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52187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的管教】五大基本法则研究发现,在爱的关系中进行管教,效果最好。爱的管教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但是,爱与管教之间的尺度,究竟该如何拿捏?首度提出正向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一词的珍尼尔森(Jane Nelsen)指出,爱的管教包括五大基本法则:法则一:和善但坚定的态度和善等于尊重,用语言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坚定,是指温柔的坚持。尼尔森指出,严厉型的父母往往过于控制、缺乏善意;宠溺型的父母则缺乏设立限制的能力。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只有父母和善但坚定的态度才能培养出来。和善但坚定的常用话语包括: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别人的说法我很在乎你,愿意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

2、讨论我知道你能想出好办法等。法则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孩子是社会的产物,他最强烈的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和被重视的感觉。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争取定位,证明他是家裡的一分子。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容易把控制局面、伤害别人当成自己行为的目的。在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更能担负起自己行为应有的责任。尼尔森同时建议父母,应该多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对家庭有所贡献,既能培养归属感,也能提高生活技能。法则三:运用长期有效的技巧过去父母习惯用惩罚来管教孩子,因为惩罚可以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孩子只是暂时不做不对的事,却没有学到什么是该做的事。短期有效的惩罚甚至会带来一连串负面的影响,例如:

3、反叛、自我概念低落、自暴自弃等。有别於惩罚,爱的管教要教孩子做该做的事。两大长效技巧包括:一、引导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激发正向行為;二、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从体验自己行为的合理后果,学会自我负责。尼尔森提醒父母,避免在盛怒下使用合理后果,否则也将流於惩罚。法则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爱的管教强调,孩子做错事正是学习的好机会。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可以运用开放式的提问,教孩子从错误的行為中汲取经验、学会自己面对问题、理清问题的症结、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思考出替代行為的方案,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了解自己。例如,孩子为了抢玩具而一把推开妹妹,可以等孩子冷

4、静下来时问他:你当时想要做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如果下次发生同样问题,可以有什麼不一样的做法?运用开放式问题,跟孩子探讨他的选择造成的后果,引导孩子把焦点放在寻找解决策略,进而支持他弥补错误。法则五: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决定他后续行為的关键因素。行為偏差的孩子,是自觉我不够好的孩子。尼尔森指出,孩子像植物需要水一样,必须透过父母的不断鼓励,才能体会自己有能力,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產生影响,或决定如何回应。为了培养孩子我做得到的自信,父母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适时给予肯定。只要孩子在某个方面的信心大增,就能把这份自信延续到其他方面。【为孩子立界限的两大基石】孩子的安

5、全感来自清楚的界限。全球畅销逾百万册、堪称德国育儿宝典的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书中指出,為孩子立界限必须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基石一:赏识你的孩子 彰显好行為:相对於许多不愉快的要求和限制,父母的讚赏形成一种必要的平衡。你把房间整理得很乾净,连书桌和书架都弄得非常整齐!你自己一个人玩积木玩得这麼开心,我真高兴!愈能具体描述你喜欢孩子的哪些行為,孩子愈会把你的讚美当真。 让孩子看到你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许多父母往往过度强调错误,忽略了孩子的进步和那份好意,反而令孩子感到气馁。例如:当小小孩拿起扫把,主动扫著地上的碎屑时,父母的反应往往是你把碎屑弄得到处都是,而不是你办到了,我為你感到高

6、兴。 回应孩子的每一小步: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时,从中挑出几件正面的小事加以回应,就益显重要。孩子的作业簿有一行字写得不错时,可以这麼说:这行字写得特别整齐!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孩子却可能是莫大的鼓舞。 赞美后不加但是:父母常在赞美孩子的同时,补上一句批评,例如:这行字你写得很漂亮,其他的都乱写一通!你踢球技术无人可比,要是学校功课有这个的一半好就好了!讚美孩子后,记得适时划上句点,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基石二:确立常规 先接受孩子的本质:改善孩子的行為,但不要求完美。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极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毫不费力的学好规矩,有些孩子要花比较多时间才做得到。订立家规时,要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

7、因势利导。 设定合理的界限:设定界限,代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规矩一旦确立,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先想想哪些界限对你的家庭和孩子特别重要,列举出清楚明确、易理解的家庭规矩。但规矩不宜过多。孩子被一大堆规定和命令团团包围时,容易备感压力,反而不愿合作。 前后一致:规范要有一致的标準,具可预测性,让孩子清楚该遵守哪些规矩,以及如果他不遵守规矩会发生什麼事。如果规则摇摆不定,孩子会理直气壮质问:為什麼以前可以,现在就不行?随之而来的结果是,父母将失去公信力和影响力。三阶段行為改造计画孩子的行為主要是学习而来,因此可以重新训练和改造。父母可先依照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书中的三阶段计画,逐步改善孩子的行為问

8、题。第一阶段:说清楚,讲明白 指示要正面而明确:父母指正孩子行為时,应使用明确的语词。与其说这裡怎麼一团乱,不如直接说先把乐高积木放回箱子裡。比起不要大声尖叫等负面语词,嘘!小声说话的正面语词,更能让孩子明瞭。此外,不要让请这个字从语汇中消失。 平稳的语调:和孩子说话时,除了留意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你大吼大叫,孩子只会注意到:啊哈,爸妈已经失控了!面对重要的事,更需要用平静、坚定的语调说话。只有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才会认真看待你要求的事。 肢体语言让说话更有分量:注视孩子的目光和肢体接触,例如: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走到孩子身边再开口讲话,以及轻轻搭著孩子的肩膀等等,都有加

