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50190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2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 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二 预习方案 (一) 基本任务:1、生字注音修禊( ) 癸丑( ) 流觞( ) 游目骋怀( ) 感慨系之( ) 趣舍万殊( ) 齐彭殇( ) 放浪形骸( ) 会稽( ) 曾不知( ) 临文嗟悼( ) 2、通假字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往,取。亦由今之视

2、昔“由”通“犹”:如,像。3、字词活用【少】少长咸集: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带】 映带左右:像带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齐】齐彭殇为妄作: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固知一生死为虚诞: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4、词语古今异义【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做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胸前;心里

3、存着;打算。5、特殊句式、省略句:省主语:(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介词“于”:映带(于)左右悟言(于)一室之内、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2)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二)挑战任务:1题目与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

4、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2理清思路,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及景物、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全文这种由乐转悲的写法原因有二:第一,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因为

5、“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第二,这种写法有其历史源渊: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可见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那么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怪了。三 自主学习方案: (

6、一)方法导引 1根据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和本单元的具体要求可知,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对课文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其前提是必须弄清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知人论世) 2弄清了创作缘由,学生们自然会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达到熟读背诵,而后顺利划分出层次结构。 3本篇课文篇幅较短,完全可以通过质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对每一层、每一句话的理解。(二)重点指津1、第一自然段中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悲”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从原文找出两句话来说明“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用最精练的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层意: 第

7、一层引用孔子的话总说:_; 第二层写古人、今人_; 第三层写后人_; 第四层概括作序的目的:_。(三)难点解读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四)思维点击:、理清思路,弄清本文抒情为什么先乐后悲?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周围的环境、宴会的活动内容、当天天气等,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宴集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这种先乐后悲的写法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两方面的原因。就其历史原因来说

8、,这种描述聚会后转悲的作品并非始自兰亭集序。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途中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东汉古诗十九首之四云:“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写宴游之欢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可见历史上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那么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奇了。就其现实原因说,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

9、悲从中来。2、如此高雅的盛会为什么没有音乐?古代,像王羲之他们这样有权有势的文人的大型聚会照常是必须有音乐的,甚至有歌舞相伴,然而这次兰亭盛会真的“无丝竹管弦之盛”,这似乎与他们这些相聚者的身份不相称。依当时王羲之的身份、地位,无论配备多么豪华的乐队都是可以办到的,那为什么没有“丝竹管弦”呢?原因是这里美妙的情景不需要音乐。这里的山不但高峻,而且有“茂林修竹”赋予它盎然生气,这里的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足以显示出这些流水的神彩飞动。可以想象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清波之上,一只只盛满美酒的羽觞漂来,人们胸中一阵阵畅叙怀抱的话语飘出,与大自然中各种动听的声音相合,不是一首绝美的音乐吗?作者与众人

10、都被这大自然的美陶醉了,此情此景人为的管弦之声不是显得太多余了吗?3、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为什么不放在对聚会地的环境介绍之时,而偏要放在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介绍之后?第自然段先写了宴集的时令、地点、缘由、与会人员、兰亭地理环境及景物,接下来写宴集的活动内容、天气情况,最后写宴集的感受、看上去这似乎不合一般的写作习惯,通常情况应把“天气情况”放在地理环境及景物的描述过程中,可本文却放在了宴集的活动内容介绍和宴集感受之间,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其目的是要借用天气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上文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果是处在阴云密布的天气中便会失去靓丽的风彩,而人们“流觞曲水”“畅叙幽

11、情”如果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也很难使心情如此欣快,这是承上。就其启下而言,由“天”“气”而及于下文之“宇宙”显得紧密而自然。4、第自然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第一步紧接前一自然段结尾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开头就用孔子的话总说生和死是大事。第二步,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章看到:古人也为人生变化而兴叹生悲,这和今人为人生的变化兴叹生悲完全相同,甚至比今人还要伤感,这使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开解。第三步,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今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的陈迹,未来之人也必像古今人一样,临前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叹。第四步,作者

12、点出此书序的主旨: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免湮没不彰,同时也使将来之人了解我心中的感触。5、为什么说“一生死”、“齐彭殇”是“虚诞”、“妄作”?首先从庄子这一观点本身看,观点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所以生死相等说是“虚诞”,是荒谬的。庄子还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差别,因为长短只是相对的。他也同样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别,所以是“妄作”胡说。其次从第自然段内容看,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后人无不对生死这

13、一人生大事感慨万分、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的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说还不是虚妄荒诞之辞吗?四、反思与测评 能级一: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癸丑(ku) 会稽(kui) 修禊(x) 巳日(s)B峻岭(ln) 激湍(tun) 流觞(shn) 骋怀(chn)C娱乐(y) 会晤(w) 形骸(hi) 国殇(shn)D虚诞(xin) 酣畅(hn) 玄理(xin) 清冽(li)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陈:陈旧3、

1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5、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能级二阅读语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