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53096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复习数轴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4、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教学重点:理解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掌握特殊点的坐标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关键:1、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轴的关系,利用类比,使学生掌握点与有序实

2、数对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 2、教学中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由老师操作学生说坐标,到学生自己操作找坐标逐步熟悉点的坐标的确定。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1、请指出数轴A点的坐标是?2、请在数轴上描出坐标是-3的点。(设计意图:复习数轴有关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有关直角坐标系:笛卡儿先生是最早引入直角坐标系的,那是有一天他躺在床上发现了墙上的蜘蛛网,深深地受到启发。他想:如果把这只蜘蛛看成是一个移动的点,能不能用墙壁之间以及墙壁与天花板间的交线来确定他的位置呢?于是直角坐标系就诞生了。带着像笛卡儿先生那种勤思、博学的精神,我们来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

3、,它对于我们研究数学,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设计意图:通过对笛卡儿先生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素养。)三、探究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相交数轴,当两条数轴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两数轴就互相垂直,从而得出“两数轴互相垂直,原点重合所组成的图形叫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横轴或X轴。竖直的数轴叫纵轴或Y轴。两数轴的交点叫原点,通常用点O表示。(设计意图:教师动手画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四、探究知识点2:点的坐标概念: 1、找A点的坐标方法: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点A、B在坐标平面的大概

4、位置,老师强调这种说法不准确,从而引出坐标表示的科学性。老师引导: 在横轴和纵轴上有那么多的数,A点跟横轴上的哪个数有关系?A点跟纵轴上的哪个数有关系?现在老师来做个实验,由该点向X轴作垂线,找到第一个数是 ,所以我们就说A点的横坐标是 ,继续向Y轴作垂线找到第二个数是 ,所以我们就说A点的纵坐标是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两个数,要是把这两个数排一下顺序,把谁放在前面?A点的横坐标是 A点的纵坐标是 A点的坐标是:A( )(设计意图:把向X轴、Y轴作垂线的过程变成一个动感的画面,能清楚的揭示知识的本质,借助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顺利且轻易的找到点的坐标,企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且更能发展学生应用数学

5、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2、老师操作,学生说坐标:如图,B点 B点的横坐标是 B点的纵坐标是 B点的坐标是:B( )(设计意图:在找到A点坐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巩固已掌握的方法。)3、老师小结找坐标的方法:由该点向X轴、Y轴作垂线,并找出两垂足点上的数。把以上两个数组成有序数对:先横后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4、学生在已经作有垂线的图上找出各点的坐标: A点的横坐标是 B点的横坐标是 A点的纵坐标是 B点的纵坐标是 A点的坐标是( ) B点的坐标是( ) (设计意图:从老师操作学生讲

6、坐标到学生独立找坐标,放手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中对个别学生进行表扬及肯定,更能发挥集体智慧和精神,鼓励学生挑战自己。) 5、学生尝试由点向X轴、Y轴作垂线并找出该点坐标: 第一个点A,由同桌之间互相合作,找出坐标。 独立完成找到B、C点的坐标。(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学生以练习的形式,同桌间互相讨论归纳出特殊点的坐标特征。老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一般点的坐标方法,大家想一想,在这个平面内总有一些点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它们的坐标是否也与众不同?大家请先看右图三个点D、E、F点,观察它们的位置,特殊在哪里?它们的坐标该是多少?。 (1)同桌间互相

7、合作分别找出各点的坐标。 (2)讨论,延伸想想各个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3)归纳出各个特殊点的坐标特征:原点坐标特征是: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0。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是0。 Y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是0。(设计意图:这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可采用学生尝试练习法,学生易找到当中一个数误为坐标形如:D(0)、E(-3)、F(-4)。老师应强调坐标是一组有序数对,让学生继续补充,易发现还欠一个数0。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中,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猜想、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五、探究知识点3:坐标平面的结构: 1、坐标平面被两条数轴分成的四

8、部分分别叫: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坐标轴上各点都不属于任何象限。 2、先给出各象限上点的坐标,后学生自主找一找各象限内点的坐标,归纳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学生尝试练习:直接说出A、B、C、D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方位感知四个象限的位置,从右上角开始,逆时针数下去。利用观察发现法归纳坐标符号特征。以上两个发现完成后马上做相应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总结出相应的代数规律。通过质疑,解疑渗透了数与形的结合,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六、讲解教材p42的例题。七、巩固练习:1、如图示A、B、C、D分别在哪个象限

9、: A 、B 、C 、D 2、如图示,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 A点的横坐标是 B点的横坐标是 A点的纵坐标是 B点的纵坐标是 A点的坐标是 B点的坐标是 3、如图示,直接写出A、B、C、D点的坐标: A B C D 4、根据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征直接写出: 点A(2、-3)在第 象限 点B(-3、4)在第 象限5、教材p43的练习1、2题(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找点的坐标方法,练习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得学生个个能吃饱,优生能吃好。) 八、小结:给学生5分钟时间回忆整个课堂行为,象放电影一样把课堂流程重复一偏,最后按老师拟好的格式把它书写下来。1、今天数学学习的内容有:_ 2、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 3、最难理解的地方是: (设计意图:有相关研究证明,及时的反思可以大大减少遗忘。这里并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把整个课堂回忆下来才行,只要他们反思了,能记多少记多少,当中一定能收到成效。这样可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自我评价树立学习的自信。)九、布置作业教材p45习题6.1的第3、4、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