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5266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3论述类文本阅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 13 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趋势】理解文中概念的题目近几年单独命题较少,一般都放到信息筛选考核,但一定是考核的一个重点,所 以应该提起重视。【真题再现】【2020 年高考课标 3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 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

2、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 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

3、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

4、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 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 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摘编自振甫谈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 上都有一定差距。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 类复杂。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 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 不浩繁。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 论偏颇且占比失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

6、历史检验。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 界的赞誉。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 变通。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 变迁史。【答案】1C 2C

7、3D【解析】1A 项,“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其中“都有”表述错误,文章第二段将古文观止与文选进行比对,比对的是二者的文选主张,而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第三段谈到古文观止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比较高,但并没有与文选进行比对,所以说二者“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这一说法不成立;B 项,“真德秀编选的 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错误,“选文的时代范围窄”“分类复杂”错误,文章在第三段和第五段都涉及对古文观止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的比对,第三段说“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

8、欢迎”,这展现的是真德秀选文的道学气息严重,第五段说“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分类并不复杂。但“选文时代范围窄”错误,第三段说“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可见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D 项,“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后人怀疑答苏武书是后人伪托,而古文观止的编者却选入这篇文章,只能证明编者的识别力不高,不能说明编者就是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C。2C 项,“文章讨论古文观止

9、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错误,“均与”一说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谈论古文观止的缺点,如“编者识力不高”“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都是 直接阐述其缺点,并没有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故选 C。3D 项,“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有误,原文只是说“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由“但”可知,古文观止 无法选文体例和标准的变化。【考点详解】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围绕一个具体的“概念”(文化现象、典章制度、理论观点等)展开 论述,这样文章自然分为“叙述”和“论证”两部分内容“,叙述”类的内容在试题中表

10、现为考核具体 “概 念”的内涵、外延、发生发展脉络的考核、影响及意义等,可以说是文体的特征决定了考核的重点,由此 “概念”的解读就成为考核的重点,在试题上表现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读准提干,确定概念的“内涵”,判断“答非所问”。(2)注意原文和题目相对应语段的“修饰”成分,判断“混淆范围”(3)注意对读原文,弄清概念的内涵,判断“偷换概念”。(4)注意通读原文,综合理解,不要轻易判定“无中生有”,现在选项的设置概括性加强,尤其是正 确的选项,有时是对文意的综合概括,不要找不到原句就轻易判定“无中生有”。【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

11、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 ,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 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 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 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 ,欲求圣人之道 ,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 ,而应当进而把握其 “无迹”之“所以迹”。因此 ,“忘言得意”的实质 ,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 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 ,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 ,还更多地强调 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

12、获得。无论哪一种 ,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 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 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 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 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 尽”“回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 ,则认为 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 :“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

13、。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 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 ,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 ,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 ,对 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 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玄学的“忘言得意”论 ,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习惯上 ,都表现出一定 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 方面来说 , 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起到解放思想的作

14、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 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烦琐中解放出来 ,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 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B.“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 “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答案】B浅只是“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非“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 ,是揭示“忘言得意”实 质的依据。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