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50281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四).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药物治疗学试题及答案3 4、简述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老年人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等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同于青壮年。1.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经 过分化和溶解,然后经胃肠粘膜吸收,才能进入血液,流经全身,发挥药物效能。 由于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和血流量减少,对一些药物的吸收延迟 和减少。2.老年人的脂肪相对增加,而水份和肌肉却相对减少,溶解在脂肪内 亲脂性药物就可能在体内蓄积。老年人摄入蛋白质量减少,蛋白分解代谢增加, 所以一般老年人血浆蛋白浓度较青壮年低,因此进入血内的药物与蛋白结合部分 低而游离药物浓度则增高。为此,老年人用

2、药的剂量和给药次数较青壮年人应相 应地减少,才能使血内游离药物保持在合理的浓度。3.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 所在肝脏,经体内代谢后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老年人肝内酶活力降低,肝血流 量减少,导致药物在肝内代谢速度变慢,使药物在血液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容易 发生毒性反应和副作用。4.药物最后大部分经肾排出体外,肾脏代偿能力已下 降的老年人,药物经肾排出的能力减小,而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5.各个老 年人之间的健康状态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个老年人各内脏的老化程度也各不相 同,对药物的耐受性因人而异,不易掌握。有的老年人患多种疾病,同时接受多 种的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药效应的协同作用,或出

3、现拮抗 反应而使药物效应减弱或消失。3 6、简述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药物治疗。1. 抗真菌药物(1) 两性霉素B:是治疗曲霉感染最有效的药物。可以全身应用,也可以局 部应用。但两性霉素B毒性作用较大。(2)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新型制剂,毒性仅为两性霉素B的1 /70。 用法:将稀释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加入5%的葡萄糖液进一步稀释至0.22mg/ml 后,使用输血过滤器避光静脉滴注,6h内滴注完毕,用量可从0.3mg/kg体重开 始,逐渐增量,总量可达58g,812周为1个疗程。(3 )伊曲康唑 常用剂量为服24mg/d, 38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嗜睡等

4、,肝脏损害少见。2.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单纯型曲霉球患者;复杂型曲霉球,而原发病 需要外科治疗者;诊断有疑问,又不能排除肺化脓性疾病或肺肿瘤疾病患者; 肺曲霉球伴发陈旧性结核空洞引起反复大咯血,此为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清除 病灶后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巩固疗效。0-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 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 用。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使细胞壁缺损,菌体内部高渗,水分不断进入, 引起菌体膨胀破裂死亡,起到杀菌作用。3 8、简述头胞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1) 过敏反应。头胞菌

5、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 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胞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 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 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2) 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胞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反应。头泡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泡菌 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胞菌素为甚。(3) 肝毒性。多数头胞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

6、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4) 造血系统毒性。头泡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5)肾损害。绝大多数的头胞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 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胞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胞菌素与高效 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6)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头胞菌素抗生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 使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头胞 菌素抗生素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7)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醒”样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 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

7、基团的头胞菌素有 类双硫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喝酒或者接触酒精等),也可引起体内 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处理原则:1. 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 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 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2.毒性反应:少见, 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 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此种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 功能不全患者。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有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 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

8、致症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防 碍器官功能所致。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 等二重感染。5.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3 9、简述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答:(1)药物吸收,新生儿胃酸低或缺如,胃排空时间延长,因而药物服吸 收不稳定;,增加容量或浓度均可可能损害邻近组织,且吸收不良, 故皮下注射不适用。较大的新生儿,循环好,可用肌内注射,但危重病 儿采用静脉给药。(2) 药物分布:新生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细胞内液较少,故药物在细 胞内浓度比成人高;脂肪

9、含量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中 游离药物浓度增高,故新生儿容易出现药物中毒;对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低;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新生儿血-脑脊液屏障易被透过,药物 与血浆蛋白不结合的部分可以自由通过而起作用。(3) 药物代谢:新生儿肝相对较大,对药物代谢有利;新生儿药物代谢有关 酶活性低使药物代谢减慢,但同时存在的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游离药物浓 度升高,趋向于加速其代谢。(4) 药物排泄;新生儿肾组织结构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较少,出生一个 月内新生儿肾功能迅速发育,因此,主要经肾以原型排泄的药最好按不 同日龄测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1. 志愿报告系统,也称自愿呈报制

10、度,是一种自愿而有组织的报告制度。医 师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认为患者的某些症状可能为某种药品所致时,即可填写 ADR报告表,通过一定程序呈报给监测机构。通过将大量分散资料的收集、积累、 分析、反馈,对各种药品的安全性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及早提出警告,指导临 床合理用药。2. 医院集中监测系统,以医院为单位,由医师、护士、药师共同合作, 在一定时间内根据研究目的详细记录药品的使用情况、ADR的发生情况,是有目 的地针对某种(或某类)药品的ADR的发生率、频度分布、易致因素等进行的。医院集中监测可分一般性全面监测和重点监测。(1)一般性全面监测:在一定时间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ADR的全面 监测,可

