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总结原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51596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总结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摄影总结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摄影总结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摄影总结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摄影总结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总结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总结原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仰拍,平拍,俯拍。 (1)、平拍就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平拍所构成的画面效果,接近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它所形成的透视感比较正常,不会使被摄对象因透视变形而遭到歪曲和损害。平拍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是往往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各种景物,相对地压缩在一起,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利于层次感的表现。 (2)仰拍是指以一个低的角度从下往上拍摄画面,仰拍可以使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展开,有利于强调对象的高度。 (3)俯拍就以一个高的角度拍摄从上往下拍画面。就是说拍摄的视角在物体上方。2、 逆光顺光 (1)顺光:从相机背后照向主体的光线。光线背对着摄影者而正对着被摄主体

2、。因而被摄体就能获得更多的光源,所产生的阴影较少,拍摄时候测光和曝光比较容易。即使一般的消费级卡片机用自动挡也能减少曝光上的失误,较好地完成拍摄任务。 (2)逆光:逆光与顺光相反,光线是正对着摄影者,也即正对着相机镜头的,一般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70度到180度夹角。由于被摄体背对着光线,因而被摄体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影调色调显得比较沉重,阴影面的立体感也比较弱。在一般的生活拍摄中,我们尽量不要逆光拍摄,除非你的构图就是想拍摄出逆光下的主体美感。在逆光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创作,比如剪影等一些充满戏剧性效果的光影感觉的照片。3. 色温 色温是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

3、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4. 影调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摄影画

4、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分界。 内在涵义: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即固有色)有三个主要特征:色彩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但对黑白照片而言,多种可见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个色阶,其间的差别只在亮度上,这样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便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不同亮度的景物变化为相对应的黑白灰色阶,所形成的明暗层次。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基本因素。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摄影画面,由于影调的亮暗和反差的不同,分别以亮

5、暗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以反差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等多种形式。在影片中,这些影调与剧情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影调的总倾向:基调。影调是物体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也是摄影师创作意图、表现手段运用的结果,光线构成、拍摄角度、取景范围的选择,都直接影响影调的构成。5. 画幅 单反相机CCD感光器面积的大小,分全画幅、APS-C画幅、APS画幅等。 (1)全画幅: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越接近43.2mm的,CCD/CMOS尺寸越大

6、,全画幅数码单反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135胶卷的尺寸相同。(专业单反多配备全画幅)APS的原意是指“高级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是数码相机普及前的一种过渡产品。它仍使用胶卷,但在胶卷和暗盒上通过磁性材料和数字计划,记录了很多相关数据。 (2)APS画幅:APS的原意是指“高级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APS画幅就是是基于“APS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的成像面积。APS胶卷有三种尺寸,C、H、P。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

7、一端,是长宽比为3:2,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挡去个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被称为全景模式。(3) APS-C画幅:指的就是数码相机的CCD(CMOS)的尺寸与APS的C型画幅大小相仿,大约在25mmX17mm左右。差不多是全画幅CCD(CMOS)面积的一半,也称半幅机。由于缩小了CCD(CMOS)的面积,降低了成本,数码单反才得以普及。至今最便宜的全画幅与最便宜的半画幅相机的价差差不多也要五倍左右。大多数的数码单反相机是APS-C画幅的。6. 主体与陪体主体是画面主要表现的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

8、对象。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7.密度:是指在底片上一定部分所积累银盐数量的多少。主要表现底片摄像的黑化程度。积累银多的部分黑,通过的光就少,这一部分就密度大;积累银少的部分比较透明,光线容易透过,这一部分就叫做底片薄的部分。填空1. 颜色特征:色调(色调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和纯度(又称饱和度、彩度,指色彩的鲜艳度) ,称为颜色的三要素。2. 黑白摄影:彩色在黑白照片上抽象为黑、白、灰(参看影调)

9、3. 黑白照片的基调通常概括为中间调、低调和高调。(1)中间调 中间调是有各种灰色阶调为主调构成的影调。由于中间调的主调是灰色,所以中间调也称为灰色调。中间调为照片的基调,可以产生平和与疏淡的感觉。显然,中间调在影调上缺少强烈的冲击力,但对各类题材都有表现力,在表现上比较自由,画面贴近生活,不显张扬,主体比较强,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照片都是中间调的原因。因为交待的清楚,所以新闻与纪实照片大部分使用中间调。对比强烈(反差大),中间调给人一种生气、力量与兴奋之感;对比平淡的照片,中间调给人一种凄凉、压抑与朴素之感。( 2)高调 白色与灰色(白 、级浅灰、浅灰、中灰)占绝对优势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高

