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52351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制剂技术》课本基础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以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均一和使用方便。药物制剂和剂型按药物形态分类:1. 液体剂型如合剂、乳剂、洗剂、混悬剂、注射剂等2. 固体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等3. 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4. 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吸入剂等按散剂系统分类:1. 真溶液剂型2. 气体散剂型3. 微粒分散剂型4. 固体分散剂型按给药途径分类:1.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如片剂、散剂、液体药剂、浸出制剂等口服给药剂型;栓剂、灌肠剂等直肠给药剂2.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型:注射剂可以根据需要作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

2、内注射、椎管注射、穴位注射等;皮肤、黏膜给药剂型:软膏剂、灌洗剂、栓剂、口含片、滴眼剂、滴鼻剂等;呼吸道给药型:吸入剂、气雾剂。按制法分类:浸出剂;灭菌或无菌制剂 中国药典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组成 SFDA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第二章药物制剂生产的基础工艺 粉碎是借助机械力将固体物料解体为适宜程度的碎块或细粉的过程,是粒径减小、表面积与表面能增大、颗粒总数增加的过程。 根据粉碎产物粒度的不同可分为粗碎、中碎、细碎等,我国药典为了区别固体粉碎度的大小而将固体粉末分为6个等级粉碎方法: 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单独粉碎又称分研法,需要单独粉碎的药物有氧化性药物、还原性药物、贵重性药物、刺激性药物以及芳香

3、挥发性药物; 干法和湿法粉碎指在药物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进行研磨的方法;通常所用的液体是以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且不影响药效者为原则,适用于某些刺激性较强或有毒的药物,以免干法粉碎是粉尘飞扬,如冰片、薄荷脑等;常用水飞法粉碎; 低温粉碎粉碎设备1. 万能粉碎机适宜粉碎多种干燥药物,如结晶性药物,非组织性药物,中药的根、茎、叶等,故有“万能”之称。但由于高速研磨作用,粉碎过程中会发热,因此不适宜粉碎黏性和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的药材。2. 球磨机常用于毒性、刺激性药物、贵重药物以及吸湿性药物的粉碎,另外对于结晶性药物、硬而脆的药物粉碎效果更好。3流能磨适用于抗生素、酶等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

4、料的粉碎。由于设备简单,易于对机器及压缩空气进行无菌处理,因此也适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 混合目的:在于使药物各组分在散剂中混合均匀一致,以保证剂量准确、用药安全有效。 混合方法:目前常用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不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均包含有一种或多种混合机理如对流、切变及扩散等。 蒸馏、蒸发和干燥都是利用热的作用进行的。 蒸馏方法分类: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蒸馏、连续蒸馏;蒸馏方法可分为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特殊蒸馏;操作压力分类可分为常压蒸馏、加压蒸馏、减压蒸馏 常用蒸馏设备常压蒸馏设备、减压蒸馏设备、精馏设备、水蒸气蒸馏设备蒸馏设备的要求: 生产能力大,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并能确保产

5、品质量; 分离效率高,回收率高,适用于多种溶剂的回收; 结构简单,操作稳定,维护方便; 耗能低,经济节约。 制药用水:纯化水、饮用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纯化水的制备方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灭菌方法物理方法1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2辐射灭菌法3紫外线灭菌法4.微波灭菌法化学灭菌法1环氧乙烷灭菌2甲醛灭菌3其他灭菌剂(75酒精)第三章浸出药剂 浸出技术指利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可溶性有效成分的工艺技术 浸出药剂指用浸出的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口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 浸出药剂的特点1化学成分复杂;2药效缓和持

6、久;3.浓度高剂量小;4质量疗效易变 浸出药剂种类1水浸出药剂(汤剂、中药合剂)2.含醇浸出药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3含糖浸出药剂(膏剂、颗粒剂等)4精制浸出药剂(滴丸剂、片剂、气雾剂、中药注射剂)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1有效成分可定量检查;2.不含杂质和有害物质;3.理化性质和药效稳定 浸出溶剂的要求1具有选择性浸出性能;2.无毒无显著生理作用;3.化学性质稳定;4.物理特性适宜;5.安全价廉易得 常用浸出溶剂水、乙醇、乙醚、丙酮、石油醚 浸出辅助剂1酸(盐酸、硫酸、醋酸);2.碱(氨水、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3.甘油;4.石蜡;5.表面活性剂浸出原理以扩散原理为基础浸