11、以得到各种药品的ADR情况及其发生率。(2)重点监测:是对某种肯定的或不能肯定的ADR做重点监测,目的 是为了查清药品是否存在着某种ADR及其发生率。4 1、简述药物性心肌病的概念及其临床特点。药物性心肌病指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引起心 肌损害产生心肌肥厚和(或)心脏扩大的心肌病变。广义上讲,凡由于药物直接 或间接的心肌毒性所导致的心脏病变,无论是因药物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而引起 的心肌除极和复极的异常或各种心律失常,或心肌的收缩性因药物的毒性作用而 受到抑制进而诱发或加重的心力衰竭,或因对某种药物过敏而导致心肌炎均可称之为药物性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心

12、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也可表现为猝 死药物性心肌病(drug-induced cardiomyopathy)是指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患 者,因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最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 奋乃静、三氟拉嗪),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4 2、简述移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1)按供者与受者的关系分类: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2)按供者与受者的遗传学关系分类:分为同基因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 种移植。(3)按移植物组织学分类:分为细胞移植(如骨髓移植、胰岛移植和输血等)、 组织移

13、植(如皮肤和血管移植等)和器官移植(如肝移植和肾移植等)。(4)按移植物的解剖部位分类:分为原位移植(如心脏移植和断肢再植等)和异位移植(如异位肾移植等)。(5)按移植物是否保持活力:分为活体移植和支架移植。4 3、精神分裂症联合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1) 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的相互作用:三环类药:抗精神病药物与三环类 药合用,可加强两类药物的镇静作用,增加三环类药物的作用,并加重抗胆碱能 作用和降低血压;对某些患者可能诱发痉挛发作。硫利达嗪与三环类合用,可能 出现心律不齐。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吩噻嗪类与MAOI联用,可加剧锥体外系 症状,由于a肾上腺素能组织作用和直接血管扩张引起低血压。氟哌啶

14、醇与苯 乙肼联用,可能出现紧张症状群。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精神病 药与所有SSRIS合用,由于5 羟色胺能间接减低多巴胺释放,从而加重锥体 外系症状。抗精神病药物与氟西汀、帕罗西汀及氟伏沙明联合应用,由于SSRIs 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抑制作用,可使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升高,加剧药物不 良反应。(2) 抗精神病药物与心境稳定剂的相互作用:锂盐:抗精神病药与锂盐可 能发生协同作用,增加对中枢系统的毒性。锂盐可加重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 症状。锂盐同氯丙嗪合用,有可能出现室颤;同甲砜哒嗪联用,可能会出现心肌 传导阻滞;同氟哌啶醇联用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脑器质性损伤。卡马西平:抗 精神病

15、药与卡马西平联用,由于加快了抗精神病药的代谢,因而会影响其治疗效 果。氟哌啶醇与卡马西平联用可能会产生神经系统的毒性。氯氮平与卡马西平的 联用,会增加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要格外注意。(3) 抗精神病药物与抗焦虑药物的相互作用:苯二氮革类:抗精神病药物 与苯二氮草类药联用较为常见,一般除加强镇静作用、延长睡眠时间外,未见明 显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或老年人,由于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导致呼吸抑 制或低血压。氯氮平与苯二氮革类联用,可出现循环性虚脱。非苯二氮革类: 吩噻嗪类与安泰乐合用,由于增高了对心脏再极化的作用,可导致心脏的不良反 应。(4) 抗精神病药与催眠、麻醉药的相互作用:巴比妥类和非巴

16、比妥类:抗 精神病药合并巴比妥类药现已不多见,但同时饮酒者依然不少,两者合并与苯二 氮革类者相同,即加强镇静作用,容易发生低血压,严重者可抑制呼吸。此外可 降低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长期合用酒精,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加剧锥体外系 症状。麻醉药:吩噻嗪类联合麻醉药,可产生低血压及嗜睡症。其他抗精神 病药与麻醉药联用,其不良反应同苯二氮革类。(5) 抗精神病药与抗震颤麻痹药的相互作用:抗胆碱能药:锥体外系症状 是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时。为了减轻 不良反应,联合抗胆碱能药成为常规用药,临床上以苯海索和苯甲托品较常用。 这两类药物联用虽然能缓解锥体外系症状,但又加剧了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并延 缓抗精神病药的显效时间。此外,还可能影响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增加高热 的危险和进一步损伤的认知功能。所以,不主张早期联用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