9、分的效果。若好话说尽都无济於事,请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设定行為的自然后果:孩子最能从经验中记取教训,但是后果必须明确、合理、可行。罪行与后果之间最好有直接的关联,让孩子的选择决定自己要承担的后果。例如:不肯把玩具收好时,他得接受玩具被收进箱子,没收一星期的后果,而非取消饭后点心。要让孩子知道:拥有玩具是一种权利,和这个权利相伴随的责任是照顾好玩具。如果缺乏责任,就会丧失权利。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孩子违反规矩时,可以透过提问:规矩是怎麼说的、接下来会发生什麼事、你确定要让这个后果发生吗,强调孩子可以选择遵守规矩或承担后果。 执行后果:如果孩子仍為所欲為,就立即执行必然的后

10、果。这时父母要言简意賅,保持沉默,不要做太多干涉。多餘的评语和高高在上的态度,像是我早就告诉你别这麼做,只会造成亲子角力,反而失去孩子的信任。 强调正面后果:有时也可以换个角度,跟孩子强调你希望的行為将產生的正面后果。例如:如果你现在动作快一点,还可以準时到校育、如果你玩游戏时平心静气,我们就可以把游戏玩完。第三阶段:亲子约定如果孩子在行為上的转变仍差强人意,请试著和孩子一起订出行為改造计画,并且邀孩子主动参与计画。孩子贡献的点子和建议愈多,就愈愿意遵守。 锁定行為:请先锁定要改造的态度或行為,将情形记录下来。以写功课战争為例:孩子需要多久时间写功课?和妈妈為了功课发生争执的情形有多频繁?争执

11、有多激烈? 危机会议,凝聚动力:和孩子坐下来,冷静讨论。先问孩子的想法,再告诉孩子你觉得问题出在哪裡。其次,问孩子有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简短说明你的想法。以功课战争為例,你可以这样说:以前我总是陪著你做功课,但没多久就為了功课吵起来。我希望以后你能独力完成功课,我们也不要為这件事吵架。 选定不当行為后果:问孩子是否有改进的建议,一起找方法规范彼此。以合作取代对抗,会让孩子学习规矩的过程变得容易些。 和孩子一起想想看:如果其中一人不遵守约定,后果会如何?如果拖拖拉拉写太久,后果如何?如果孩子开始骂人或乱吼,后果如何?如果妈妈开始骂人或乱吼,后果又如何?清楚写下你和孩子想要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以及选

12、定后果。两人以签名保证会遵守约定,最后把这张约定书贴在家中的显眼处。 选择激励或奖励:危机会议不是跟孩子议定奖励的好时机。不妨等情况改善,再订出奖励的内容,补记在合约上。 勤做记录,评量成果:每天记录重点,如果当天表现良好,就贴上贴纸做记号,然后定期用奖励增强孩子的动机。持续观察,耐心等待。改变孩子需要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展现成效。在看到转变之前,不要轻言放弃。不管是按部就班设立界限,或是运用富创意的解决之道,父母都要先接受孩子的本质,再提供适当的环境,以引发孩子内在自我的最大可能。【关系重於规则】研究显示,亲子间若能保有开放自由的对话,孩子比较不容易出现行為问题。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

13、子顺利内化规范的最大前提。与其拿著放大镜,一一检视孩子的行為样态,不如多关心孩子的心,针对他的努力和进步,给予正面的回馈。一句真心讚美、一个鼓励拥抱、一段亲密的相处时光,都比运用技巧来得更有影响力。关键5招,终结亲子战争。很多亲子间的战争,是因為父母亲陷入了不当行為的恶性循环,以下5招,可有效从这种循环中脱身。1.不鼓励不当行為父母的手足无措或心烦不已,往往让孩子佔上风,适得其反的增强孩子的不当行為。像是活该、真受不了你!等充满贬抑的负面回应,也会让孩子解读成:既然我已经得不到关爱,那麼至少要得到排斥。2.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的倾听,让反抗变多餘。倾听是一种翻译,将孩子的讯息翻译出来。例如:接孩

14、子放学,他玩得开心不肯走,你可以说:我怎麼偏偏现在来接你,你玩得正高兴!之后不必跟孩子争论,只要坚持现在得一起回家。3.传达我讯息孩子行為不当时,真心说出你的感受,改变孩子行為的可能性将大為提升。如果孩子因為不想上学而大哭,你可以说:我很同情你还不喜欢上学。如果上学能让你觉得更有趣,我会非常高兴。一句神奇的我很同情也隐含了言外之意: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到。4.赋予孩子更多责任相信孩子,他真的可以自己决定和需求有关的事。父母一味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孩子便无从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没有机会学习负起责任。父母的信任帮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以及接受自己必须承担决定的后果。5.主动的关注父母愈是主动付出关怀,

15、孩子就愈不需争取关注。比起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规律性。不妨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让孩子一天当一次老板,决定这段亲子时间要做什麼,这样他在其他时间会比较容易接受规矩和界限。(摘自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天下杂誌出版,安妮特卡斯特尚著,陈素幸 译)【爱的管教工具箱】要帮助小孩从无律走向他律,最后转化為自律,光有爱与典范是不够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让教养的过程更為轻鬆。工具一:坏掉的唱片当孩子违反规矩,开始讨价还价甚至转移话题,父母可使用坏掉的唱片这一招,避开一场冗长失焦的争辩。方法是,重复几遍孩子应该做的事,例如现在把玩具收好,暂时不要理会他的抗议,让孩子知道你是认真的。对於明确而清楚的决定,通常孩子会照办。但记得事后主动提供孩子讨论的机会,让他充分表达想说的话。工具二:集点奖励计画习惯的养成来自於练习。集点数换奖赏是强化孩子正面行為的游戏。先设计一张点数表,贴在家中显眼处,将奖励目标放在孩子比较容易集到点数的项目,每日持续追踪、每週定期将累积的点数兑换成奖赏。奖赏不一定要用物质的东西,有时心理的满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励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