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50998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外贸顺差大幅度增长,本文对外贸顺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现状、发展特点,去探索我国加工贸易及其转型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内容和影响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经济环境、政策、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在我国外贸顺差波动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加工贸易占据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导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对我国贸易顺差提出了以下建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完善对外贸易政策,逐步优化我国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行优惠政策、拓展进

2、口渠道、改善进口环境,适当扩大进口。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分配政策扩大内需,提升国内的消费能力等。关键词:外贸顺差;加工贸易;经济环境;贸易政策 Abstract:With the substa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rade surplus.The Thesis make a brief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surplu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surplus in processing

3、 trad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it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content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ath. Through this study, due to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tors, policies, and other labor costs,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ccoun

4、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untrys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become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surplus.The thesi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and the impact mechanism, by constructing econometric model to study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5、, finally mak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unctioning governments duty of macro-control, improve the foreign trade policy, transformation trade growth mode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expand import channels, expand the imports properly;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hrough fiscal

6、 policy, monetary policy and distribution polic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Key words: trade surplus; processing trade; economic environment; trade policy目 录第一章 绪论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1. 研究内容12. 研究方法2(三)创新点与不足2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3(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结构、总体变化趋势31.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3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33.

7、 我国外贸顺差的总体变化趋势3(二)加工贸易的现状、特征、总体变化趋势31. 加工贸易的现状3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果评价43. 加工贸易的总体变化趋势4(三)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4(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5(五)文献的评述与问题提出5第三章 我国外贸顺差与加工贸易现状分析6(一)外贸顺差的现状与结构特点61. 我国外贸顺差的历程及现状6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9(二) 加工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特点161. 加工贸易的现状-加工贸易规模扩大减速162. 加工贸易的结构183. 加工贸易和总体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224.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评价27第四章 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

8、影响路径31(一)我国加工贸易繁荣发展的原因和路径31(二)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顺差转移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机制31第五章 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实证分析36(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36(二)加工贸易对对外贸顺差的影响38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41附录143参考文献44致谢45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研究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贸易形式在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有效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目前外贸顺差的一大组成部分。我国对外贸易自1994年至今就一直

9、保持着巨额顺差,其中加工贸易起了重要作用。近十年,加工贸易一直在推行转型升级。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先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此背景下,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加工贸易本身就对我国外贸顺差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有利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进行调节并以此来调节巨额外贸顺差

10、,有利于保证我国对外贸易以及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现状、发展过程和特点,得出关于我国外贸顺差成因和影响的结论。最终结合实证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对我国当前外贸加工和贸易顺差的情况提出建议。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概念的阐述,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数据选取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对比我国加工贸易和外贸顺差多年来的变化情况和关联性得出本文的结论。(三)创新点与不足本文通

11、过首先介绍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铺垫,为探究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再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可能的创新点在于探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结构、总体变化趋势1.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黄琴芳(2014)按时间顺序将1978年至2013年的贸易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划分阶段。 李丹(2014)分别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综合了从1978年到2012年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目前有持续性高额顺差。2. 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张琼(2011)和殷功利(2012

12、)都分别从地区结构、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四个方面对外贸顺差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从地区结构来看我国外贸顺差的境外主要来源地是香港、美国、欧盟,境内主要来源地是东部沿海地区;从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已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转换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机电产品出口增多,但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从经营主体结构来看,以外资企业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为主。3. 我国外贸顺差的总体变化趋势张琼(2011)指出,由于政策导向变化、国际外部需求强大、人民币汇率变化、劳动力价格上升、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存在,短期内对外贸易顺差将收窄,从中长期来看,对外贸易顺差

13、不会有太大变化。邓秀珍(2012)认为,在未来5-10年由于我国国情、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我国对外贸易仍会保持顺差态势,在未来10-20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等因素,我国外贸顺差将逐步减少。(二)加工贸易的现状、特征、总体变化趋势1. 加工贸易的现状刘光亮(2011)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一是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二是外资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占主导;三是加工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四是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级不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王辉(2014)则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一是加工贸易商品结构持续升级而技术存在不足,二是贸易规模扩大

14、放慢但贸易增值率继续上升,三是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但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四是进料加工仍占据加工贸易的主导地位,五是境外加工贸易取得初步成就。李志霞(2012)指出加工贸易的特征一是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二是加工贸易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三是加工贸易国内配套值与配套率逐年增强。2.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果评价赵晓晨(2011)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一是从加工贸易转型状况来看,加工贸易经营方式已经转为进料加工为主,加工贸易主体转型未有明显好转,外资仍然占据主导;二是从加工贸易升级状况来看,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明显

15、上升,加工贸易增值率稳步提升,国内对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逐年上升;三是从加工贸易区域转移情况分析,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仍然很小,在全国加工贸易中比重的增长还不够理想。3. 加工贸易的总体变化趋势周洁(2011)认为加工贸易的变化趋势一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国内价值链延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将会上升;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工贸易继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三)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蒲强(2011)从两个方面对有关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影响做了分析,一是从我国加工贸易和总体对外贸易比较分析,将2000年至2010年的对外贸易差额数据进行了拆分分析,认为总体贸易顺差的增加绝大部分是来自加工贸易顺差快速稳定的增长;二是从双边加工贸易不平衡视角下的总体顺差转移对外贸顺差的影响做了分析,汇总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中国和东亚经济体、中国和G-7国家的加工贸易国别差额数据,得出我国加工贸易逆差来源地主要为东亚各国、顺差来源地主要为G-7国家,最后以美国为例,汇总分析了1990-2010年东亚经济体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美国总体逆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东亚经济体通过加工贸易向我国转移了贸易顺差。段航(2008)认为加工贸易是我国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