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3175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法的结合与交换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 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 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

2、,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2、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自由说)(2)媒体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自由说)(3)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 =45(人)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

3、学生说出:28+17和17+28的结果都是45。教师接着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板书:28+1717+28)(如果有学生说出这是加法交换律,就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如果有学生说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及时指出,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的结论,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请学生根据这个等式完成第二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汇报前置性作业第二题。2、在列举中验证规律象这样的等式你会写吗?试试看,越多越好。开始:汇报前置性作业第三题。谁愿意来交流。提问:你写了几个?说说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有没

4、有比她多的 。提问:指着板书,你们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能说到加数不变,交换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就行。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给你时间你还能写吗?能写几个?无数个,写不完,用省略号表示(板书)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规律。(四人一组讨论,然后交流。)用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术法。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很长,又比较难记。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需要合作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搜集信息。估计情况: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请同学起来交流:如果没说到: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怎样表示这个规

5、律呢?板书:a+b=b+a。小结:用图形,用字母,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式都起着相同的作用,简单明了的表示出这类等式的规律:(用手势比划)“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习惯上,我们用小写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指出:我们过去学过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了加法交换律。5看第二个问题,谁能马上列出算式,1723,马上说出不同的算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三、学习加法结合律。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6、?再自备本上做,计算出结果。交流:估计又学生列式28+17+2368(人),你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数)添上小括号表示强调先算,板书:(28+17)+23(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估计有学生有列式28+(17+23)追问:这样列式先算的是什么?(女生人数)如果还出现其他算式基本上都归为两种思路,先算跳绳的人数或先算女生的人数。 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生一起说,师板书:(28+17)+2328+(17+23)提问:它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提问:加数的位置没变,那究竟加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相加的顺序不同)

7、引导学生一起说出: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再来看这样两组算式: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汇报前置性作业第四题。(45+25)+1345+(25+13)(36+18)+2236+(18+22)如果有学生直接回答结果是一样的,教师添上 请学生分组验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那现在老师来写个算式(2846)+27你能按照上面三个等式的规律写出等号后面的吗?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汇报前置性作业第五题

8、。指名几个学生回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回答要点: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和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多吗?板书3、揭示加法结合律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等式,你能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吗?小组讨论:(要点:三个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提问: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你能用a,b,c,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这里的a,表示?b 表示?c表示?板书:(a+b)+c=a+(b+c)跟老师一起读一遍。指出: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的某些口算方法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例如:97想:

9、9(16)(91)610+616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下面的加法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先说给同桌听听。师:第一题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第二、三题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我们再来看最后一道等式,先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交换加数48和25的位置,再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所以在一道加法算式中,有时我们也可以同时应用两种运算律。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以上填空题。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能这么填写。师:第三、四两道算式 ,我们都可以有两种填法,一种是只用加法的结合律,一种是同时使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师:下面我

10、们进行一场比赛,老师这有4道题,每组做一道,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快。 (1)38+76+24 (3)(88+45)+12 (2)38+(76+24) (4)45(8812) 师:对于这样的比赛结果,你有什么话想说?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哪道题计算更简便些?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每组两道算式中的第二道算式相对来说比较快,因为我们在计算时第一步都可以凑整,计算的结果是100。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应用了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师:哪两片树叶上的和是100?连一连。想一想,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100。师:我们在找的时候,是先看个位上的数是几,然后再看哪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

11、和它可以凑十, 因为凑十是凑整的基础。例如75的个位上是5和25的个位上5可以凑十,然后再看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否得九。7+2得9,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两个数相加的和就是100。在今后的计算中,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在计算之前先观察一下,看看能否运用我们所学过的运算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先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有助于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5、游戏:谈话:我们班有60位学生,那么老师就是班级中61号,老师想和班级中的9、19、29、39、49、59号交朋友。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凑整,简便)6、你想和班级中哪几号同学交朋友?四、课堂总结师: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运算定律呢?今后我们再研究。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信自己能行,只要自己努力去学,就一定会学有所成。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28+17=45(人) 17+28=45(人) (28+17)+23 28+(17+23)28+17=17+28 =45+23 =28+4017+23=23+17 =68(人) =68(人)学生汇报的算式 (28+17)+23=28+(17+23(45+25)+1345+(25+13)(36+18)+2236+(18+22)a+b=b+a (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