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50526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一、区位因子分类经济活动受多种区位因子影响,概括起来有7个方面:1、自然因子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具体说主要有气候、土壤、植被、矿产原料、动力、森林和水力等。2、市场因子泛指商品的销售的场所,不仅包括最终产品消费地,也包括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深加工地。3、运输因子主要指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和港站、枢纽的设备情况,以及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能力的大小、运费率的高低、送达速度的快慢、中转环节的多少等。它们综合地反映人员往来和货物运送的便利程度。4、劳动力因子劳动力是一个与人口概念密切相关的因子。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劳动力价格构成劳动力因子的主要方面,其中劳动力素质是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劳

2、动技能和体质等的综合反映。劳动力的素质的标准是以生产力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前资-能手,现代-知识才能)。5、集聚因子集中与分散是经济区位过程的两个方面,集中是若干个产业集中于一定地域或地点,分散是产业扩散于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合理限度内,二者都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6、社会因子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产业政策、资本、规划计划、法律法规、国防、国际政治环境等。7、行为因子是指决策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企业区位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它与文化习惯、社会心理定势、科学文化水平等密切相关。二、区位因子制约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生产活动是

3、建立在要素投入的基础上的。劳动自然和资本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生产的三要素)。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可用生产函数来表示。著名的柯本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如下:P=bLkC1-k式中:P为产出,L为劳动力投入,C为资本投入。b、K 为常数,可从实证数据中计算得出。b反映了综合技术进步因素,常用来计算科技贡献率。除上述基本生产要素外,土地、原材料、能源、信息网络、高科技人才等对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区位都有重要影响。1、自然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初始界定人类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生产离不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离不开工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资源,没有适合的自然条件和相关的自然资源

4、,任何社会物质生产就会成为无米之炊,经济活动区位就无从谈起。遍在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经济区位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大气、水、土地)区域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区位有显著影响;(地貌区、植被带、土壤带、水力资源等)局限性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它们的分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决定性影响,把经济活动区位的指向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界定了经济活动区位的趋向;(橡胶生产、煤、石油、铁矿等)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对经济区位影响: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土地作为遍在性资源,其特征不同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也不同:土地的自身特征和所处的经济区位影响到其上的经济活动,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土地的自身特征主要表

5、现在其自然特征,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土地的空间位置,土地的形态、土地与其他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等。土地的自然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不构成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主要由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所决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价值相差悬殊。如城市与农村、城市内部。土地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参与经济活动,如农业生产活动,这种利用,土地的自然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二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的场所参与经济活动,这种利用,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格外显著。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原材料是生产活动的加工对象,原材料因子通过运费、可运性、可替代性、价值以及在产品成本

6、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矿物原料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开采成本的差异性,使得处于不同区位的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它的成本不同,影响到原材料在总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的原材料型工业的区位选择。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用多种原材料,受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影响较大,原料对区位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工厂本身不可能随时变化,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就显示出其对原材料型企业而言的区位优越性。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大量、稳定的能源供应对产业活动发展极为重要,尤其是二次能源的供应。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尤其是大耗能产业活动。如电解铝铁合金等要求在区位选择中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由于能源分布及蕴藏条件

7、不同,生产和运输成本差异较大,各地的能源供应价格的差异也很大,带来大耗能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2、市场因子是经济活动区位的决定力量人类经济活动以生产为起点,消费为终点,分配和交换为中间环节。一切物质生产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才有意义。市场的规模、市场的结构、市场与企业的相对位置,是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空间引力。市场规模的容量反映市场的需求量,为经济活动区位形成提供可行性。只有高于一定范围市场区对产品的“门槛”需求量,才有可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活动区位。(如超市的布局)市场结构即商品或服务的种类,反映了市场的需求结构,它是商品生产的“指挥棒”,进一步引导经济活动区位指向最有利的地点。市

