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想象的种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23427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下想象的种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播下想象的种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播下想象的种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播下想象的种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播下想象的种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下想象的种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播下想象的种子安徽省巢湖市世纪新都小学 任伶俐在平时美术教学中,一直有个问题困惑着我,任我摸索着想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无奈收效甚微。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美术课堂上就很难再看到那样绚烂的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每次为一年级的孩子们上美术课,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积极态度,教师的镜头也要足了许多,你抛出去的每一个问题,他们都能大胆的想象着回答,从不顾忌答案是否就是老师所期许的。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胆量和好奇心,作品才会有那样烂漫的童真。画一朵花,总要为它画出哈哈笑的嘴脸;画一栋房子,总要把它幻想成奇幻的形状;每画一幅画,总会有个可爱的小故事跃然纸上。反观高年级的美术课,孩子们或多或少的都存

2、在着美术课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副课”这样的想法。多数人连基本的操作材料都没有,课堂上老师的提问,除了个别积极的孩子,多数人需要你个别点名他才愿意开口。再看画面,他们更加愿意去画自己眼里看过的,房子是我们身边的造型,小桥也是某天在某个公园看到过的样子。布局死板,没有生气。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阅历越来与丰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我们能诠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为什么儿时的丰富色彩却愈发的黯淡了呢?作为一名用画笔说话的美术老师,更有义务去帮孩子留住灿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拥有更强的造型能力,但在这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到底该怎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呵护好奇心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兴趣

3、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的这段话蕴含着的一个道理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是爱因斯坦成功的原动力。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然现象感到过好奇的经验,小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好奇心更加强烈。学生经常会对一些的现象产生好奇,而这些现象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态。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事物的关注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好奇心的合理引导能够使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听之、放之,或教师只给予一些简单、肯定的命令式的回答(哪怕是没有定论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就不多了。日常

4、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或兴趣呢?第一是精心设疑,让学生有机会多观察、多思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多方面观察,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寻找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实践和探知学习内容;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疑问,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第二,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被引发,教师授课应该让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时

5、,往往急于知道其中的答案,如果这时教师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如果教师是先“引”着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然后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导”出其中的结论,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对学生的想象在探索中得到确证,实现质的飞跃,最终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引,引着学生学习,走在正确的方向。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导。二、提倡质疑驳问精神和引导逆向思维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或家长或其他长辈的说法,针对问题去提出看法,有时候和教师讲的,教材上画的是不同的

6、,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时,教师应该热情鼓励,学生的观点独到的、有理的教师加以肯定,观点有误了,并随机引导。如果教师粗暴地驳斥,甚至嘲笑,不但伤害了学生的热情,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想象力受到束缚。如果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大胆想象能力,丰富想象力来自质疑驳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提倡质疑驳问精神,才能产生丰富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是单项的,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

7、素材,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苹果画的五颜六色,当有学生把太阳画成黑色的时候却到老师的批评,看来这位老师也没有真正理解逆向思维。古代有位画家画“深山藏古寺”,他画上仅出现一位老僧在山脚汲水。此画妙就在大胆利用逆向思维:山上有僧必有寺院,暗含“藏”字,画的老僧人,可以推导寺院的“古老”。至此,“深山”、“藏”、“古寺”的画面和意境呼之欲出。实际上。在面对黑太阳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更符合美感的颜色。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三

8、、引导联想亚里士多得曾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美术源于人类实践,又服务于人类。美术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的喜怒哀乐等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激起学生产生共鸣。如此,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其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改善学生的思

9、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力。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传统的美术教学常常是 “灌输式”、“知识型”、“技巧型”教学,现代美术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文化型”“综合型”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应是启发性的,学生的回答应是打破思维惯势的;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课上敢想、敢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激发丰富想象力,提高创新意识。教师的讲解应该是文化性的,“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

10、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价值,引导学体会美术的文化性,共同进入“大美术”境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应是有弹性的,学生的练习不仅是技巧的掌握;更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画家和专业美术工作者。教师在评价上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能否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看重是想象力、创新能力。美术教育的创新是课堂教学措施的创新。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才能丰富他们想象力。美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学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想象力不可缺少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