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52602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和背诵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认识读书的益处,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四、教材分析 这两篇短文选自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丰富文化素养,启发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入的

2、思考。五、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择。 六、教学设想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和作者其人其事,培养学生搜寻、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其次让学生个性化阅读,完成课文的初步感知,并交流阅读感受。再通过合作探究、质疑问难这一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课堂上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 七、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八、课时安排:两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3、 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 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三、识记字词狡黠 矫情 诘难 滞碍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四、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层(从

4、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 五、合作探究1、思考: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观点?(1)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2、揣摩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书使人明智”

5、到“皆成性格”。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六、拓展延伸请谈谈自己读书的一些认识,如目的、方法、作用等。七、布置作业完成精析精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导入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读书方法引入。二、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

6、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整体阅读思考: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1、对方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2、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来分析他的读书方法.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虚心,别骄傲自负;(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3、作者的观点: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1)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为例。(2)对比论证。从证明解释了“不求甚解”,又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3)道理论证。引用了陆象山语录中的话。四、总结: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明确:虚心、读活、多读、勤读。五、布置作业完成精析精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