8、场与企业的相对位置,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促使经济活动区位指向能使产品以最短路线、最少时间、最低花费进入市场的合理区位。3、运输因子是经济活动区位的空间引力运输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延续,运费追加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格和地区差价,进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同经济活动区位的关系密切。经济活动的区位在最初总是指向交通方便、运输速度快、中转环节少、运费率低的地点。运输因子对一、二产业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运输方式不同,运费随之不同。一般是公路铁路水路,公路适合短途运输,铁路适合中途运输、而水路适合远途运输。距离运价 OBBBC运输形式与运价 卡车 铁路 船舶 现实中,定价制度一般有距

9、离比例定价(出租车)、区段定价(地铁、公共汽车)、均一定价(国内信件)、远距离递减定价(铁路、水运)。就远距离递减定价而言,在其端点配置经济活动是有利的BA总运输费用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 距离/km从A开始的运费从B开始的运费远距离递减的区位在存在着中转站的情况下,在中转站布局产业可节省装卸费用,因此,中转站常是从运输角度来看的最佳区位。事实上,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重型机械制造工业等大多集中在港口或铁路交通枢纽附近。B 货物 中转站 A总运输费用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 从B开始的运费距离/km从A开始的运费卸货地点的区位4、劳动力因子使经济活动区位初始指向发生变化一定的劳动力资

10、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保证,劳动力的质和量的空间分布的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导致劳动力成本存在着空间上的差异,影响到经济区位。但一方面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依经济活动主体性质不同而不同(如劳动力对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与化工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影响不同)。另一方面,劳动力类型、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发展与布局。5、积聚因子是亲和力与离散力的辨证统一经济活动区位在空间上是趋于集中还是分散,取决于积聚因子的作用。当积聚因子表现为亲和力时,经济活动区位指向集中,当积聚因子表现为离散力时,经济活动区位指向分散。产业在区位上相对集中,通常产生不同的积聚效果,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11、实现。包括:(1)具有前后关联的产业进行专业化协作,降低生产成本。(2)共用公共设施,减少相应的费用。(3)便于互相交流科学技术成果和信息,不断提高生产水平。(4)可以利用已有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当积聚带来的效益抵偿不了它所增加的成本时,产业就走向分散。适当的分散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有利于产业均衡布局。6、社会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因子突出表现为政府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对经济活动区位指向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如规划、经济政策、战备等。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资本因子包括金融资本和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不能轻易移动,

12、其布局有一定的地理惯性。影响企业的再次区位移动。初创企业利用原有的固定资产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会吸引企业区位。资金尤其是金融条件也对经济活动特别是创始期的小型企业的区位选择带来影响。战后国际资本的流动带来产业的转移,对全球范围的经济区位有较大的影响。7、行为因子往往使经济活动区位发生偏离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过程始终离不开人对环境的知觉、认知、表象等思维活动,最后要由决策者来拍板定案。决策者的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其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完备程度,以及对所掌握信息的处理能力,决策者个人的兴趣取向,个人素质的优劣等都影响到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三、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指向经济活动区位指向是各类区

13、位因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合力。在形成此合力的过程中,不同因子所施加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表现为主导作用,有的表现为次要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就代表了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通常有如下几种: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农业、采矿业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受自然因子的制约最强烈,属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如商品粮生产基地、石油生产基地、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2、燃料动力指向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包火电站、铝、镁、钛等有色金属精练,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生产和石油化工等,其区位一般指向能源地。如建坑口电站、水电站附近建有色冶金基地等。3、原料地指向一些物耗高的产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粗炼、建材、森

14、林工业、重型机械制造、化纤、制糖、罐头、乳肉加工、水产加工、以及茶叶、棉花、毛皮的初步加工等,其区位多指向原料地。4、市场指向主要指为当地消费者服务的产业,如食品、服装等,以及第三产业。一般多集中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5、劳动力指向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业,主要包括纺织、制鞋、缝纫、制药、塑料制品、烟草等。其区位一般指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地区;而高科技产业如电子、新型材料、宇航等,其区位一般指向劳动力素质很高的地区。6、交通枢纽指向有许多产业分布在综合运输枢纽、海港、河港、铁路枢纽、航空港附近。形成“临海型”、“临河型”“临空型”布局。如一些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炼油。微电子、须指出:经济活动区位指向仅仅表示某产业布局的基本倾向或趋势,具体布局要对具体产业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经济活动区位指向是随着各类区位因子的变化其指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