7、出过程浸润和渗透一解吸和溶解一扩散一置换和浸出 影响浸出的因素1浸出溶剂2.药材颗粒3.浸出温度4.浓度梯度5.提取压力6.浸出时间7.药材与溶剂的相对运动8.新技术的应用浸出方法1煎煮法2.浸渍法3.渗漉法4.回流法5.水蒸气蒸馏法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产提取法煎煮法优点:简便易行,成本低,应用广泛;缺点:很多无效成分在煎煮时也被浸出,特别是含淀粉、黏性质、糖类和蛋白质较多的药材,不但药液滤过较困难,而且容易发酵、发霉和变质。适用范围: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的浸出。注意事项:煎煮器具(禁用铁锅);药材处理;水质选择;浸泡药材;煎煮火候(先武火后文火)煎煮时间

8、及次数;入药顺序;浸渍法(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浸泡而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常用方法)浸渍法的具体操作可分为常温浸渍法、加热浸渍法、多次浸渍法。渗漉法系指用一个渗漉筒的常压渗漉方法。其操作一般包括药材粉碎一润湿一装筒一排气一浸渍一渗漉等6个步骤。操作过程是: 粉碎:药材的粒度应适宜,过细易堵塞,吸附性增强,浸出效果差;过粗不易压紧,溶剂与药材的接触面小,皆不利于浸出。一般以中国药典中等粉或粗粉规格为宜。 润湿:药粉在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浸提溶剂润湿,避免在渗漉筒中膨胀造成堵塞,影响渗漉操作的进行。一般加药粉1倍量的溶剂,拌匀后视药材质地,密闭放置15分钟至6小时,以药粉充分地

9、均匀润湿和膨胀为度。 装筒:药粉装入渗漉筒时应均匀,松紧一致。装得过松,溶剂很快流过药粉,浸出不完全;反之,又会使出液口堵塞,无法进行渗漉。 排气:药粉填装完毕,加入溶剂时应最大限度地排除药粉间隙中的空气,溶剂始终浸没药粉表面,否则药粉干涸开裂,再加溶剂从裂隙间流过而影响浸出。 浸渍:一般浸渍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特别是制备高浓度制剂时更显得重要。 渗漉:渗漉速度应符合各项制剂项下的规定。若太快,则有效成分来不及渗出和扩散,浸出液浓度低;太慢则影响设备利用率和产量。一般药材lOOOg每分钟流出13mL;大量生产时,每小时流出液应相当于渗漉容器被利用容积的1/481/24.有效成

10、分是否渗漉完全,虽可由渗漉液的色、味、嗅等辨别,如有条件时还应作已知成分的定性反应加以判定。若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时,先收集药物量85%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用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合并,调整至规定标准;若用渗漉法制备酊剂等浓度较低的浸出制剂时,不需要另器保存初漉液,可直接收集相当于欲制备量的3/4的漉液,即停止渗漉,压榨药渣,压榨液与渗漉液合并,添加乙醇至规定浓度与容量后,静置,滤过即得。第四章液体药剂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分类: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1内服(糖浆剂、合剂、乳剂、混悬剂、滴剂)2外用皮肤用液体药剂。如洗剂、搽剂、洗泼剂、透

11、皮制剂等耳、鼻用液体药剂。如洗耳剂与滴耳剂、洗鼻剂与滴鼻剂、涂剂等直肠、阴道、子宫、尿道用液体药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浴剂、湿敷剂等外用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相液体药剂2非均相液体药剂液体药剂的特点1液体药剂的优点: 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湿效快; 剂量易增减; 给药用途广泛; 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性。2液体药剂的缺点: 化学稳定性差,受分散介质影响某些药物易发生降解反应; 水性制剂易霉败,非水性制剂会产生药理作用。 体积大,贮存、携带不方便。常用的分散某 水乙醇甘油丙二醇脂肪油液状石蜡二甲基亚砜(有“万能溶媒”之称)聚乙二醇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制成盐类、更换溶剂或应用潜溶剂、加

12、增溶剂、加助溶剂 表面活性剂,含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并能使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悬液型液体药剂混悬剂中药物微粒的直径一般为0.510pm,最大可达50pm或更大。混悬液是不均匀的多相分散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提高混悬液体药剂稳定性的方法:减小微粒的半径;减小微粒与分散媒的密度差;增加分散媒的黏度。混选型液体药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湿润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乳化剂见课本106页第五章注射剂 概念:药物遇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临床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浓溶液。特点:优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适合内服的药物;3.适用于不适合内服的情况;4.可使药物发挥局部定位的作用。缺点:1使用不方便,注射疼;2.易交叉感染,安全性差;注射剂的类型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注射剂混选型注射剂乳浊型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剂)按给药途径分类皮内注射剂(ID)皮下注射剂(SC)肌肉注射剂(IM)静脉注射剂(IV)脊椎腔注射动脉内注射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2.无热源3.澄明度(可见异物检查)4pH5.渗透压6.安全性7.稳定性8.降压物注射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