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0442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总述一、文体简介:1、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3记叙文的线索:人物线索 物件线索 情感线索 事件线索 时间线索 地域线索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8记叙文的句式(

2、语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9、表达方式: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二、记叙文的记叙方法1、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2、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3、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4、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

3、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三、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1、 记叙文的写作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 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 把握关键性语句,揣

4、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 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2、弄清记叙文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3、 文章分段的作用: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回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文段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文段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总分总-总起 分写 总结四、补充信息

5、1、写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也可以辅之以其他表达方式来写。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2、记叙文的分类:(1)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记叙顺序作用(1)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2)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3)插叙:指在记

6、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 使文章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插叙一般不作为文章中心。(4)补叙: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分叙(平叙):分叙法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叫平叙法。4、句式语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1)陈述句: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简称为肯定句,否定句。(2)疑问句: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个类,它与陈

7、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疑问语气。疑问句是问一些事情的。疑问主要有四大句型,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3)感叹句:汉语中的感叹句,属于汉语四大句类的一类(其他三类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调,句末都用叹号(!)表示。(4)祈使句: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建议等等。谓语动词一律用原形。句子中通常不用主语,句末用惊叹号或者句号,用降调。4、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我们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因为写人的记叙文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主旨。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我们应该掌握人物

8、描写的基本方法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倾向等。在记叙文中,描写的表达作用是经常被考察到的知识点,而人物描写及其表达作用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考点。而且从出题形式来看,几乎每次大型的考试,都有涉猎。因此,我们要重视。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1)、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

9、 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描写脸上的表情)。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

10、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发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动

11、作描写同样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常见的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补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结合相关环境、扣住文章主题。补写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想象人物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想法,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性别、职业等,定位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概括文中人物心理活动:

12、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结合人物身份等进行概括。6、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象征暗示。环境描写运用最为广泛,一般分为三种。一是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三是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环境描写更加真实,对情节的渲染也更加强

13、烈。7、常用修辞:(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说明文中的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甲像乙: 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甲是乙: 出现是、成为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例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落下万千条瀑布。(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

14、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

15、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7)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让读者更加注意这个问题所表达的效果。 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则是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