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3201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21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2010年10月 自学考试试题 整合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

2、先面临的特点是(C)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A.社会生活B.精神生活C.物质生活D.家庭生活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A.七百年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文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B.二次同余式组

3、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目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A.宗族B.家庭C.什伍里甲D.个人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A.分封制B.什伍里甲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九品中正制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

4、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A.周易B.管子C.商君书D.韩非子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A.荀子B.程颐C.王阳明D.王夫之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A.止于至善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D.德育和智育并重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A.天人合一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D.抽象思维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A.法律面前

5、人人平等B.语文平等C.说话平等D.民族平等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D.纳西族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A.阎立本B.李思训C.吴道子D.王维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A.15世纪初叶B.15世纪末叶C.16世纪初叶D.16世纪末叶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A.张之洞B.沈寿康C.孙家鼐D.冯桂芬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6、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CDE)A.永济渠B.通济渠C.汴水D.广济河E.金水河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B)A.夏、商、周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汉唐文化E.明清文化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A.质(原料)B.形(样式)C.饰(佩带的饰物)D.画(图案)E.色(颜色)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A.体现分权B.魏晋开始实行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D.中书省负责执行E.共同听命于皇帝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A.上帝崇拜B.鬼魂崇拜C.太阳神崇拜D.

7、动物神崇拜E.月亮崇拜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

8、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答:战争。(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2分)高级宗教确立。(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

9、(2分)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答: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2分)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答: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2分)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2分)39.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汉字属于

10、音节语素文字;(2分)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2分)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2分)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2分)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

11、史。(2分)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 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 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 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