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哲学教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514473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哲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学哲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学哲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学哲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学哲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哲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哲学教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教案目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6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10第四章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环节13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9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25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30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34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的主要内容: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从字面含义看:“哲学” 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个词组成。从产生上看: 哲学是在生产实践中,在解决人和自然关系时产生的。它萌

2、芽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奴隶社会。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又是方法论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要正确理解哲学就要正确认识哲学与具体科学及哲学与人的生活实践的关系。 具体科学 哲学(二)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2、哲学基本问题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方面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

3、性的问题(认识论方面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重点有所不同;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但第一方面更为根本,它要决定第二方面。(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A、朴素唯物主义,即自发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包括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v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贝克莱、王阳明)v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黑格尔、朱熹)3、哲学上两个对立的关系

4、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它们是在探讨不同问题时出现的对立;它们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四军对峙”。(四)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1、哲学的时代性(1)全部哲学都依存于各自的时代,离开时代背景是无法理解其哲学的。(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符合时代的进步要求,抓住时代的主题,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3)正因为哲学依存于时代,所以哲学不是永恒不变的。最无生命力的哲学是自以为超时代的哲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所在。2、哲学的民族性(1)作为以共同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各有自己不同的哲学。(2)哲学的民族性并不排斥不同民族哲学之间

5、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3、哲学的阶级性 (哲学具有阶级性)(1)判断一个哲学体系的阶级性质,并不是根据哲学家的出身和他们对自己体系的看法,而是看其在现实的斗争中,这种哲学体系以及由其引出的政治结论,究竟对谁有利。(2)哲学的阶级性是就整个体系说的,而不是指其中的每一个命题、范畴或哲学判断。 普列汉诺夫说: “各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各不相同的,是依照各阶级的相互斗争行程而改变的.”4、哲学与文化(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1)哲学以文化的各种形态为土壤。(2)哲学对文化的各种形态又有重要影响。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时代需要并孕育了马克思

6、主义哲学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 资本主义的经济沿上升的线发展。 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却沿下降的线发展。2、自然科学条件。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进化论。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 黑格尔、费尔巴哈。黑格尔

7、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哲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1、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A、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B、强调了哲学的实践功能。2、从理论内容上看,它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实现了两个高度统一: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的批判精神。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是揭示自然、社会

8、、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4、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锐利的理论武器。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以及它的广泛的群众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变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突飞猛进,既是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遇,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以科技革命为“理由”,

9、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是错误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涉及到自然观、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西欧和北美各国产生的各种哲学流派.主要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人本主义,但注意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

10、了中国,使中国出现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的哲学形态.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依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江泽民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决定的。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中国革命的需要决定的。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于文化传播和接受的规律。2、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晶。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阐述,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毛泽东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传统

11、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邓小平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创造性在于它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第一章思考题v 1、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v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v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v 4、在当代应怎样推

12、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本章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一、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自身固有规律运动着的统一的物质世界。(一)物质观1、列宁物质定义提出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物理学革命 物理学危机 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进攻,宣扬“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2、物质定义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

13、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A、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二)运动观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运动: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相对静止的三种情形:A、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某种特殊形式或特殊状态的运动停止了。B、在一定

14、条件下,事物仍然保持它自身的性质不变。C、从一定的参考系看,物体与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一定,从而保持一定的平衡。(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A、不了解静止,就无法区分事物,就无法把握事物。B、不了解静止,就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C、不了解静止,就不能真正理解运动。(三)时空观1、时间空间与运动中的物质不可分时间: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持续 性。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2、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空的存在是绝对的,但时空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特性是可变的,它随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例:(1)同时性问题。(2)尺缩钟慢。3、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就具体事物来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2)就整个宇宙来说,不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承认时空的无限性,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