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50263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工业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工业大学IE考核试题(试题答问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1,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_美_国的_泰勒_;2,工业工程-IE是_Industrial engineering_两英文单词的缩写;3,标准时间由_作业时间_和_宽放时间_组成; 4, 6西格玛代表的合格率为:百万分之 ,3西格玛代表的合格率为 ,5,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生产的合格品数量与_实际生产数量_的比值;6,作业周期指的是产品从_投入到产出的生产 所需要的时间;7,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_操作_;-_存储_;-_ _检验 _ _; D-_ 等待_;8

2、,通常作业的基本动作有:_抓取_,_移动_,_搬运_,_使压_,_对位_,_伸手/放置_等等;9,作业时间的测定应该使用的工具是: 和 , 10,影响生产质量的因素的“5M”为: , , , , ;11, 质量改善循环PDCA指的是_,_,_,_;12, ISO是世界 化组织;13,6S管理中,6S指的是_清洁_,_清扫_,_整理_,_整顿_,_素养_, 安全 ;14,质量管理七大手法中的特性要因图又称之为_鱼骨图_,通过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造成的原因;15, 动作要素分为 三 类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1,以下哪些是组成标准时间的宽放时间_ABCD_:A,现场宽放;B,作业宽放;C

3、,方便宽放;D,疲劳宽放;2,以下哪些属于工厂布置改善的手法_ABC_;A,P-Q分析法;B,物品流程分析法;C,改善对象物品的分析法D,PST分析法;3,不必要的动作要减少是动作经济原则的_B_之一点;A,着眼点;B,基本思想;C,基本方法;D,基本动作;4,PTS指的是_D_;A,动作经济分析法;B,标准动作标准法;C,基本动作时间分析法;D,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6,生产作业时,_A_决定流水线的下线速度;A, 流水节拍;B,标准时间;C,作业周期;D,作业周期;7,以下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流水线不平衡?_AB_;A,连续堆机;B,工位等待;C,不良品增加;D,工具损坏;8,工位作业员的操作依

4、据是_B_A, 检验规范;B,作业指导书;C,作业流程图;D,检查表;9,以下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_A_;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毫无关系;B,质量方针可以提供制定质量目标;C,质量目标是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D,质量目标是定量的;10,下列哪句话是对的:_A_;A,不良品肯定是不合格品;B,不合格品肯定是不良品;C,合格品绝对是良品;D,良品绝对是合格品;三,判断题:(每题1分)1,作业指导书内包含的内容有作业名称,作业方法,使用工具和使用物料等;2,流水线的人员配给是根据生产订单量的数量配给的; 3,产品既有硬件产品,也有软件产品; 4,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

5、生产的合格品数量与实际生产数量的比值;5,配合制程的需要,减少物料的搬运,充分利用空间都是工场布置的关键;6, 测定标准工时的时候,观测到的异常数值也应该记入观测值内;7, 一天内超出8小时外的工作叫加班;8, 使用工装治具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9, 对于一些简单的工序,不需要设定绩效等级;10,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大量提升产能;四,综合问答题:(30分)1,请写出七大浪费?(7分)2,简述什么叫生产线平衡?(4分)3,通常在解决现场问题时,会使用到5W1H管理方法,试问其所指的是什么(6分)?4,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现场改善?(8分)5, 请说说作为一名IE工程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6、(5分)六,附加题1, 如果本公司给妳机会做位工程师,你将如何展示你的工作能力?2, 简叙你身边遇到的可以用IE手法解决的问题,以及你打算解决它的大致步骤。基础工业工程习题一 选择题1. 生产率的定义是 ( B )A. 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 B. 产出与投入之比 C. 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 D.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 按测定方式分类,生产率可分为( A )A 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 B. 直接劳动生产率和总成本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总成本生产率,外汇生产率 D. 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3. IE的最高目标是( D )A提高生产效率 B

7、.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降低成本 D. 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4. 工作研究的对象为( A )A. 作业系统 B 工程系统 C 社会系统 D 环境系统5. 生产作业总时间应由两部分时间组成,即( CE )A 制度工作时间 B 工作时间 C 总工作时间 D 开工时间 E 总的无效损失时间6. 对制品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改进的技术是( B )A 操作分析 B 工艺流程分析 C 作业流程分析 D 动作分析7. 搬运分析包括的两项分析技术是( BC )A 搬运路线分析 B 搬运流程分析 C 搬运活动分析 D 搬运作业分析 E 搬运工具分析8. 以操作者为对象开展程序分析适宜采用( D )A 人、机操作分析

8、B 人型流程图分析 C 物型流程图分析 D 双手操作分析9. 常用的操作分析技术主要包括( A C D )A 双手操作分析 B 目视动作分析 C 人、机操作分析 D 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E 流程程序分析10. 工艺流程分析的改进物件只包括加工和( B )A 装配 B 检验 C 包装 D 储存11. 工作评比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 D )A 计算公式 B 作业时间 C 作业方法 D 评比系数12.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物件包括人、机和( D )A 产品 B 品质 C 服务 D 环境 13. 以操作者为物件开展程式分析适宜采用( D )A 人机操作分析 B 人型流程图分析 C 物型流程图分析 D 双手操作

9、分析14. 工作研究的物件应为( A )A 作业系统 B 工程系统 C 社会系统 D 环境系统15. 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C )A 作业时间 B 宽放时间 C 定额时间 D 非定额时间16. 工业工程是一门( C )A 专业工程学科 B 管理学科 C 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D 企业管理17. 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C )等四个方面 A 预测、设计、改善和设置 B 把人员、物料、设备和能源组成集成系统 C 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 D 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效率、保证安全18. 工业工程师的作用就是把人员、机器、资源和资讯等联系在一起,以求得有效的

10、运行。他们主要从事( C ),要处理人与物、技术与管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A 工作研究 B 设施规划 C 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改善(即再设计) D 工程经济分析19. 工作抽样需要对操作者或者机器进行( D )A 连续观察 B 规律性观察 C 间断观察 D 随机暂态观察20. 人由暗环境转入明环境的适应过程一般需要( C )A 2min B 1.5min C 1min D 0.5min21. 以视中心线为基准,误读概率最小的区域是( B )A 上下各20 B上下各15 C上下各12 D上下各1022.为尽量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照明灯应当设置在人的左上方,与人眼呈( B )A 30角 B 45角

11、C 60角 D 90角23.IE强调的优化是( B )的优化A 生产要素 B 系统整体 C 局部 D 分级 24. 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是( C )A 时间研究 B 工作抽样 C 预订时间标准法 D 标准资料法25. “PTS”指的是( D )A 动作经济分析法 B 标准动作标准法 C 基本动作时间分析法 D 预订动作时间标准法26.以工序作业时间为物件,对构成工序的作业要素进行周期重复观察,并测定工时消耗的方法是( A )A 测时 B 作业测定 C 工作抽样 D 工作评比27.在程式分析中,符号“0”表示( A )A 操作 B 运输 C 检验 D 贮存28.构成作业系统诸因素中最

12、高层次的因素是( A )A 产品设计 B 原材料 C 工序 D 设备和工序29.几个操作者共同完成一项作业,对几个操作者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分析称为( C )A 手工操作分析 B 工组分析 C 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D 动作分析二 填空题1. 生产率是衡量 生产要素 的使用效率。2.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越大,即 生产率 越高,意味着用 同样多的 资源消耗,能够生产较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而花费的成本 较少,具有 更高的 效益。3. 工业工程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 提高效率 和 降低成本 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产生与应用的历史。4. 工业工程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果。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生产率 和 质量 (包括 合格品率 、 优质率 等)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5. ECRS四大原则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