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通项的计算.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501402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通项的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列通项的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列通项的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列通项的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列通项的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列通项的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通项的计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列通项的计算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课重要内容之一,它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等差数列是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表示方法(通项公式法和递推公式法)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2、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推到思想,并能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熟练运用。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

2、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在数学概念上增强应用意识,在个性品质上培养学习兴趣。3、 教学重点和难点A、 等差数列的概念。B、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二、 教学方法针对职高学生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加上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比较缺乏,所以在授课时注重学生的学情,以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故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

3、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三、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讲解-反馈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一)、复习提问通过复习上内容为本节课等差数列的学习做知识准备(二)、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几个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四个数列特征,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三)、新课讲解观察(利用多媒体)看看以上数列有

4、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指出做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给我们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1、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它的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强调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公差一定是后项减前项所得,差是同一个常数;教师讲解例1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例题:(1):2, 4, 6 , 8, 10 , 12(2):-3, -1, 1, 3, 5, 7(3):3, 3, 3, 3, 3,(4):10, 9,

5、 8, 7 , 6, 5通过观察分析进行强调:公差可以使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零。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采用启发加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写出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总结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n-1)d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教师讲解例2和例3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及对通项公式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公式中的a1、d、n、an这四个量之

6、间的关系,当其中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四)、反馈练习1、(1)求等差数列3, 7,11,的第4项和第10项。(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 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20是不是等差数列0, -3,5,-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2、在等差数列中(1)已知a4=10,a7=19,求a1与d(2) 已知a3=9,a9=3,求a12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五)归纳小结1、等差数列的概念。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起,它的每一项与它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会

7、知三求一(六)布置作业必做题:6.2A组第2,4题选做题:6.2B组第1题(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四、 板书设计(教学片断展示)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以下数列有什么特征?(1)5,10,15,20, 10-5=15-10=20-15=5(2)1,3,5,7,9, 3-1=5-3=7-5=2(3)3,6,9,12, 6-3=9-6=12-9=3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注意:1、从数列的第2项起,2、每项与前一项的差3、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1)1,1,2,3,4,

8、5,(2)2,4,6,8,12,14,(3)2,4,8,6,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注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