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导学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51286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二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二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二首导学案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本诗作者是_(朝代)的_(诗人) ,他和 , , 并称为“初唐四杰”。2.此诗是一首 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 ,体现出作者 。3.首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 ,杜少府之任的处所是 。4.诗中点明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的诗句是 。5.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 , 。6.颈联蕴含了 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 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 的不朽名句。7.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 之

2、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 的人生态度、 的志趣和 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8.收集表达友情的诗句(至少三句)9.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二、己亥杂诗1.己亥杂诗选自 ,共315首。作者 ,号定庵, 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

3、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3.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4.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我们熟悉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都体现了这种奉献精神。5.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至少三句)6.积累爱国名句(至少三句)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用上此句写一段话。(50字左右) 8.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2.送别 惜别之情 留恋慰勉 高远的志趣6.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7.悲苦缠绵 积极乐观 高远 旷达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唐) - 赠汪伦莫愁

5、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唐) - 别董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唐) - 送元二使安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唐) - 琵琶行9.B5.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o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清)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o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宋) -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o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魏晋) - 龟虽寿o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宋) - 病起书怀o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唐)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o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宋)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o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宋)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o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宋) - 书愤其一o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陆游 (宋) - 诉衷情o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唐) - 从军行七首其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