10、调照片给人以圣洁、明朗、开阔之意,所以高调照片给人视觉感受为轻盈、纯洁、明快、清秀、宁静、淡雅与舒适。高调照片并不是“满篇皆白”在浅而素雅的影调环境中局部的少量的黑色(或暗色)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黑暗影调所构成的部分则往往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3)低调黑或黑灰色占绝对优势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低调的照片使人联想到黑夜,所以低调照片能给人神秘、含蓄、肃穆、庄重、粗豪、倔强和力量的视觉感受。低调能够应在某些情绪气氛为凝重、忧伤感。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如政治家会谈时后的服饰等。低调形成的基础为黑色,但照片不是黑成一片,必须在相应的位置辅以两色(高光),正因为有大片的暗色调起烘托陪衬,小面积

11、的亮色则往往因其突出而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低调照片适合表现黑色为主要基调的题材。在人像摄影中,低调照片常常用来塑造有力量与庄重感的男性,用于女性,它产生冷峻,优雅的神秘魅力之感。4.偏振镜:也叫偏光镜,简称PL镜,是一种滤色镜。偏振镜的出色功用是能有选择地让某个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在彩色和黑白摄影中常用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而消除或减轻光斑。例如,在景物和风光摄影中,常用来表现强反光处的物体的质感,突出玻璃后面的景物,压暗天空和表现蓝天白云等。根据过滤偏振光的机理不同,偏光镜可以分为圆偏光镜(简称CPL)和线偏光镜(简称LPL)两种。5.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M),光圈优先模式

12、(A或Av),快门优先模式(S或Tv)、程序模式(P)、auto全自动6. 标准镜头: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人眼视角大概是45度嘛)。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 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7. 景深: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景深相机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8. 反差:反差又叫密度差,是指负片或照片影像的黑白密度差别、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简答1. 光

13、线在摄影构图中的作用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光线是摄影作品的生命。而构图是为了阐明艺术家的构思,是摄影的核心任务。光线在摄影构图中有着重要作用1、光线使空间中的物体具有立体感。2、光线能展示物体的颜色,质感。3、光线能造成特定气氛,4.光线呈现出照片的明暗对比,影响影调,表现作者的创作思想。(个人观点) 在摄影学中,光线是摄影作品的生命,是最有效的表现手段,用来充分强调被摄主体。通常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1、暗前景和亮背景。用以描写被摄主体的空间纵深感;2、暗调体态的轮廓形状在淡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3、淡色调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4、富

14、有表现力的明暗的交替变化,使得被摄主体比较生动地被表现;5、物体表面上和谐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比较适用于描述主体的内涵和深度;6、色彩反差常应用与彩色摄影作品中表现被摄主体。(内容来自网络)Just for fun:当我明白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时,一切都来不及了2. 中等反光率: 反光率是表示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反射能力强的是高反光率景物,如白色或浅色景物;反射能力弱的是低反光率景物;黑色物体则不反射光线。反射能力强的是高反光率景物,如白雪反光率为98%;反射能力弱的是低反光率景物,如碳黑的反光率是2%;通常可摄对象中高反光率和低反光率的物体不是一样多,平均反光率约为12.5%,所以12.5

15、%为“中性灰”。专家通过实验得知,白种及黄种人外露皮肤的反光率在18%左右,作为一种“以人为本”摄影原则的体现,规定相机测光依据即将反光率18%定义为略高于“中性灰”的所谓“标准灰”。相机测光系统将测光区域中的所有不同物质的反光率都视为反光率为18%的标准灰,无论晴天或阴天,自动曝光后,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照片的测光点和18%灰板照片在视觉上具有同等亮度。3. 摄影构图如何突出主体 一、对比衬托法-利用各种对比方法突出主体形象对比衬托就是使主体和背景、陪体、前景等形成对比关系。常用的对比方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冷暖对比、动静对比、方向对比等等。在主体处理的过程中,把主体形象和其它形

16、象形成对比关系,主体就可以突出。比如,利用小景深把背景和前景拍虚一些,主体实背景虚主体就显得突出。主体大,陪体小或相反,也能突出主体。静止的主体陪衬在运动的环境中或相反,主体也能突出。主体与背景在影调和色调上具有差异形成对比,暖色调的主体衬以冷色调的背景就显得格外突出。二、利用线条指引突出主体如有线条可以利用,可把主体放在透视中心利用线条的指引突出主体;三、利用形象的完整与否突出主体;画面中有两个以上的人物,形象全的人物比不全的显得突出;四、利用人物面部朝向突出主体画面中如有两个以上的人物,面部朝向镜头的人物比背向或侧向镜头的要突出;五、 用视线指引突出主体通过非主体人物的视线指引突出主体,经常用在多人物的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