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515180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内容摘要: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治理腐败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但同时必须认识到防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根治并存的实际问题,既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看到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怎样利用文化建设、道德规范的层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力求利用廉洁文化建设我党的反腐构架,利用道德力量填充我党的倡廉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新时期

2、反腐倡廉工作,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体现了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反腐倡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教育是基础,侧重于教化,着力于思想道德防线,解决领导干部“不想”腐败的问题,是制度和监督的前提。下文将对当前的反腐形势做出分析,并针对问题联系“教育引导”和“文化建设”阐述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新形势下的腐败问题日趋复杂多样笔者认为我们当前的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把手”腐败现象。“一把手”权力集中、地位特殊,容易凌驾

3、于制度之上,滥用公共资源和其他权力,吸引各种人员形成共同参与和利益共享的利益团体,发案后往往形成“窝案、串案”,影响恶劣,危害极大,涉案金额不断上升。2.腐败领域扩散现象。腐败现象主要发生在资金密集领域和权力集中部门,并有逐步渗透到“清水衙门”的趋势。土地开发领域案件频发,政法、教育系统违纪案件高发,环保、质监、安监、药监、城管执法等部门的腐败问题也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一些传统“清水衙门”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利用“人脉关系”牵线搭桥,进行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3.试图使腐败所得合法化现象。违纪违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试图为非法所得披上投资所得的合法外衣。有的以提供有偿中介服务的形式,收受高额“顾问费”、“

4、咨询费”、“中介费”;有的在境内谋利、境外收钱,再以外资形式投资境内,“漂白”赃款;有的伙同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以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的名义,取得明显高于正常收益的“红利”;有的以商业揽储、保险等名义,通过商业回扣、工作“奖金”等形式收取巨额回报,等等。4.乱作为与不作为现象。行政乱作为的问题屡禁不止。有的只考虑部门利益,与民争利;有的不依法行政,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巧立名目,乱摊派。行政不作为现象屡有发生。群众反映,到政府机关办事虽然吃、拿、卡、要的问题少了,但办事不方便、效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方对此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使得庸懒行为的查处比较困难。5.青年干部与专家学者拒腐防变能力偏弱现

5、象。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由过去的“59岁现象”向年轻化延伸,“29岁现象”、“39岁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专业领域,出现了专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腐败的现象。例如,在招标投标领域,发生评标专家腐败案,甚至出现了评标专家集体腐败现象。从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看,廉政教育导向功能不明显,典型的示范性、仿效性、可复制性不足,警示教育不够有效;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关键领域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空间;有的制度设计还不够科学,制度配套性与操作性偏弱,执行力层层递减的现象普遍存在。二、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1.有利因素: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体制机制更

6、加完善。一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体制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成为我国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组织保证。二是压缩腐败生存空间的市场机制日益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基础性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一些腐败现象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三是防止贪官外逃的国际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国际范围的合作不断深入拓展,共同打击腐败分子的力度不断强化,腐败分子的出逃和隐匿空间进一步缩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一是更加注重理念科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刻

7、认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二是更加注重制度防腐。党内条规制度的针对性、配套性日益明显。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出台,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有利于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一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0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7.5%的人表示如果掌握了具体涉及腐败问题的线索将会举报,其中54.25%的人表示会积极举报。二是群众对反腐败取得成效的信心不断增强。从2010年民意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对象对“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的满意度保持上升趋势。2.不利

8、因素:尚未转变到位的政府职能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一些地区、部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的要求上来,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仍然较大。有的地方或部门还存在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擅自扩张或滥设权力,导致微观经济运行的不当干预。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的问题加大了不当干预市场产生腐败的风险。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给反腐倡廉提出了新的挑战。2009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计划作用下,大批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大量资金不断流动,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众多民生问题,工程建设领域消极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高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突出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不

9、法商人把贿赂作为一种谋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大肆拉拢腐蚀政府官员,引发违纪违法行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产生腐败的诱因。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与我国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相结合,不断侵蚀党员干部。不少中青年党员干部缺少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容易受腐败病毒感染,造成理想信念动摇。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更加突出重点随着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触及体制机制制度的深层次问题,阻力和困难有可能加大,腐败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会有新的变化,反腐倡廉工作仍然形势严峻、任重道远。所以笔者认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规章制度的制定上着手运用制度的硬性规定来制约腐败行为的发生:(1)要切实深化规范权力运行工作。一要规范决策权

10、。按照建立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在“清权”的同时注重“分权”、“确权”,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与权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按照议事和决策规则办事,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决策权的监督。二要规范执行权。进一步深化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向所有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拓展,向市、县延伸。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向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确认推开,督促各级各部门形成统一规范的程序规则与工作要求。三要规范监督权。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

11、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关口前移,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2)要切实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三公领域”市场运行机制。一要形成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的范围、形式和程序,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促进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二要健全竞争机制。积极整合现有的产权交易中心或招标投标中心,推进相对集中、统一的“三公领域”市场运行平台建设,统一进场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接受监管,健全听证制度和信息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监督。(3)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环节的监督制约。要建立制度执行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

12、核方式,把责任追究的要求贯穿履行职责的始终。一要建立制度执行的检查机制。把监督检查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与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结合起来,与巡视监督结合起来,与查办案件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检查机制。二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融公开、投诉、处理、评议为一体的监督制度。创新民主评议制度,通过问卷测评、群众打分的方式,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督。(4)要切实在依纪依法中保持办案力度。一要严格依纪依法。严格执行程序,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强化办案工作监督与管理,保障和促进实体公正。规范使用办案措施,尊重和保障人权,确保依纪依法、安全

13、文明办案。二要注重综合效果。把查处案件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统一起来,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教育干部群众、治理存在问题、堵塞制度漏洞,切实维护民利,促进社会和谐。三要加大打击力度。对行贿和受贿的惩治要“双管齐下”,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加大对不法所得的追缴力度,增加行贿犯罪的成本和风险,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重视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查处,把查处失职渎职案件和治庸治懒工作放在与查处贪污受贿案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三、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反腐倡廉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

14、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也是构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需要。党政机关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也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反腐倡廉教育的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基础更加扎实。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四、教育引导的措施1.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5、,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不断增强机关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就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是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反腐倡廉教育之之中,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打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2.要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领导。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上强调指出:“不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不仅是严重失职,而且也是对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切实加

16、强和改善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就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之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一把手”为反腐倡廉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要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大宣教”工作格局,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3.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的形象和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必须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的强化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各项措施,通过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