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2815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强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对溆浦县伍联农机合作社的调查溆浦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拥有8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8万,有耕地面积60.33万亩,其中水田46.44万亩。近年来,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力达1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2%。顺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规模农业、农民增收等需要,全县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08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5.33万台(套),总动力达32.85万千瓦,居全市之首;发展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836个,相继培育了“伍联”、“昌盛”、“生源”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机合作社。调查表明,以伍联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组织在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中正发

2、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培育壮大“伍联”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必将进一步引领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组织方式:合资建社,抢机发展2004年,桥江镇温里村村民扶运满等四人抓住我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机遇,合伙筹资5万元,购置联合收割机和农用车各1台,开展机收作业服务,当年创收6万余元。在看到联合收割机作业创收的巨大潜力后,先后又购置了3台联合收割机,到2008年作业面积扩大到2200亩,创收近20万元,成了远近有名的农机致富人。2009年,不但国家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而且我县也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作为一村之长的李佑国与村里农机“四名人”有着共同的心思,发展农机化服务不仅自已能创收,还能稳

3、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户增收。年初,在农机部门的组织指导下,他们5人合伙组建了溆浦县伍联农机合作社,筹资购置了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等先进机械。目前合作社有理事会成员5人,拥有各类机械18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4台、中拖2台、耕整机械6台套、插秧机1台、植保机械2台、农用车2台,总资产超过50万元,下辖水稻机耕、机收、机插、植保和排灌五个服务队。服务模式:“机种”一体,灵活服务合作社在统一调度机具、统一作业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经营核算的“四统一”基础上,采取订单作业服务与土地流转自营相结合的服务新模式。一是订单作业服务。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年度水稻生产农机化作业服务合同书,根据农户需要,有偿提供机耕

4、、机械植保、机电排灌和机收等单项或多项农机化作业服务。2009年,合作社签订农机化作业面积近1万亩,合同金额达100万元,涉及我县8个粮食主产乡镇2971户农户。现已完成机耕面积2010亩、机械植保面积1520亩、机电排灌面积820亩、机收早稻910亩,创收47.37万元。二是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以实物或现金租赁全家外出务工或经商户、种田有困难的少劳力或无劳力户的田土,有效制止了田土抛荒,同时还使合作社自身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今年,合作社流转水田200亩,种植双季稻和超级稻各100亩。发展活力:三个依靠,日益壮大一是政策扶持强而有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机具先后补贴资金10.2万元

5、,占合作社农机总资产的20%以上,尤其是今年对联合收割机、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补贴都超过了机具价格的30%,水稻插秧机达50%。同时,县农机部门作为坚强的技术后盾,分别从技术、人力、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安排2名技术骨干专门联系,加强订单作业的组织和技术指导,免费开展新机具操作和维修及相关农艺技术培训,还在早稻生产基地召开了全县水稻机插秧现场会。二是发展机制健全规范。合作社成立后,规范内部管理,建立了理事会制度,并成立了监事会。建立了信息研究和捕捉机制,及时捕捉作业市场、气象等相关信息,认真研究,灵活利用。在今年早稻收割中,合作社通过分析定制的气象信息,提前开展机收作业,确

6、保已熟早稻赶在雨季前完成收割,避免了农户的损失。建立了合作社积累发展机制,每年把不少于利润20%的资金用来购置新机具、扩建种植新基地、完善机库建设等相关的基础设施。三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化作业服务范围已覆盖到我县8个粮食主产乡镇近1万亩水稻,创办了200亩水稻种植基地。今后,合作社每年将新增不少于1000亩的服务面积,到2013年达到15000亩,水稻种植基地达到1000亩。同时,服务项目也迅速发展到集水稻机插、机耕、机械植保、机电排灌和机收的全程作业服务。正准备筹资30万元建占地2000平方的农机托机所,为广大机手提供大中型农机具托机管理和维修服务。通过3-5年努力,逐步建成一个集农机作

7、业、托机管理、机具维修、农产品加工、农机作业中介及农资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机综合服务组织。主要成效:五个解决,群众满意一是解决了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合作社通过机耕、机械植保、机收等作业服务,不但提高了产量,而且降低了水稻的生产成本。该合作社今年合同作业面积8240亩(机电排灌除外),共直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近87.52万元(见表一); 100亩早稻通过机械化作业,每亩生产成本仅487元,平均亩产量达970斤,亩均纯收入405.4元,比全县早稻亩均收益高306.9元(见表二、表三)。表一:主要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对比表服务项目农机作业(元/亩)人工作业(元/亩)亩均节约成本(元)服务面积(亩)

8、节约生产费用耕整1002001003010301000病虫防治8011030202060600收割1102701603210513600合计2905802908240875200表二:合作社早稻生产效益表亩均生产成本(元、个)亩均总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合计土地成本肥料农药农机作业用油、用电农机具折旧人工成本棚架及农膜单产单价收入用工数费用48710013065873015025970092892.4405.4(注:早稻种子全部由县政府免费提供。)表三:全县普通农户早稻生产效益表亩均生产成本(元、个)亩均总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合计肥料农药机械作业费排灌费人工成本棚架及农膜单产单价收入

