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的互动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注重历史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先把我的一点经验阐述如下一、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内容和表现(一)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对学生学习心理因素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的集体心理及其课堂表现等三部分内容学习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的积极活动按心理活动对学习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这些心理因素分为:心理的认知因素,它是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决定认识过程速度与水平的主要因素非智力:因素决定意向过程的主要因素,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与决心,鼓励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向既定目标奋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二者统一才是构成学习心理发展动力的客观规律,它们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学习的个性心理特点,它表现为能力、气质和性格,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与差异,来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真正使培养能力、性格优化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教育工作更有预见性、针对性和成效性学习心理因素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学习的集体心理及其课堂表现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明显趋势是将教学建立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统一的基础上,且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与对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探究对应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其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说,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严谨的集体心理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再与教师的威信结合形成情感化的目标意识,乃是整个教育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二)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载体、前提和保障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一般的学习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有机结合、是学习的适宜状态、积极状态、主动的、意识状态的和谐统一,是学习者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的学习心里效率是最高的可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却无法达到这种心理状态根据本人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表现:1、偏科心理喜欢的学科是天天看,不喜欢的学科是被遗弃以至各学科成绩不平衡2、等待心理白天混,等待晚上学;今天等明天,作业不做等待照别人的抄嘴上一直说要认真学习,可是总是在等待,却迟迟不行动3、应付心理为了不受批评,作业马马虎虎,随便划上几笔,回答问题随意应付几句,平时不用心,临时抱佛脚4、唯我心理过于相信自己,怀疑老师的指点,拒绝同学的帮助5、得过且过心理上学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作业的完成情况全由心情好坏来决定,考试只求60分。
6、对策心理学习毫无自觉性,老师检查,随便找一份抄袭;上课不做笔记,还为自己找借口7、无所谓心理一切都无所谓,这种心理最难解决,老师的任何教导都没有用8、依赖心理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依赖复习资料,考前依赖老师,考试依赖作弊学习不主动积极,制约创造性9、从众心理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一方面表现在在集体的压力下规范和约束了自己不规范的心理及行为,如为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会减弱个人意识对自身冲动行为和情绪的约束,当个人对集体失去信任时,还会对错误行为盲目从众地附和如受到周围同学对老师的不客观的评价的影响,而排斥该老师所授科目的学习10、竞争心理在日常中竞争有两种表现:一是能激发个人的努力和提高工作效果,能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志向水平,以及缩小能力与成绩的差距再者就是学生对于考试过分地紧张和焦虑,从而抑制学习严重时,一部分学生考试时被迫作弊因此说,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严谨的集体心理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然后再与教师的威信结合形成情感化的目标意识,乃是整个教育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二、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与学生心理互动的对策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人文科学,它肩负着人才的培养这一时代的、重任。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表述分为四个层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对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对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也就是说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追求的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人才的培养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要求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作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和落脚点,构建具有历史人文科学特色的素质教育新模式,养成学生积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历史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与学生进行心理互动应注意:(一)加强方法指导 作为学生正处在人格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无法正确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创造良好条件的方法指导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在此问题上,历史学科实际上有一定的优势。
这是因为人文学科本身的观点和结论是相对开放的,而不像自然科学结论有高度的确定性,教师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例如: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书本与时政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讲到二战时时,就可以让学生发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以及如何看待当今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摆脱消极情绪,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调节情绪、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生理疲劳,等等 3、关于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指导把握历史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思维、想象、怎样集中注意力、理解、分析评价及综合运用、如何解决问题、研习和运用材料即“对材料的认知、理解、运用和创新”等等 4、教材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一节课环节的学习方法都进行指导学习过程包括:定目标,订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概括总结,应试,迁移创造,自我评价等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二)学习心理指导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进行学习指导的依据。
实践证明,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学生的心理倾向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倾向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运用良好的学习学法,必然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要贯彻这一原则,首先懂得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其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导方法 2、实用性原则学习指导应突出实用性特点,强调实际可行和具体的方法在一般规律性阐述的同时,还要对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渗透,以便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深化 3、点面结合原则学习指导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指导对象,学习指导既要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又要结合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二是指导内容,既有普遍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又有不同学科具体方法的指导因此,即要了解普遍的学习状况,又要了解个别的差异,找出有代表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三)学习心理指导的主要方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学习心理指导,应循序渐进,在高中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体会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提高学习兴趣,以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动机;正确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在日常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专题讲座:即在宏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既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是报告会形式 2、经验交流:即让学生现身说法,在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常有形式:咨询会、交流会、自我总结学习会等体活动教学模式策略;以及“多元与发展”为特征的学生学习评价 3、过程渗透: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渗透学科学习方法具体说,在看、写、听、问、思、练、习、记、用、创等环节进行心理指导在教学中,有计划的推出一系列研究课通过这些课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情感和价值观的树立,专题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研究,分层自主、问题探究、讨论、辩论、群体调查、史料研习等重“体验与探究”的历史课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