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513210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传统的德育观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需要,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著名哲学家布贝尔说过:“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德教育。”这说明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责无旁贷,所有学科的教育都要以人的教育为终极目标。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这也是对近几年来教育界提出的“全员德育,全科德育”思想的接受和认可。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先导,是德育渗透的实践者,所以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将学科隐含的德育内容挖掘出来,增加德育艺术教学技巧,并将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教育有

2、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德育效果于智育教育之中,改变传统的政治课、德育课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以至于德育教育收效不显著的现状。对内含丰富思想因素的物理新教材,教师要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从而对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就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的渗透谈谈一些拙见。 一、挖教材、创情景,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世界观。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

3、族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介绍古今中国人在物理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情。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优秀感人的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如在教学磁体与磁场时,提到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可以展开一下,借用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的一句话:在人类

4、文明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服务,为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到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不重合时,可以介绍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最早准确记述这一现象的人,这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又如在“核能”的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当场就拒绝了钱学森的要求。钱走后,

5、次长对人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还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但是,钱学森的爱国之心矢志不移。后来,在周恩来的亲自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饱经折磨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离开美国,踏上返回祖国的征程,为祖国的力学事业及“核裂变和聚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在“内燃机火箭”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及其伟大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处于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让世人瞩目,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做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6、义教育,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总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将德育内容融汇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去,挖教材、创情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树立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感受物理学家探究物理规律过程中的意志品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物理知识是前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无不体现着物理学家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如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他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不计其数的实验才推断得出,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课后一短文“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激励是很有帮助的。在讲到“核裂变

7、和聚变”的铀元素发现过程时,我介绍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后,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和“镭”,并成为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为了证实镭的存在,居里夫妇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进行脑力加苦力的劳动,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于1911年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学生们深深地被他们吃苦耐劳、好学不倦、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所感动。又如丹麦

8、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故事,安培的手写马车“黑板”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典型事例。 三、实验中追求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同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这样,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

9、态度。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事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在活动和实验中若有学生打退堂鼓,可用“爱迪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在教学中教师还融入以团结互助为荣的教育,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讲“电磁感应、发电机”时,可以补充介绍“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按理科拉顿比法拉第早做

10、这个实验,但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没有同伴与他团结互助,否则科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充分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四、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学以致用,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世界观。 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现代生活中处处体现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

11、然学科的基础。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每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对“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认为,青少年也是群众之一员。青少年的科学观就体现在敬重学业的过程中,然而封建迷信在有的地方还有市场,在学习中,我有针对性地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12、融入物理教学中:如学习“沸点”和“物质的密度”知识后,我演示了“大仙”“伸手下油锅”的把戏,接着我问道,这是真的吗?其实油锅中只有上面一小层是油,下面大半是醋,因为醋的密度大而沸点低,所以表面上沸腾的油锅实际上温度只有四十摄氏度左右,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温度。学生听了,在惊叹中领悟了科学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世界观。在学了大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后,我列举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在高山“煮米不成饭”认为是泉水太冷的说法,学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破掉了固有“万古冰雪之汁”的造谣之说。在学习了压强知识后,教学生如何去揭穿骗子们“滚钉板、穿钉鞋”的秘密。又加问一句,如果钉板上只有

13、一枚锋利的钉子,骗子们还那样大胆吗?学生笑了,无不流露出他们对科学的信仰,对迷信的鄙夷。 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明白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正成为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全球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全人类当前与今后的发展。由于物理对环境污染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多,因此物理教师针对这方面的教学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如在讲“新型材料的运用”一章时,关于塑料制品利与弊的探讨,我事先设计一个小品购物,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了解他们买卖东西时的情景,结果不符合当今环境保护的要求,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教育和提高。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塑料

14、种类及使用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寻找解决白色污染的可能方法。在轻松的课堂中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增添了环保意识,教学的愉快感是不言而喻的。又如冰川不复存在、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光化学污染、日本“水俣病”的重金属污染、水污染中的赤潮等等都是物理学中很好的环保教育材料,教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时一定要身兼两职,达到教学的目的,为当今环保问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同时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