9、用工数费用6788553210155.829025844092776.598.5(注:本表主要参照县农业部门2009年溆浦早稻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数据,早稻种子全部由县政府免费提供,生产成本不计土地成本。)二是解决了粮食规模生产难的问题。农机化作业,使粮食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明显下降。合作社种植100亩早稻,原本至少需要投入580个劳动工日,通过机耕、机插、机械植保和机收作业仅用了100个劳动工日,节约480个 。尤其是在双抢季节,原本至少需集中请工120人,合作社仅请了25人。同时,合作社突破土地和行政区域对规模作业的制约,发挥高性能、大中型农机具的优势,为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优质、高效、

10、安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解除了种粮大户请人难的后顾之忧。三是解决了农田抛荒和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机械化作业服务,使双季稻生产得到了发展,耕地复种指数和生产效益大为提高。以前,劳力外出户、缺劳力农户,多种植单季稻甚至抛荒,现在这些农户可以选择租赁或依靠合作社农机化服务代耕代种。温里村有了合作社农机化服务,早稻生产又从无到有,今年全村1140亩水稻有双季稻面积640亩。四是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不稳定问题。合作社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使我县2971户农户中近6000劳力从原来半工半农、亦商亦农中解放出来,不必在农忙季节大规模返乡抢收抢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温里村现机收水平达90%、机耕达80%、机插达10%

11、,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力的需求,全村660多个劳力现有340多长期外出经商务工,往年农忙季节都要匆忙返乡抢收抢种,今年没有一个。五是解决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合作社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开展规模化作业,使农机化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特别是机耕、机插和机械植保作业实现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新标准,解决了多年来农机耕深不足、病虫害统防统治难、水稻合理密植及机插选种育秧难等农艺问题。伍联农机合作社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深受群众的欢迎。2008年,合作社减免8户困难农户近50亩水稻机收费用4000元左右。2009年,为积极响应政府鼓励发展双季稻的号召,合作社实行每亩85元

12、的机收作业价格,比市场价格低15元,降低了农户早稻生产成本。一些年迈的种田人向我们透露了自已心声:有了农业机械,有了伍联这样的农机合作社,自已不再担心扛不起锄头田要放荒,若干年后在外打工的儿孙们回来种不出田。伍联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为我县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何充分发挥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呢?结合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应着力四点,破解四难,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组织,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力。1、着力于创新投入机制,破解兴机难题。2004年以来,我县连续6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到今年7月底,共为农民购机补贴资金605万元,每年新推广农机具3000台套左右,联合

13、收割机、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新型农机具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受自有资金少、贷款融资难、燃油价高导致作业成本大、大中型农机具价格高等影响,使农机合作组织兴机较难。今年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出台,明确了从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各级各部门都应加快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全面抓好落实。国家对农机合作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还应出台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县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农机购置配套资金,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实行累计补贴,建立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它社会资金参与到农机化合作组织建设中。逐步建立政

14、府扶持、社员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合作组织兴机发展,形成一批大中型农机具占主体、农机资产过50万元的农机合作组织。2、着力于完善机耕道等农田基础设施,破解作业难题。近年来,国土整理、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我县相继组织实施,项目区内,配套兴建了标准较高的机耕道,极大地方便了大中型农机作业和田间通行。但在项目区外,机耕道量少质差,年久失修,有的根本没有机耕道,使大中型农机作业下田难、转移难。对此,国家应抓紧制定和出台机耕道建设标准;把机耕道建设列入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中,采取定投定补措施,激发群众兴建机耕道热潮;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机耕道整修

15、和维护。地方政府科学规划好农田机耕道建设,加大对机耕道建设和维护的投入,明确技术部门和当地村组齐抓共管;把机耕道作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加以规划建设。逐步使机耕道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适应农机化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3、着力于开拓服务领域,破解发展难题。近年来,我县农机化作业服务快速发展,作业量和服务内容不断增多,2008年完成机耕面积30万亩,机收15万亩。但农机化作业服务都局限于水稻生产,其它大宗农产品生产服务少,水稻机耕、机收等单项服务多,综合性全程化服务少,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我们应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行连片规模作业,从重点开展水稻机耕、机械植保、机收服务向覆盖机插、秸秆还田、粮食烘干全程生产服务领域拓展,从水稻向油菜和高效农业等作业拓展,从纯农机作业服务向集农机作业、托机管理、机具维修、农产品加工、作业中介及农资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化综合性服务转变,倡导“订单作业”和“保姆式”等经营服务模式。推动合作组织适度承包土地及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引导农机种粮专业公司、合作社和大户发展,积极探索农机合作与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粮食产业向全机械化、现代化生产转变。4、着力于密切部门服务,破解做强难题。农机合作组织满足现状的多,缺乏做大做强的引导和科学发展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