁和妇人不得志于夫等说。

7、从诗中用语,像“如匪澣衣”这样的比喻看来,口吻似较适合于女子。从“亦有兄弟,不可以据”两句也见出作者悲怨之由属于家庭纠纷的可能性比较大,属于政治失意的可能性比较小。【讲解】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俞平伯认为:“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读诗札记)关于此诗的作者和主旨,在历史上曾有长期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毛诗序说:“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鲁诗即以为是卫宣夫人所作,说:“贞女不二心以数变,故有匪石之诗。”(刘向列女传贞顺)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我们观察整首诗的抒情,有幽怨之

8、音,无激亢之语,确实不像男子的口气。从诗的内容看,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

9、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词)。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读诗至此,不由人从同情而至敬佩。那么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又是从何而来呢?诗的第四章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

10、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那么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呢?小人又何指呢?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似乎比较可取。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

11、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伏俊连)绿衣【作品介绍】绿衣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所以,自古以来从这方面来表现的悼亡诗很多,但第一首应是诗经绿衣。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邶风绿衣译注题解:诗人睹物伤心,感情缠绵地悼念亡妻。原 文译 文注 释绿兮衣兮1,绿衣黄

12、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2!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4,俾无訧兮5!絺兮绤兮6,凄其以风7。我思古人,实获我心8!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1.衣、里、裳:上曰衣,下曰裳;外曰衣,内曰里。已:止。2.曷:何。维:助词。已:止。3.亡:一说通忘,一说停止。4.古人:故人,指已亡故之人。5.俾(b比):使。訧(yu尤):同尤,过

13、失,罪过。6.絺(ch吃):细葛布。绤(x戏):粗葛布。7.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以,因。8.获:得。【注释】1、里:在里面的衣服,似即指下章“黄裳”之“裳”,而不是夹衣的里层。衣在裳外,衣短裳长。从上下说,衣在上,裳在下;从内外说,衣在表,裳在里。2、曷:同“何”,何时。已:止。3、亡:通“忘”。这两句和小雅?沔水篇“心之忧矣,不可弭(米m)忘”意同。4、治:理。5、古人:故人,指故妻。(古诗?上山采蘼芜篇“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殊”,也是称故妻为故人。)6、俾(比b):使。訧(怡y):过失。这句是说故妻能匡正我,使我无过失。7、絺(痴ch):细的葛布。绤(戏x):粗的葛布。丝和絺绤都

14、是做衣裳的材料,所以联想。8、凄:凉意。这两句是说絺绤之衣使人穿着感到凉快。9、这一句等于说实在中我的心意。【题解及原文】这是男子睹物怀人,思念故妻的诗。“绿衣黄裳”是“故人”亲手所制,衣裳还穿在身上,做衣裳的人已经见不着(生离或死别)了。【讲解】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所以,自古以来从这方面来表现的悼亡诗很多,但第一首应是诗经绿衣。(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今不取其说。)这首诗有四章,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鉴赏之时,要四章结合起来看,才能体味到包含在诗中的深厚感情,及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况。第一章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表明诗人把故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里翻面地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妻子活着时的一些情景是他所永远不能忘记的,所以他的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